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算命=習慣滑臉書點讚? 奇幻小說家破解我們的「迷信心理」


選擇自己想看見的話語

吊人象徵束縛下內心的安定,然而一旦視角反轉就顯得站立難安,頭頂的光環成了千絲萬縷的煩惱,原本自然垂落的髮絲也恰似怒髮衝冠。


以抽塔羅牌(Tarot)為例,抽牌者面對占卜師時,描述自身困境往往無法完全坦誠,有些話不好意思說,有些隱私不便透露,於是造就解惑的困難。塔羅牌78張的牌組裡有22張人物設定鮮明的大阿爾克那(Major Arcana),能夠反映抽牌者的潛意識,占卜師藉由對方抽牌的偏好了解其心境的傾向,即便不清楚問題的細節,也能感受到抽牌者糾結的情緒以及所執著的面向,再以旁觀者的角色給予建議和暗示,柔性勸導並說他們想聽的話。


問卦者期待形式化的占卜工具能以制式的敘述手法來解開矛盾情緒、理解當前困境,並支持內心的想法,這比起僅有占卜師的片面之詞更具說服力。心智健康的人總會選擇以最舒服的角度來理解眼前的訊息,無論抽到哪張牌、哪一支籤,都相信還有改善生活、提供轉機的可能。而此類尋求慰藉的方式同於在社群網站上點讚與自己立場相仿且看似權威的見解,有時更可化作意識形態的利刃攻擊相左的觀點,或者,轉貼反映自身困境的文章來獲得同情。


神秘的權威性

衣索比亞人(Ethiops)相信神有著扁鼻子和黝黑的皮膚,色雷斯人(Thracians)說神有雙藍眼睛以及紅色的頭髮。假如牛馬或者是獅子都擁有畫圖的雙手,也能像人類一樣雕刻,那麼馬的神肯定像馬、牛的神會長得像牛,所有動物都可以創造屬於牠們自己的神的面貌──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Xenophanes)

人在無助時經常尋求他方意見,比如親朋好友、心理諮商師,甚至是靈媒,類似於教徒對神的祈禱,無非是想藉助外界的指點為當前所面臨的困境開出一條明路,同時轉嫁為自己做決定的壓力。人特別相信權威,不同於心理諮商師有著社會認證的專業能力,掌握通靈之術的靈媒,以至於占星師或者命理師,其所秉持的權杖通常都是神秘而不可言喻的。


儘管占星術和算命偶爾被認作合乎經驗法則的判斷過程,但其所試圖說服他人的理論多半是依賴有別於科學計量的推演,乃至於不甚嚴謹的隱晦暗示。神秘即是構成權威的要素,人很自然地畏懼未知事物,由於無法丈量它的能力,以至迷信其無所不能。


占卜流傳由古至今

在白紙上畫一個直徑5公分的圓並在圓圈內打上兩道相垂直的直線,用手牽線吊掛一重物,可以是墜子或者鑰匙,再將重物懸空於中心點的上方。此時,即便有意讓手部的肌肉保持靜止,只要心裡想著讓重物作順時針轉動,重物就會作順時針轉動,反之亦然──心理學界著名的意念動作效應(Ideomotor phenomenon) 
通靈板(Ouija board)為西洋版的碟仙

鬼作為一項普遍與科學相悖的概念,在客觀的決策中,理論而言不足以是可作參考的意見,但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不乏看見人們求助於鬼神的案例。神仰仗宗教信仰的支持,在其所依附的文化下有著不可被質疑的話語權,然而採納鬼的意見就不如此名正言順了。

中國自南北朝以來便有卜紫姑的紀載,紫姑在生前被虐殺於廁中,死後顯靈能占衆事,最早用以預知蠶桑豐收,有祈福之意。其後占卜手法演變成熟,由正鸞、副鸞各一員,共同執一ㄚ形木筆於沙盤揮動成像,由此解讀所問之事。無獨有偶,近代出現許多相仿的占卜方式,如西方的通靈板,以及東方的筆仙與碟仙。


桌靈轉(Table-turning)


碟仙和通靈板(Ouija board)普遍被心理學家解讀成眾人一同不自覺的意識操作,類似的遊戲還有桌靈轉(Table-turning)及筆仙,而其設定的邏輯就是可藉由占卜工具獲得靈體的意見,靈體可以是日本的狐仙,或者早期台灣碟仙盛行時所通的鬼魂。


然而在規則設定上雖可視之為占卜,參加者卻多半帶著遊戲心態,因此不必過度嚴肅地去質疑招來的靈體所表達的意見是否正確,即使祂生前就是一位心理諮商師,也未必能立刻清楚瞭解問卦者的感情狀況。


對難以解釋的事物情有獨鍾

任何人都有打破生活框架的欲望,鬼怪、靈異、奇幻以及擁有超人力量等題材一直扮演著大眾娛樂的熱門角色,寫實題材才會如此輕易地逃離商業化的圈圈,跌入藝術和純文學的懷抱。


為何人普遍對靈異現象產生好奇?或許正如同許多觀眾愛看鬼片、懸疑片,以及對於科學難以描述的事件情有獨鍾。即便宏觀的物理學以為,工業革命後的人類實現當代文明的藍圖,我們所仰賴的古典定律仍舊無法描述微觀世界裡所觀測的現象。



如今量子力學除了在實驗室裡被科學家探討,在大眾媒體上也經常受到廣泛討論,由於它的種種特徵皆遠離常人所認知的事實範疇,因此具備了打破生活框架的條件。對我們來說,比起量子糾纏能夠成就跳脫空間來傳輸訊息的用途,燒香拜佛表達對鬼神的敬意也許更為真實。




駐站作家_維克 Viker

|金車奇幻小說獎優選作家。

|最新出版作品《拼字遊戲》講述深夜中自動拼湊出線索的拼字遊戲、迷霧森林裡失蹤的摯愛青春,過往著作《龍藏:殺龍》。

|作為消費電子產品研發機構工程師,白天畫設計圖,夜晚寫小說,腦袋裡裝了很多想要實現的篇章,以及那些未 在稿紙上填滿的空缺,熟睡時依然循著夢境記下尚未完成的故事。只能等待假期來臨,才有機會潛入水中讓思緒隨波漂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春季號 ▋咖啡連載 ▋珈琲寶山店主 蔡育庭 - 在水泥叢林裡孕育一座珈琲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