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勇氣」標籤的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圖片
文.章郡榕 圖.戴更基 採訪開始時,坐在診間與我們連線的戴更基醫師早已展開他一天忙碌的日程。作為臺灣第一位得到國際認證的動物行為治療師與動物行為專家,早在1991年他就創辦了大敦寵物醫院專診動物行為治療,接下來20幾年間更陸續創辦台灣動物行為資源中心等機構。長年透過寫書、演講、經營自媒體到開設線上課程,不斷向大眾傳達動物行為治療的正確觀念。一路走來他的初衷其實非常簡單,希望透過專業的科學分析增進人們對於動物的理解。 動物行為治療是一道精細且費時的程序,透過專業醫學分析協助飼主理解寵物行為,以採取正確的治療與教育方式,這樣的作法早已在國外行之有年。人經歷生理、心理的病痛時可以向醫師說出自己的症狀,但沒有語言能力的寵物在看診時又該如何表達?此時,飼主就是一座重要的溝通橋樑。 在診前須知中,戴醫師十分詳細列出飼主在看診前需要準備的功課,包括:記錄寵物行為問題、寵物家族史、日常飲食量、家中平面圖以及當行為問題發生時,主人期望寵物如何表現等。治療開始前,飼主需要填寫一份大約三至四小時的問卷,幫助釐清寵物在平常種種行為的前因後果,接著再與醫師進行一至兩小時的溝通,比如描述一下為什麼認為寵物是愛玩的、膽小的。透過檢視先天、後天所造成的環境壓力、社交壓力,再依此判斷行為問題與原因,此時若有其他與寵物同居家人們也在場,透過交叉比對描述能更準確的做出分析。 ▲ 圖說:戴醫師與他的愛狗混混 而寵物的行為其實牽涉到牠們複雜的神經系統,動物行為治療就是透過科學檢驗,觀察生理結構如大腦是否有異變,進而判斷行為問題發生原因,在經過層層科學分析後,飼主也會拿到一份詳細的行為門診報告,知道如何治療、配合什麼樣的環境控管以作行為矯正。 人類對於世界的感受,有賴於各種身體結構的通力合作,而動物也是如此,因為先天限制牠們雖不具有語言能力,卻能利用感官形塑周圍環境,覺知與人類相當不同的世界。例如對貓而言,最重要的感官是「嗅覺」,貓獨有的專屬器官——「犁鼻器」,讓牠能夠接觸空間中的氣味分子後進行分析,進一步感受空間的狀態。所以若一間動物醫院中經常使用強制的方式看診,那麼新來的貓就會聞到曾經來過的貓留下的「Alarm Signal」警告氣味,導致新來的貓感到害怕,而這都是人以肉眼看不出來的。也因為如此,從醫院的外觀到內部空間,戴醫師與團隊都盡量不讓診療室呈現出醫院的感受、氣味,也是為了讓寵物進來後可以不用牽繩、...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喜劇演員 喬瑟夫 - 破譯笑聲中的抽象情感,與觀眾共振的喜劇鍊金術

圖片
▲圖說:喬瑟夫ChillSeph是巡迴全臺各地的知名喜劇演員,也是薩泰爾娛樂成員之一 文.蔡詠全 圖.薩泰爾娛樂  (紙本訪談請見No.26 紙本雜誌P.8) 2023年金鐘獎的紅毯上,一組風格迥異於傳統電視圈的人馬赫然現身,那正是由喬瑟夫ChillSeph領軍的節目《FeatChill フィーチャ》,以異軍突起之姿,巧妙地將日式笑料與喜劇結合,榮獲綜藝節目獎、節目類創新獎兩項提名。 班底集結了盧廣仲、黑嘉嘉、鍾佳播等跨領域人物,精心策劃眾多前所未見的單元,打造無數荒謬有趣的節目效果,讓人窺見綜藝的可能性,同時凸顯如今這樣的新媒體世代,喜劇能量無疑正蓄勢待發,隨時將為娛樂產業掀起一陣波瀾。 ▲ 圖說:喬瑟夫舞臺經驗豐富,喜好嘗試各類型演出。 推開笑聲背後的真理之門 「我覺得喜劇就像是鍊金術。」擁有十餘年表演資歷的喬瑟夫,最初從劇團發跡,擅長網路短劇、現場單口喜劇等多元表演形式,熱衷挑戰傳統框架,致力將奇思異想轉化為嶄新的演出風貌。 自虧平常講話有點抽象的他,將喜劇比擬作日本動漫《鋼之鍊金術師》中的術式,「鍊金術就是理解、拆解、再重組,創作其實也是如此;但我在表演時,不會自行把內容組合回去,比較偏好觀眾參與其中,像是讓大家現場自由吐槽等,構成一種集體完成的表演。」 