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5的文章

▋2025 夏季號 ▋好日連載 ▋NO.32 ・島語者・島映新話 ▋竹蘊匠心 從松菸出發織就走向世界的竹夢藝景 本質創作室主理人 李雅靖

圖片
文.洪子茜 攝影.張湘羚 圖.李雅靖    ( 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2_P.20-21) 一度擁有臺北東區最大綠地美譽的松山文創園區,內隱有一處創作者工廠,一間承載著關於時間、手作溫度,讓工藝展以曼妙姿態的「本質創作室」正坐落其間。 本質旅程的開展 品牌主理人李雅靖原為產品設計背景出身,2017年獲選參與文化部「臺灣創意新秀前進法國布瓦布榭暑期設計工作坊」,在法國現地創作中,她意外聽見竹與刀刃交織出的獨特之聲,有別金屬與玻璃的硬質地,竹桿在藝師手中削出清脆聲響,像在都市展演延自竹林裡的樂聲,猶記這份超出過往的感官經驗,李雅靖在異國愛上了這份故城本有的陌生材質,從產品研發一路走進竹編與自然材料的世界,也沿著這份悸動,因緣剖開創立工作室的起點。 ▲ 編織過程反覆的穿繞與固定,像是李雅靜與竹材之間的默契對話。她認為應找到材料本質,最大程度發揮它們的原色。 2019年,「本質創作室」正式成立,同年品牌也獲選進駐「松菸創作者工廠」,讓創作靈感在這域充滿文化記憶的園區恣意生長。「松菸是很有氛圍感的地方,裡面既有老浴場、現代書店和工藝品店,甚至還有竹林。那時我想,如果有天能直接在這裡取竹創作,對本質而言會是既浪漫又貼近想像的創作過程。」舉手投足,盡顯從容的雅靖老師,左手拿著穿籐器,一手編著竹篾,不緊不慢的將對話織進時間。 ▲ 用剖竹刀將竹片剖薄成竹篾,再用定寬刀將竹篾削成同樣寬與薄度,這是製作竹藝品必經的程序,也是練習靜心的時刻。 用一只提籃,開啟島嶼與世界的對話 六年轉瞬而過,在松菸幾年間,她與團隊不只經營工作室,也在這方歷史與自然生態交織的多元場域裡創生展覽、策辦工作坊。課上,觀眾多從一束竹管的起源開始認識,即使不用經歷剖竹、定寬到去青,但親手編出一只提籃,過程也足以開啟與會者對溫潤竹材更多的理解。 不只生產藝品,本質創作室也跨足裝置設計、策展與材料實驗。這些年,她與團隊在竹編之外,也嘗試結合香蕉絲、月桃葉、金屬與陶瓷等異材質,延展品牌的當代語彙,例品牌元老代表作〈竹革提籃〉即以傳統竹編技法結合皮革提把,將生活感融入器型,展現出竹材隨時間淬鍊的光澤與溫度;〈竹玻花器〉則透過竹編鏤空紋理與黑玻璃的簡練質感,重構當代花器的輕盈形象;而〈織器〉則以石為基、竹為線,將冷冽大理石獨特紋理與竹籐溫潤的曲線緊密相稱,展現不同調性的材質間融洽的對話。她認為,每...

▋2025 夏季號 ▋好日連載 ▋NO.32 ・島語者・咖啡連載 ▋咖啡麻瓜到手沖冠軍  恆春人的生活芳味 回春咖啡創辦人 方喜樂

圖片
  文.林采昱 圖・方喜樂、Yaren.富士攝影.生活紀實  ( 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2_P.30-31) 恆春對很多人來說,帶有的是青春活潑的記憶,對我而言,回到恆春,則是尋回擁抱家鄉的踏實感。」今年二月甫開幕的「回春咖啡」,由恆春在地人方喜樂與咖啡教練 Rita 共同打理而生,兩人攜手改建喜樂老家,保留牆上的兒時塗鴉,增設能抬頭仰望的天窗,只為在屋裡,留下一處充滿咖啡香的藍天。 「回春咖啡」的店名也別有深意,既代表喜樂「回到恆春」返鄉深根,也象徵 Rita 想開咖啡廳的「夢想第二春」。更深一層,還埋著邀請每一個曾在年少造訪墾丁的臺灣人,再次感受「重返青春」的無憂時光。 ▲ 方喜樂與 Rita 曾前往寮國參訪產地,深入了解咖啡豆,將風味融入每杯回春咖啡中。 比起得冠軍,更感動的勝利 特別的是,在籌備開幕期,喜樂也沒放慢腳步,甫參賽,即在咖啡界大展身手,奪得 2024 屏東咖啡全國手沖賽冠軍肯定。方喜樂將這個歷程喻為花開綻放,從當年不顧水溫流速,一股腦把熱水全倒進粉體的咖啡麻瓜,經受百次的手沖實驗澆灌,專業咖啡師的養成之路,一回頭,已邁過15個年頭。 然而,頭銜伴隨而來的不只名氣,更多的是被放大檢視的壓力,成為冠軍的喜樂學著看淡標籤繼續前進,所幸路上也總有令人欣慰的際遇。去年,方喜樂與Rita受當地學校邀請,成為恆春工商的社團指導老師,專授咖啡手沖知識。而後,其中一位學生,獲得咖啡比賽的銀牌肯定,特地到店裡,再次演繹了比賽當天的情境及參數,與他們分享榮耀。「學生專注投入咖啡沖煮的表情,跟一開始認識的她很不一樣!對我來說,這份成就感,比親自拿下冠軍還開心!」方老闆看見咖啡的影響力,能夠帶著青年學子走進咖啡世界,往人心種下自信,帶來成長,這遠遠帶給他超越奪冠更豐沛的價值感。 ▲ 店內裝潢留有陽光灑入的舒服採光,期待來客體驗恆春天空下的愜意氛圍。 單純喝咖啡,品飲純淨手沖味 回春咖啡的販售品項主要為咖啡及少量甜點,目的為減去其他的味覺干擾,感受每支豆子最純粹的風味,營造讓客人「好好喝咖啡」的場域。為了保留咖啡原有的風味特性,回春咖啡選豆偏好選擇傳統的水洗及日曬處理法,而烘焙則著重穩定,精準筆記下豆與停止時間、測量焙度,減少同一支咖啡豆烘培後的誤差。 儘管烘豆追求一致性,喜樂鍾愛手沖咖啡的關鍵,仍在手沖過程的變化性。基礎打底得針對每支咖啡豆...

