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5的文章

日日愛閱讀 / 用手繪記住旅途的城市觀察 ── 《手帳裡的台灣慢旅行》從台北、九份到檳城、京都、宇治,收藏每一段城市漫步時光

圖片
  書中收錄 ★插畫旅記 × 百幅手繪圖稿 ★城市觀察 × 街道風格、店鋪場景、飲食文化、風土氣味 ★手帳實例 × 標題技巧、構圖建議、旅行筆記靈感 無論是手帳控、旅行迷,還是生活觀察家, 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城市片刻。 ▎內容 簡介  ▎ 用畫筆記錄旅途中最美好的停格時光 每一頁手帳,就是一座城市的心跳。 從台北街角到京都巷弄, 畫下散步風景,寫下旅行心情。 手繪 × 散策 ×  私旅行 帶你走進一頁頁最動人的城市記憶, 開啟手繪旅圖的沉浸式文化探索與旅行體驗。 本書用溫暖的插畫與細膩文字,記錄繪下台灣各地旅行,以及馬來西亞、日本城市散策時的所見所感。從基隆的彩色漁港到檳城美食之都、京都清酒之城;從西門紅樓的歷史建築到宇治神社的千年傳說,一頁頁手帳,不只收藏了城市的風景,也保存了旅行回憶的溫度。 除了旅圖繪記與文化觀察,還有實用的手帳教學。無論是新手或興趣玩家,都能跟著從構圖、標籤設計到票券編排,創作出風格獨特的旅程日記。 慢慢畫、慢慢寫,把每一次旅行都變成一幅永不褪色的風景。 ▎編者  莊淑芬Sophie 個人簡介  ▎ 非科班出身的素人。學生時代以為參與畢業紀念冊編輯即是最大成就,卻沒想到國小一、二年級參加的素描課程早已埋下日後喜愛畫畫的基礎。 近年在學習單色速寫、旅行繪畫、浪漫水彩與鋼筆畫的過程中,對繪畫的熱愛開始萌芽,在學習手帳的繪畫技巧時,更發現能將最愛的旅行與繪畫融合,從此精神亢奮、廢寢忘食地踏入繪畫人生。 使用比底片相機更執著的方式,以手繪和剪貼將旅行與生活的感動片段完美封存;更想藉由本書與熱愛旅行和繪畫的朋友分享心中的喜悅與觀察。 ▎精選內頁搶先看   ▎ ▎誠摯推薦 ▎ 【王傑的繪畫天堂】∣藝術家 王傑 【Joan的筆下世界】∣藝術家 吳秀瓊 【繪旅行】∣藝術家 朱啟助 【一尾】∣藝術家 一尾       《手帳裡的台灣慢旅行》從台北、九份到檳城、京都、宇治,收藏每一段城市漫步時光 作者: 莊淑芬 Sophie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出版日期:2025/05/15 👑 圖片與資料來源_ PCuSER電腦人文化 📜 看更多《手帳裡的台灣慢旅行》故事 → https://reurl.cc/RYKL4z 📖 體驗《手帳裡的台灣慢旅行》時光...

