▋2025 跨年號 ▋海洋連載 ▋NO.30 回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鯨豚保育研究經理 余欣怡-離岸入海,聽大翅鯨歌唱是她一輩子要做的事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鯨豚保育研究經理 余欣怡

 文.林采昱 圖. 余欣怡(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0  P.26)

海洋會讓你知道,其實人很渺小。參與鯨豚保育第二十六年,期間經歷一年罹癌治療,在最後一次放射療程後,立刻回歸海洋。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鯨豚保育研究經理的余欣怡笑著說,「因為又到了出海的季節啊!」

在海上最喜歡的時刻,是要錄製鯨豚聲音時,關掉船的引擎,那一刻,也關掉了心中的噪音,靜靜享受聆聽牠們的樂曲。余欣怡尤其最喜歡大翅鯨的歌聲,公鯨低頻地歌唱,彷彿海中溫柔的大提琴。人與鯨,彼此都是最自然的狀態,一起呼吸著同一片清新空氣,這是愛海之人的浪漫。
▲熱帶斑海豚為群居型動物,常集結為大群活動,有時一群甚至可多達上千隻個體。充滿活力,能快速地在海中游動,也時常有高高跳出水面的行為,是海上觀察活動中極引人注目的海豚。

海上驚喜、岸上悲戚

生物系到海洋生物所,對余欣怡而言,踏上鯨豚保育是自然而然的人生航道。她表示,「第一次」總會特別深刻,而她第一次在臺灣海域親眼見到的鯨魚,是少見的喙鯨。因為是潛水深又易害羞的物種,巧遇喙鯨出水換氣的兩眼瞬間,格外難忘。

其後,長期擔任鯨豚救援志工,讓余欣怡體驗到了生命的脆弱,因為在設備不全的年代,救傷不治是常態。最挫折的一次,是二〇〇〇年一隻颱風天擱淺的瓶鼻海豚,從被救起後正常活動,到突然姿勢不對勁,在她聯絡支援的過程中,電話還沒掛斷,海豚已沉入池底。

令人瞠目的是,環繞著死亡海豚的水面,全是牠生前吐出的人為垃圾—裡面有膠帶,甚至還有一整包雨衣,「那個比我們在解剖時,看到胃裡面的垃圾,更讓人痛苦。」余欣怡曾一度覺得過不去,但種種海洋問題反讓她放不下,選擇留在圈子裡,設法改變。從本科專業的鯨豚研究、因應漁業衝擊推動永續,到面向大眾的教育推廣,在不同鯨豚保育現場,始終能看見余欣怡努力不懈的身影。
▲余欣怡海上調查工作照。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1998年於花蓮成立,是臺灣第一個為「鯨豚與海洋」發聲的民間非營利組織。

擱淺卻勇敢的人

余欣怡人生的一大插曲,是在一個月沒進港的研究船上,她沒料到的新發現不在海上,而在體內意料之外的龐大腫瘤,後來被診斷為乳癌第三期,二〇〇九年的夏天,因此成為她唯一無法出海的一個夏天。

開刀前最後一次的航行,海上的白海豚異常活潑,但當下已經沒辦法拿起相機,只能好好活在當下,把眼前畫面收進記憶。在船上,她甚至將遺書寫好,病床前,則貼上許多海洋照片,期待能再次出海。

當時余欣怡形容自己是「擱淺的海豚」,因為沒辦法回到海裡,面對無法掌控的身體狀況,也懷著未知的害怕。被抽血、插胃管、化療藥物,首次經歷種種治療,如同海豚上岸後進入全然陌生的救援池裡。

所幸後來順利康復,終於可以奔向最喜歡的海洋,擁抱最熟悉的地方。大病初癒,也改變了余欣怡,切身體悟到「有限的生命不要浪費」,使她又更專注在鯨豚保育行動,為海發聲。

▲花紋海豚。隨著歲月流轉,成年花紋海豚體表的白色線條刮痕不斷累積,因而形成其特有的花白外觀。也因為每一個體的花紋均不相同,因此,可作為個體辨識的依據。

臺灣的海洋不能等,趁我們還有鯨豚

這二十年來,余欣怡觀察到,臺灣人對海洋的認知與保育意識雖然提升,但海洋環境卻持續變差。她以自己的罹癌經驗比擬,當等到三期再去治療,就要花費更多心力與資源。海洋問題也是一樣,看到問題要立即去處理,才不會讓惡性循環加劇。

因此,近三年她致力於黑潮的海洋綠洲計畫,透過花蓮海域的鯨豚調查,盼能取得國際認證的「鯨豚重要棲地海域 (IMMAs)」,用保護區守住臺灣海洋的生態美景。面對困難不要逃避,就像駕駛帆船,遇到風暴時不是閃避,而是要找一個適合的角度去穿越。度過了疾病,大海的考驗仍艱鉅,余欣怡依舊在好天氣出海,與鯨豚同行。

--
本文著作財產權為日日好日x雜誌所有,未經日日好日授權,請勿任意重製編輯
惟歡迎訪者本人和團隊盡情分享 
轉載也請務必註明轉自日日好日x雜誌 ▌No.30 回望 ▌ 
--
與日日好日有更多互動
手刀索取本季限量雜誌→ https://shorturl.at/RGa21
日日好日Podcast 頻道〈日日GOODDAY TALK〉 → https://ppt.cc/fnYVVx
日日好日X雜誌 FB→ https://www.facebook.com/edisgd.mag/
日日好日X雜誌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disgd.mag/
--
《日日好日》目前不接受任何廣告頁
希望給予讀者最單純、舒適的閱讀感受
若你認同我們的理念,願意支持優質文章
歡迎捐款至 (812)台新銀行-七賢分行
戶名:崴邦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帳號:2025-01-0000511-7
(若您習慣使用線上捐款,也歡迎使用線上捐款連結:https://reurl.cc/o92xnM
所得將全額使用於刊物印刷費,捐款完成後別忘了到FB私訊日編
讓我們將您列為下期最新雜誌訂閱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跨年號 ▋No.30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01/17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秋季號 ▋人物專訪 ▋NO.29 家的形狀 ▋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海風中築建的居所,還有那躍於舞臺上的飛魚歌聲

日日愛閱讀/到不了的地方,先用閱讀邁開思維的步伐吧!── 2025台北國際書展閱讀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