▋2025 夏季號 ▋人物專訪 ▋NO.32 ・島語者・話織島光 ▋重返樂章之初,以陪伴喚回愛樂者的怦然心動——樂樂文創營運總監 胡似菁

圖片
文.洪子茜 攝影.石育安   圖.樂樂文創 ( 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2_P.10-11) 曾為音樂悸動的靈魂,在步入職場與家庭後,夢想往往被收進了生活的屜仔,壓在柴米油鹽的待辦清單之下。由胡似菁與洪杰共同創立的音樂廠牌「樂樂文創」,就像兩雙輕輕揭開抽屜的手,喚醒那段未完的旋律,一步步拾起愛樂者青春裡遺落的勇氣,重新續起篇章。 下班後,斜槓成為鋼琴老師何嘗不是種選項? 胡似菁的人生曾在醫療、文創、汽車與音樂產業間穿梭,宛如一段節奏多變的樂章,但當她埋首在單調的工作時,心底那段未完的「鋼琴夢」總不斷回放於眼前。 2017年,她循著心念踏出第一步,半隻腳踏進了斜槓人生——成為一位白天擁有正職的鋼琴教師。白天工作、晚上教課,在日常與熱情之間來回穿梭,不到半年她便通過鋼琴檢定。然而真正讓她走上全職教學,是一位年過六十的學生。對方透過網路聯繫她,說自己幼時學過古典鋼琴,現在想彈些喜歡的歌,胡似菁即切入流行歌曲彈奏,以簡譜取代五線譜,降低門檻。當他第一次彈唱出熟悉旋律,眼睛如孩子般明亮地說:「這才是我想學的音樂!」那句話觸動了她,她意識到教學不只是傳授,更是溫柔地續起一段曾被擱置的舊夢,從那之後,她決定投入得更加深遠,「學音樂不該成為負擔,重點在持續!」她說。即使每週只練一小時,只要全程能快樂而專注,對她來說,那足以視為完成每日一小步前進的承諾。 ▲  樂樂文創工作室最初的樣貌,也是胡似菁與夥伴洪杰第二人生的起點。 2022年她與夥伴洪杰創立「樂樂文創」,將教學經驗與品牌思維緊密交織,意外成為吸引學生、企業與政府合作的一大亮點。創辦初期即受邀為金門縣政府Podcast節目《小島記事》打造片頭、片尾與背景音樂,量身設計聲音風格。此後,也與動畫、影像團隊跨界合作,參與「桃園萬聖城」、「台北音樂不斷電嘉年華」等大型活動的音效設計。不論是為孩子打造的聲音場景、為素人圓夢的舞臺企劃,兩人讓音樂從教室延伸至更多想像場域,拓展音樂的全項可能。 ▲  她相信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靠近音樂,在胡老師的課程中,鼓勵永遠多過指正。 「樂樂」文創,一半是音樂,一半指喜悅 回望疫情期間,她在士林租下一間八坪雅房,以教學、音樂製作與Open Mic為三大支點,精緻而溫暖的「樂樂文創」即在此誕生。創業後,兩人分工明確,卻有共同信念——希望透過音樂,看見美好的自己,找回...

