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屋頂農園推廣者蔣宜成 誰家的屋頂正發芽!革新你我的城市天際線
年末的最後一個月份,我們驅車前往一座隱身在都市裡的屋頂農園。推開車門,雨痕很快的印滿傘外的肩頭,為躲雨倉皇逃進廠房的我們,以狼狽兩字形容此時的處境似乎份外貼切。
望向蔣家的自家基地,四周盡是不同規模的小型廠房,視線所及皆被黝暗的機器巨獸所環繞,剛適應光線,廠子的主理人蔣宜成已像一陣風旋近我們周身,語速飛快地解說起環境:「早期家裡單純做代工,時代變遷下代工的訂單減少,自然得開始摸索不同的出路,後來逐漸就做起園藝周邊的開發。」還沒來得及發話,蔣老闆接著說:「現場看到的通氣組合箱,從配件到排水版細節是我們獨家設計開模和製造的。」落下的訊息,就像外頭逐漸加大的雨勢,以明快的風格傾盡而出。
正準備詢問眼前的接班人,對於每項流程參與的深度,蔣老闆接力說明,「每個流程都要親自走過才能進行管控,例如種菜箱 註1 製料的硬度和組裝皆是學問,料太硬會裂掉,料太軟會讓通氣箱結構無法堅固耐用。模具製造裡每一個流程都得與師傅進行來回的調整和修改。」
偌大的廠房裡滿是器具切割的聲響,震耳欲聾的餘音掩蓋不了這個蔣家第二代對於事業敞亮的情懷。前朝父輩的打拼就像備料充分的芯火,在蔣宜成投入家業期間,一路讓屋頂農園現身校園、社區和事業單位,數千個企業主也成為彼此互相打氣的商業夥伴。
話語方落,蔣老闆領著我們快步踏上廠內一處為方便運貨而建的金屬風手拉式電梯。腳下的震顫在對話間隙加入快速交替的顫音,逐層替換的景象裡不時傳來蔣宜成的介紹,「這層用於半成品的零件擺放,待會經過的樓層負責組裝,有時候忙起來,我們自己也會睡在廠裡!」當機器的嘶吼隨著夜深逐漸消寂,或許終究能入眠吧!想著日夜之間聲響的高度反差,頂樓到了!
鐵柵門尚未拉起,天光早從柵門間傾瀉而出,才走出電梯,成排碩大的鹿角萵苣快速佔據視線,幾乎與人等高的日本大蔥和法國長梗薰衣草在不遠處齊肩而立,綠意搖曳間定睛一看,我們興奮的辨識出一旁通氣箱上,正栽著壯美如幼囝的結頭菜。
青翠蔥綠的蘿蔓葉 |
近幾年北台灣力推田園城市,亟需帶起引導作用的示範點,蔣宜成帶著種菜箱走進大安森林公園、踏向林口的安養院,更持續與多所民營企業達成共識,在企業屋頂築起一座座供員工認養的綠色綠洲。談到常見的綠屋頂形式,蔣宜成臉龐抹上一層驕傲,「許多屋頂常採薄層綠化的形式,但土層篇薄的特性,當烈日一曝曬,容易造成作物枯萎,所以多種植薄草皮,不宜大量耕植蔬菜。然而種菜箱因疊箱架高,外層的不織布側板可減少不可控的漏水和土壤介質流失,土壤也能隨時替換防範土質汙染。這種盆缽型的樣式,反而相對適合都市的栽種。」 蔣老闆的聲音混著身旁鳳梨鼠尾草恬適怡人的香氣,一同送進略顯寒涼的風中。
雨終於停了,看向盛放於及腰之處的紅甜心萵苣,蔣宜成聊起拜訪林口托老中心的見聞,「有一天托老中心安排老人家走到戶外上課,一樓正放著我們離地約65公分高的種菜箱,剛好讓他們坐著輪椅也可以觸摸到裡面的土壤,完整感受植物的葉闊。其中一個老先生對我說,有一刻像回到童年的場景,栽種的過程也帶回他內心一部分的價值感。」
具有巨大身形的甘藍葉 |
說到以往的工作,蔣老闆靦腆的說才不是報章寫的竹科新貴,自己也走過一段事業爬坡期,但當時的確常埋首螢幕與案子對戰。在快要習慣這樣的工作模式時,腦中有些點子開始往追求平衡的方向鬆動,「想到大公司的員工更需要鬆綁身心的感受,這也呼應種菜箱本意不在植栽自銷,更多著重在體驗。」
推廣了18年,走進社區常能捕捉到育材廠家出品的影子,食農教育與糧食危機的議題時興,同步帶動屋頂農園在都市裡施行的節奏。現在的蔣宜成傳承著父親的金頭腦,持續走在優化品牌的道路。
隨手摘起攀附於藤架的小番茄,蔣宜成忽然想起,因推廣農園而結識的前市長黃大洲日前曾留給自己一席話:「際遇多變,有時順勢而為,不計較太多,慢慢認真的做,對每個當下來說,或許就是最好的。」種菜箱改變的不只蔣家理想的道途,還有更多因立體農業改革重起的栽種魂,補回樓頂使用效能的同時,屋頂農園也軟化了原先剛硬的城市線條,以緩慢的滋養帶給生活與心靈更多溫柔的舒展空間。
待熟的番茄 |
註1.育材通氣種植箱/簡介
2003年蔣榮利(蔣爸)著手研發保水通氣,高度可自由疊加變化的「通氣式種菜箱」,兩年後獲得國家發明創作獎金牌獎,外銷拓及香港和歐美等國。箱子採模組化設計,側邊可加高,底層可架高,創造種菜免彎腰的種植樂趣,箱內以不織布材質為牆可保水、防止土壤及肥料流失。也可加裝輪子和防蟲網,具有延展為小網室或綠色棚架隧道的彈性變化。
攝影·李長怡 文·李書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