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秋季號 ▋人物專訪 ▋NO.33 ・情節生成中・蘊境續生 ▋與老店一起重生,文藝女青年的價值再造傳奇——甦活創意總經理 張庭庭
文.林采昱 攝影・許朝益 圖・甦活創意 場地協力・稻舍食館
大稻埕的迷人況味、萬華的新潮地味、新莊的傳統滋味,幕後皆有一位重要推手——張庭庭。擔任甦活創意管理顧問公司的總經理張庭庭,致力於協助老店翻新與品牌再造,創造傳統裡的新風貌。
她形容輔導百年老店,就像一場廚藝競賽,深厚的歷史底蘊像是琳瑯滿目的食材,需要在其中精選合適的元素,成就獨一無二的一盤佳餚。「製造故事,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有』中生『趣』。」張庭庭透過獨到的慧眼洞察,佐入一點設計美感、創新包裝,用「以人為本」的精神加以調味,將老店的原始語言,變得容易咀嚼,反覆探訪仍令人回味無窮。
面朝世界而忠於自我
假設自己是一本故事書,會是一本怎麼樣的書呢?張庭庭形容自己,是「一個文藝女青年,自我覺醒」的故事——從小沈浸於文學作品,卻在職場中發現商業領域的魅力,30 歲時前往美國進修 MBA,最後卻沒有選擇國際大企業,反而決定回到臺灣,挖掘地方人文的溫度。
2000 年,參與青輔會輔導女性創業的「飛雁專案」,張庭庭陪伴各領域優秀女性開展事業,也漸漸摸索出職涯方向。相較男性創業者,女性更重視情懷,能感受情感的交流互動,面對艱難,更能兼具堅韌與彈性,張庭庭從她們身上看見潛力,也看到自己。
「人文品牌的力量,不是靠競爭,而是真誠的分享。」從創辦雜誌、網路平台,到現在的甦活創意,持續透過不同敘事媒介,為滿腔熱血的創業者,道出他們的滿腹赤誠。當資訊爆炸、管道碎片化,人文品牌的真心實意,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寫稿就像鑽到對方的心裡面,去體會他的所感,這個過程是 AI 不可能辦到的。」談到 AI,張庭庭視它為好助理,以有意識的提問參考想法,但最後能感動人的,只有人。
![]() |
▲本季訪攝地點為迪化街的「稻舍食館」,即是由在地米行後代改造,承襲著大稻埕的米食文化,在昔日的碾米重鎮繼續烹煮好吃的臺灣米。 |
老城區有自己的個性
2016 年啟動的「台北,大同大不同」計劃,由張庭庭展開大稻埕轉型的深度輔導。在文化底蘊濃厚的街區裡,她如同將一顆顆蒙塵的珠子擦亮、串珠成鍊,於是,迪化街誕生了一條以店家為核心的散策路線。沿途店家如:富自山中、李日勝、澎玉191、誠天下葯食舖、天山行、竹木造咖、源竹隆香等,都成為珠光閃爍的亮點,邀訪人們深度探索大稻埕的魅力。
到了萬華區,風土截然不同,市井江湖原始風貌,形塑出當地的草根文化。在這邊,改造創意也要更接地氣、更 local 。其中一間經典的艋舺在地小吃「小王清湯瓜仔肉」,透過張庭庭的絕妙巧思,重塑品牌、改店名及店裝,搖身一變,成為觀光客爭相造訪的「小王煮瓜」——吃過的人都誇!
![]() |
▲小王煮瓜的新裝保留許多舊元素,店面後方座位是詮釋總鋪師阿公時代的圓桌,店門口的攤車打卡點,也是保留從父親起家時就使用的攤車意象 |
![]() |
▲新莊藏有許多歷史老店,過去鮮為人知,透過老店再造,期待讓更多人認識新莊。 |
有幸成為夢想的一部分
「在完成自己的夢想之餘,很幸運還可以去參與到別人的夢想,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在兩岸多地輔導超過 200 間老店,張庭庭目光如炬,始終慶幸能陪伴築夢,被無價的信念感染。走在大稻埕街上,放眼望去改造的店招牌像親生孩子,店老闆亦成為友人,她一點一滴改變城市的紋理,一步一步活成嚮往的角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