藝文好日/2025大稻埕夏日節盛大登場 八月四場煙火點亮台北夜空

圖片
  八月的台北,少不了大稻埕夏日節的絢爛煙火。今年活動從8月6日揭開序幕,雖 8 月 13 日場次因颱風取消,但仲夏的浪漫仍未結束,接下來還有 8 月 20 日(週三)與壓軸 8 月 30 日(週六)落在七夕隔日的兩場煙火秀,將再次點亮淡水河畔,讓戀人、親子、遊客都能在仲夏夜裡共享光影盛宴。 大稻埕曾是台北最繁華的港口,如今則成為夏日節慶的舞台。延平河濱公園三號至五號水門一帶,將是煙火主要施放地點。煙火秀將於晚間八點施放,民眾不僅能看見高空綻放的光束,也能在水面倒映中欣賞波光粼粼的美景。 除在大稻埕碼頭近距離仰望,民眾也可選擇分布在周邊的觀賞點,如對岸的八里左岸公園、河畔自行車道,都能找到避開人潮的視角。活動期間,現場將有多組表演團體登台,市集串起碼頭與觀景平台之間的動線。迪化街還有迪士尼皮克斯經典動畫《玩具總動員》30周年主題「大稻埕復古玩具店」限定街區活動;此外,延平河濱公園水岸更有璀璨的燈飾及《玩具總動員》4座大型拍照打卡裝置。 凡於合作店家單筆消費滿500元,即可於營業時間內,憑紙本發票或收據,至大稻埕遊客中心兌換限量「大稻埕防蚊包」。另加碼每週四(8/7、8/14、8/21、8/28)「月老加持日」,持商圈消費滿200元單據至大稻埕碼頭服務台(淡5號水門),及可獲得「霞海城隍廟月老平安符」,禮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霞海城隍廟月老平安符 每年一度的大稻埕夏日節,早已成為台北人夏夜的浪漫儀式。漫步老街巷弄,品味在地風情,或在河畔仰望煙火綻放的瞬間,都是屬於大稻埕的夏日記憶,值得細細收藏。 活動詳情請洽 2025大稻埕夏日節官方網站 ❤ 與日日好日有更多互動 ❤ 通路總覽→  https://linktr.ee/edisgd.mag 手刀索取本季限量雜誌→  https://shorturl.at/MSjpu 日日好日Podcast 頻道〈日日GOODDAY TALK〉 →  https://ppt.cc/fnYVVx 日日好日X雜誌 FB→  https://www.facebook.com/edisgd.mag/ 日日好日X雜誌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disgd.mag/

▋2025 夏季號 ▋人物專訪 ▋NO.32 ・島語者・話織島光 ▋高年級實習生,資深藝人的新時代探險──全方位藝人 羅時豐、演員 毅宏、歌手 秉辰

圖片
  文.柳希莫依 攝影.石育安 (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2_P.7-9) 「 YouTube 像電商平台,每個頻道都在販賣自己的內容,換取流量。」無論當年如何叱吒老三台,握有金曲、金鐘雙金殊榮,縱橫演藝沙場數十年的老將羅時豐,也免不了在網上待價而沽,「冠上那些資歷好像把事情講太嚴重了啦!做 YouTube 頻道,我是委身,不委屈。」觀眾的收視習慣隨科技流轉,羅時豐經歷無線電視全盛、有線電視霸權、串流平台興起,「但我要做的事情沒有差別,都是在閃閃的夜空裡,想辦法被看見,秀場那個時候就是這樣了啊!」 1970 年代,當紅歌手使出渾身解數浮出星海,只為站上《藍寶石大歌廳》,成為一時之選的超新星,「不同媒介當然做事邏輯不同,但我腦中最終極的想法都沒變:盡我所能地展現。」 Q1:會不會擔心不再有人聽你唱、聽你說? 「根本不用擔心,因為一定會發生。我常跟毅宏、秉辰說,趁我還有價值的時候趕快利用。」羅時豐的口吻並非謙虛,反而帶股自信,言談間透出的氣定神閒,就是四十年資歷。《金嗓金賞》1996年開播,第二季主持人由費玉清搭檔羅時豐,兩人獲得第32屆電視金鐘綜藝節目主持人獎,「這個獎小哥(費玉清)實至名歸,我能在他旁邊學習,真的是謝天!」費玉清的「老二哲學」,羅時豐已年過半百仍然受用,「喜歡小哥拿捏得宜的幽默感之外,他私下很多觀念我也很認同,就慢慢變成自己的處世原則。」展現才能而不暴露銳氣;保持企圖卻不急功近利,演藝圈這片瞬息萬變的汪洋,需要留心的眉角,信手拈來就是千百條,但「心態平衡」尤為首要,「剛開始在YouTube看到負面留言,當然走心!我的年齡可以當很多新生代YouTuber的爸爸了,這也是我的優勢,多活的這些歲月,讓我有更大的承受力,我清楚知道這是自己選的,別人沒欠我什麼,硬要說也只能怨自己,發洩完還是得繼續往前走,走到沒人聽我說、聽我唱的那一天。」 ▲ 羅時豐認為不受時間、環境影響,一生必備的技能是「做人」,延伸下去就是創造貴人的能力,「貴人不是突然出現的,是自己好好做人而創造出來的,像現在《日日好日》願意報導我,我也覺得你們是我的貴人。」 Q2:當說不出好故事的時候怎麼辦? 身為頻道《大牛比較攬》的智囊擔當,毅宏總能劈開問題、揪出核心,「想問瓶頸是吧!我在《賴聲川的創意學》裡面讀到,真正的創意不是閉門造車,自己窩起來一直想、一直想,要走出去。」毅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