聽來晦澀玄妙,實際上已經揭示了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的本質。這種表演型態不僅是一個人在臺上講笑話那麼簡單,它強調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需要細膩地掌握現場氣氛和情緒。喬瑟夫更進一步形容自己喜歡「破壞」,無論是哪種表演形式,總喜歡找奇特的切入點下手,重新構建觀眾的認知思維,再共同碰撞出獨特火花,造就別開生面的演出。 ▲圖說 : 喬瑟夫樂於挑戰各種演出形式,今年《河豚》專場更與變裝皇后共同演出 從零開始的表演人生 「有次我寫好了劇本,但因為口吃,最後無法演出想要的角色。」時間倒轉至喬瑟夫22歲的青春歲月,當時他加入了「魚蹦興業」劇團,但起初口才尚不流利,甚至還因而被分派到一個需要講話結巴的角色。懷著滿腹的不甘,他每天朗誦讀報,並積極參與表演課程,逐漸培養起能力。 聊起舊時光,喬瑟夫的歷程展現了無比韌性,不僅願意埋頭苦熬,面對過往積欠房租、更不時得向朋友借50元以糊口的拮据生活,他依然堅持表演之路。 詢問強烈執念何以而生,只見喬瑟夫帶著瀟灑而篤定的口吻:「我一開始就先設想好了結果,就好比1+...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 由心探外 超渡外眾期待 觸求真實內在的清朗晨昏

圖片
「所有人想要尋求生命的解答,並非加入組織,更不是尋求外面的大師,而是走往自己的內心!」——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文.李書嫻 攝影.張湘羚 場地協力.秀泰集團 / 秀咖啡(欣欣秀泰店) (紙本訪談請見No.26 紙本雜誌P.4) 才入錄音間,臨床心理師洪培芸隨即用家常問候溫起一室暖意,按下開錄旋鈕一瞬,話語飛快流淌在琥珀燈色籠罩的麥克風前。出生鳳山,家裡的資源多輸入於鎮日揮汗,忙於工地的父親。老爸在家的日子,如部分亞洲傳統家庭的父輩角色,話一出口多成了管教,權威的話底即使藏著關愛,卻接觸不了子女最深層,渴望被同理的心聲。 線上收聽人物專訪Podcast >> https://shorturl.at/6QtRR 「那時洪爸最傷害我的一句話是:『就是因為你們沒生小孩!』我當時為此氣到整整一年都不想和他說話」,面前的洪培芸,氣韻清朗、妝感透亮,八年前的分離風暴看似不曾襲擾她分毫,很難想見當時的她幾度尋遍新住所無望,在半月內的限時搬遷令下,曾蹲躲在臺北車站的大廳泫然欲泣的模樣,「若說父母對我的教養是父權下的結果,我的哥哥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裡,他們給我最好的禮物。」 「要哭,也要邊跑邊哭!」 兄長相偕著她坐進車廂,如同人生疊影,與一站又一站的風景快速別過,兄妹對話不多,但其中一句:「你可是洪培芸!會這麼容易被打倒?」讓天生硬骨的她緩慢蓄起了生氣,進而轉將怒氣與委屈投進瑜珈的柔軟裡。晨間七點半,洪培芸準時出現在瑜珈墊上,時而感受心緒的不平成為腿肱若水的曲折,流動間很快化進下一波用核心與吐納撐起,如鷹的優雅姿態。「還有閱讀,當時我的周遭多是懷著待嫁女兒心的同伴們,找不到指引,我只能向書裡的前輩求教。」 逃避、閃躲,無處發洩的情緒像洪流從心閘出逃,沖刷著由理智構建出的浮島,高張後平息的狀態就像暫時上了岸,問起「調適」從她的眼光看去如何解讀,洪培芸提出一套組合公式:「調適=允許+臣服+行動」,當發覺自己混雜著震驚、悲憤、困惑與不解,看懂這樣的情緒出現,允許流動,不再與之對抗。臣服後,接續產生的行動才開始了調適的進程。不過說來容易,重生的過程就像赤裸把過往的認知、想法層層擊潰,「親密關係的結束真正象徵的是,你失去了一個家人、一個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是過程裡最需要花時間面對、沈澱和轉化的一關。」 看似走向友善包容的臺灣社會,對於離婚者的標籤依然緊緊依隨,談起這一切,洪培芸早能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