▋2025 春季號 ▋食譜專欄 ▋深夜小酌,搭酒最對味的新食感蒜蝦 ── 🦐🦐 西班牙蒜蝦🦐🦐

圖片
食譜出處.《深夜小酌!下酒菜研究所》 著・小田真規子 授權・三采文化  插畫 .Mandy 想成是「火鍋」的話就可以輕鬆做── 西班牙蒜蝦這道下酒菜,往往會讓新手懷疑:「真的能在家裡自己做嗎?」其實這道菜的烹調原理其實與「火鍋」很像。 染上蒜頭香氣的油裡,融入了食材釋出的精華,滋味嘗起來會隨著搭配的食材而異,鮮味也會出現不同的層次──西班牙蒜蝦的這一點與火鍋大同小異。 仍建議選擇大顆蘑菇,儘管必須煮比較久,但甜味與鮮味會比較強,最後縮小 的蘑菇看起來還是很可愛喔。 【材料】 •帶殼蝦子(白蝦等):8隻(150g) •白葡萄酒(或是清酒):1大匙 •蒜頭:1瓣 •橄欖油:2大匙 •新鮮蘑菇:8顆 •A └辣椒(切圓片):1條 └橄欖油:4大匙 └鹽巴:½小匙 【作法】 1. 在蝦子背部劃出刀痕,去除腸泥與蝦腳後,以白酒抓醃一下。蒜頭縱向切開後取出芯芽,接著切薄片。 2. 將橄欖油與蒜頭倒入平底鍋(20公分)開小火。出現香味時,再倒入瀝乾的蝦子、蘑菇,然後轉中火兩面各煎2分鐘。 3. 加入A後煮3∼4分鐘,即完成。 【加入「挑戰鮮味」的樂趣】 • 硬質乳酪 起鍋前加入P.123推薦的硬質乳酪後,就能有濃醇口感。水煮青菜蘸著帶有奶 香的湯汁吃,真是至高無上的幸福。 • 小番茄 在③的時候添加,就能夠煮出果皮有彈性、果肉軟糊的口感。而且小番茄富含 麩胺酸,還能夠進一步提升鮮味。 • 剩下的生火腿 家裡還剩一些乾巴巴的火腿,只要加進這道西班牙蒜蝦,脂肪就會融開,綻放柔軟的口感。 • 莫札瑞拉乳酪球 和小番茄一起吃的感覺就像溫熱版的卡布里沙拉。綿密的口感,能夠進一步襯 出小番茄的甜。 ⫸  鐵郎的自言自語: 這些油倒掉的話好像很浪費……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店長:拿來蘸水煮青花菜吧,會忍不住吃完一整朵喔。還可以拌義大利麵或烏龍麵。) ⫸ 編按:61歲的日本上班族鐵郎,因女兒旅居海外而開始獨居生活,下班後每日吃著相同的超商下酒菜。某日意外發現家隱密的小店——狐狸居酒屋,每到深夜11點,就會化身為「下酒菜研究所」,顛覆了下酒菜不再只是料理,更是一種娛樂! 日本料理食譜大賞.四次得主用「療癒漫畫」、「實作日記」、「實驗食譜」,透過下酒菜六大特色 —— 香氣、口感、鹹味、鮮味、溫度、刺激,收錄 157 道靈魂下酒菜食譜和烹飪知識,並記錄下鐵郎親手做小菜的心得,以及獨居的小酌時光...

藝文好日 / 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We TAIWAN」

圖片
深耕VR互動式展演多年的狠劇場,將攜獲威尼斯、日內瓦影展肯定的《放開你的頭腦》,在「We TAIWAN」打造獨一無二的虛實體驗,讓觀眾從被動的觀看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 大阪百年古蹟上演跨域科技 展現臺灣創造奇蹟能量 文化部辦理「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8月將在日本大阪登場,活動橫跨了線上的「遊戲能力」、VS.空間的「混融色彩」、大阪市中央公會堂的「跨域創造」、中之島「萬變氣場」等4大場域及4大主題。文化部近期公開中央公會堂規劃,包含科技舞蹈、VR展演、電影、文學等,呈現臺灣文化科技跨域及藝術創作能量。 文化部表示,公會堂建於1918年,紅磚外觀以新文藝復興風格為基調,並融入巴洛克建築元素,2002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除了是中之島的地標,近年更被視為「大阪再發現」的代表性建築。這次「We TAIWAN」特別選擇當代的VS.空間,展現臺灣視覺藝術演進與工藝、聲音的結合;百年建物公會堂則以文化科技展演為主軸。新舊交錯策展手法,呈現臺灣文化的多元對話。 ▲ 文化部辦理「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將在8月登場,活動橫跨線上及實體共4大場域,近期公開將於大阪市中央公會堂展演的內容。©大阪市中央公会堂 中央公會堂展出包含黃翊的人機共舞作品《黃翊與庫卡》、狠劇場最新沉浸式作品《放開你的頭腦》、集合4大單元10部作品的「遺留未來VR360播映」、精選10部臺灣電影的「臺灣電影的璀璨今昔」,以及呼應日本盂蘭盆節的「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 《黃翊與庫卡》呈現出藝術家黃翊因從小憧憬擁有哆啦A夢般的機器夥伴,自學程式設計花費大量時間撰寫動作,成功讓工業機械手臂KUKA在舞台上展現細膩情感。《黃翊與庫卡》自2012年首演至今已巡演47座城市,2017年起更特別為視障者製作口述影像,本次除了是《黃翊與庫卡》首次登陸日本,更特別邀請日本聲優錄製日文版,開放視障者及一般大眾報名,希望更多人能透過此服務認識作品。 ▲ 藝術家黃翊的人機共舞作品《黃翊與庫卡》將首度登陸日本,本次特別邀請日本聲優錄製日文版口述影像,期盼更多人透過此服務認識作品。 百年公會堂3樓氣勢恢宏的歐式大廳裡,將帶來狠劇場遠征威尼斯、日內瓦影展VR互動式展演的《放開你的頭腦》。在展演中,VR不僅是媒介,更是創作的核心,現場40個觀眾戴上VR設備後,將從被動的觀看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

