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廣告、自費出版的刊物《BEEK》!「免費是為了更多的溝通」 讓人地物的魅力被傳送
設計是傳達的必要手法:免費刊物《BEEK》,轉化為凝聚山梨發聲的利器
為辦雜誌的夢想儲備實力
2013年,34歲那年,二兒子出生、長子要入幼稚園的時機助推之下,土屋帶著一家四人,回到了山梨,因為遇到一幢一見鍾情的房子而在北杜市定居了下來。
U-turn之後,土屋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一直以來最想做的事—辦一本雜誌。不只是一本雜誌, 還是一本紙本雜誌,更是一本沒有接受廣告、而且免費的Free Paper, 甚至是一本採訪、攝影、排版、設計通通一人包辦的「獨立製作」雜誌。
「當初就是為了學做雜誌才去東京的。」沒有要在東京久居的土屋,在階段性任務完成之後回來山梨。「恐怕是只有現在才能做的事」,於是,回來山梨兩個月後,《BEEK》的計畫就這麼開始了。
藉雜誌讓人地物的魅力被理解
在這上京的十年中,山梨也經歷了世事變遷,出現了好多想認識的人,於是土屋就藉著採訪的名義,認識了久居當地的人們、移居的前輩們,而這些關係與情感的建立,成了日後工作上的重要人際網絡。
籌備《BEEK》的當時,正是日本各地的免費地方誌盛行的時期,而山梨正巧還未出現代表性的地方誌,於是土屋就以「山梨縣」為假想的客戶,以「傳達山梨人們的生活」為《BEEK》定調。
「因為不知道、不了解,讓我們以為一個地方很無聊、不有趣。」但其實,知道和不知道的差別非常的大,當我們認識、理解一個地方之後,好奇心一旦被打開,一個不有趣的地方就轉身成為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了。
有別於一般地方公關宣傳的雜誌,放著大尺寸的景點地圖、羅列必吃必玩推薦,《BEEK》卻是每一期都有預定的主題,而由主題延伸出地方人們的臉譜與故事。從第一刊「我的工作」、第二刊「喜歡的書」等,每一期都讓人在有趣的主題裡看得津津有味,最後發現這些都是在山梨登場的人們與故事。真是幽微又高超的誘惑呀,不大張旗鼓的吆喝「來吧來吧,來山梨玩吧,來山梨移居吧」,而是在照片的光線中,在文字的細微處,藏著讓人想去山梨走走看看的線索。
「傳達的工作」,這是土屋給自己的工作定位詞彙。對土屋來說,設計的重點正是傳達,用設計、也就是容易被理解的方式,將原本未知、不知的內容更輕易的傳送與理解。所以,設計並非目的,而是一個必要的手法。
帶著公共意識作溝通
但為什麼《BEEK》是免費的呢?日本書店裡也有很多美美的、很有設計感的、有著定價標籤的雜誌不是嗎?土屋給了帥氣的回答:「為了更多的溝通。」因為如果標了價,就成了只有會買書的人才會買了,這樣能看到的人就變少很多。而且免費的話,能放的地方也多了很多。
雖然《BEEK》看起來是一本土屋的任性之作,不過土屋很清楚的知道,與部落格、社群媒體不同的是,《BEEK》不是「個人的」恣意創作,而是一個「具有公共意識的媒體」。媒體意味著,有著一貫的中心思想,然後是為了讀者而作的產物。
BEEK DESIGN
●成立:2013年11月
●駐地:山梨縣韮崎市
●負責人:土屋誠
●事業規模:土屋與助手一人(助手是山梨縣的地域振興協力隊畢業生)
●主要事業:地方刊物編輯委託、活動策劃與宣傳
資料與照片來源_果力文化
現地專訪x全圖文解析x全方位實戰之書!
旅日作者深入採訪日本最夯設計大師與團隊
D&Department、梅原真、服部滋樹…首度公開「地方設計」心法與操作秘訣
近百組現象級的成功案例,涵蓋:
工藝、傳產、文創、旅宿、食農、祭典、店舖、職人品牌、老屋與街區再造⋯⋯
教你萃取土地魅力,以設計挖掘地方無可取代的價值
將概念轉換成可實現的「感動經濟」——
一起來為地方設計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