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設計轉化「什麼都沒有」的潛力!身處過剩時代 設計師梅原真:「什麼才是豐裕」
1989年首屆舉辦,至今已持續超過30年的砂濱美術館。 |
地方設計的概念或是意識的興起約是近幾年的事,但是在距今40多年前,在那個設計可能還不被大眾認識的年代,在那個「到都市發展」才是主流的年代,自美國壯遊回日本的梅原真,彷彿要跌破大家眼鏡般,毅然決然回到家鄉高知縣獨立開業,創立了梅原事務所。
地方自己思考:地方要真正創生,就先找回自立思考的能力
和梅原真聊日本有關地方再造、地方振興的政策,他最常舉的例子是三十多年前的「故鄉創生計畫」,國家發給每個市町村一億元,讓地方在故鄉創生的目標上,自行決定經費的用途。
這花在日本1,700多個市町村的1,700多億元,最後留下了些什麼呢?梅原真帶著微慍又無奈的說,高知的土佐市用黃金打造了一個「黃金鰹魚」,還有些地方設置了卡拉OK吧,簡單來說,他認為許多地方沒有將這一億元用在讓地方自立的事情上。聽到這樣的回應,讓人不禁追問:那當今日本政府大力推動的地方創生呢?
「講到地方創生,國家政府沒有什麼不好,有問題的是『坐等著的』地方。」
梅原真認為山國小魚乾設計案是自己的代表作。 |
使用當地新聞報紙所製之紙袋。 |
坐看日本這三十多年的地方活化政策,梅原真一針見血的說。「如果有經費會撥下來,就會演變成發包給外面的顧問公司,而全部交給『外面』的結果就是,地方自己一點也不會思考。這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換言之,『錢太多』 的結果就是地方自己的思考能力會越來越低落。」
因此,不管政策的名稱再怎麼變,面對地方的創生課題,他只有一個建議:「地方請自己思考!」過去因為仰賴著都市顧問公司的地方,已經漸漸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能力,但地方若要自立,一定要找回自己思考的能力。儘管毫不留情直指地方創生的核心就是「地方」,並嚴厲的要「地方自己思考」,但梅原真其實是愛之深責之切。
「什麼才是豐裕」
當卸下嚴肅的另一面,他說「鄉村不豐裕的話,一個國家也不會豐裕」、「隨意看看腳邊就能夠『發現什麼』的國家,才是豐裕的」,也因此比起我們拿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相比,梅原真更覺得應該是拿國家的鄉下來評比,這一比下來,他最推崇法國的鄉村,因為法國的政府為了保留鄉村既有的風景投注了許多努力,因此田園的風景得以長存。
另一方面,梅原真也從來不覺得「豐裕」只有一種定義,他常常把這句「什麼才是豐裕」(なにがユタカなことなのか)如座右銘般掛在嘴邊提問,「豐裕」(ユタカ)這個詞,更是都特別使用片假名標記,有強調以及別有所指之意。
在這個充斥著太多、甚至過多的物品,到處都有各種免費資訊的社會,似乎並沒有變得比以前更豐裕,相反的怎麼好像變得更加貧乏了。因此,地方的本質是什麼?豐裕的定義又是什麼?他總是提問,然後把問題留給每個地方、每個人自行思索與回答。
「什麼都沒有」的潛力:切換思路,轉化被埋沒的「絕對價值」
製造業的經濟價值評比,高知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敬陪末座的墊底生,但這並不代表「這裡什麼都沒有」。從梅原真的視角看來,高知有長達4公里的美麗沙岸,因此造就了一座屹立三十年以上的「砂濱美術館」;這裡的「日本最後清流」四萬十川,有著新鮮的香魚,於是用香魚向許多文化人邀稿,製作了《水之書》(1997)等出版物;這裡有高達84%的森林,因此孕育了有趣的「84Project」。
四萬十川的沉下橋 |
不只是高知,許多鄉下地方的人們總是把「我們這裡什麼都沒有啦!」掛在嘴邊。但一個地方,從來都不會「什麼都沒有」,重點是有沒有找出一個地方上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一直被埋沒的「絕對價值」,有沒有透過思考的轉換,把大家覺得「負面的」,轉化為無法取代的魅力。
因此梅原真說:「大家都說哎呀鄉村不行了啦,但只要看看自己腳邊,就會發現怎麼有這麼有趣的事。然後如果能透過設計跟大眾社會順利連接上,不就是能長出新的價值了!」
梅原真曾經設定自己要在50歲退休,但至今已經70歲了,仍舊在各個地方活躍著。他說比起被賦予的工作,更多是「必須做的事」,像是因為森林的問題所發展的84Project 等,他就一邊「妄想」一邊想辦法實踐,像是工作又像是玩耍般,用設計的力量,為日本的地方找回元氣、找回風景。
梅原眞|梅原設計事務所
1950年生於高知縣高知市。原本升學時以大阪藝術大學為目標,最後卻進了大阪大學經濟系。畢業之後回到高知,在電視台的美術部門就職。25歲休職至西班牙遊學,29歲辭職完成橫越美國之旅並短居於舊金山。辭職時,少了「工作稱謂」的梅原真想了想該給自己取一個怎樣的頭銜,「設計師」的名稱浮出了腦海。
1980年,30歲的梅原真自美國歸日,回到出生地高知縣,以「一級產業×設計=風景」為理念,開立梅原設計事務所。2016年榮獲每日設計賞特別賞。現亦擔任武藏野美術大學客座教授。
現地專訪x全圖文解析x全方位實戰之書!
旅日作者深入採訪日本最夯設計大師與團隊
D&Department、梅原真、服部滋樹…首度公開「地方設計」心法與操作秘訣
近百組現象級的成功案例,涵蓋:
工藝、傳產、文創、旅宿、食農、祭典、店舖、職人品牌、老屋與街區再造⋯⋯
教你萃取土地魅力,以設計挖掘地方無可取代的價值
將概念轉換成可實現的「感動經濟」——
一起來為地方設計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