▋2025 春季號 ▋人物專訪 ▋NO.31 酒杯裡的山景・物象新生 ▋插畫家 李孟恩 (Mandy)──AI與社群世代,創作者的情感創造和行動力才是無可取代

圖片
  文.張乃予  攝影.張乃予 圖・李孟恩(Mandy)(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1_P.24) 「我就是閒不下來的人吧!插畫創作之於我,已是分享生活的語言。不過會一直畫到現在,倒是我從來沒想過的事!」 Mandy 笑著開場,靦腆的話裡埋著伏筆,讓人對她接下來將訴說的故事,添了份好奇。 插畫不是目標,而是走著走著遇見自己 童年因家庭因素在美國住了三年,回到臺灣後,Mandy陷進不同文化間的拉扯困境,對於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始終浸泡於不斷適應的感受中,這時畫畫成為重要的宣洩管道,沒想在選擇大學科系時,最終拍板卻彎進了英國語文學系,試圖從偉大作家的創作中聽到有所共感的故事,喜歡創作的本質,大抵依然是相像的。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Mandy選擇繼續用畫筆探索。她提醒我們,每個創作者的路都不同,別迷失在追求社群數字或作品產能,「把故事說好才是最重要的!」 大學四年泡在文學和劇場中,全心投入舞臺和擔任導演的過程讓 Mandy 的情感得到抒發,畢業製作成功申請到知名美籍華裔劇作家黃哲倫的著作《 Golden Child 》演出授權,是她第一個正式說故事給大眾的機會,也讓她意識到自己對「聽故事」的著迷,已過渡為「說故事」的執著。 而開始探索「表達故事」的各種可能,起因於大學畢業典禮時好友的意外缺席。當時好友選擇中斷生命旅程,對Mandy帶來巨大衝擊,她從而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方向和敘事模式,也嘗試透過工作和各式講座尋找答案。 原想去紐約修習劇場碩士的她,再轉彎,選擇到英國布萊頓大學攻讀插畫,「劇場的情感太直接了,我逐漸發現自己反而適合用畫筆,慢慢地說好一個故事!」 Mandy 的自我挖掘行走至此,已能肯定地為喜好附上註解。繪畫對她來說,就像另一種語言,溫馴而隱密,卻能把複雜的心思表達出來。 畫裡藏著一落暗喻、一抹詩意和一襲生活感 Mandy的風格深受蘇西•李(Suzy Lee)的《愛麗絲幻遊奇境》影響,她的創作和臺灣當今流行的可愛與萌化風格大相逕庭。她擅長點到為止的節制美學,畫裡常藏著詩和寓意,在縫隙留白間,Mandy把一首詩歌,或帶有劇情的情感轉譯成圖面,送給觀者自行想像的多度空間。 碩士期間,用畫筆說話的Mandy,反而變得更誠實。大學好友離世的感觸,在繪圖板裡真摯地轉化成作品《NEVER NEVER LAND》,作品的主要場景可用360度全景透視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