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好日/ 神明也想來點不一樣的?祭祀中黏合傳統與顛覆的設計新生來報到!
神明也想來點不一樣的?你也可以這樣拜! 拜拜要怎麼準備?給神明的三牲怎麼選?今年拜拜你想好怎麼拜了嗎? 在傳統習俗中農曆 7/15 是中元節,一般會拜家中的神明和祖先,更有部分虔心者依傳統習俗七月進行 4 次祭拜, 7/1 開鬼門、 7/7 七夕拜註生娘娘保佑家中小孩平安長大、 7/15 中元節、 7 月底鬼門關也會進行祭拜,隨依據各地習俗有所差異,然而其中可知的「 拜拜」儀式,仍為台灣現行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目前臺灣的祭祀⾏為包括了有形器物、以及無形的儀式兩部分。對於年輕世代而言,在家或在公司進⾏祭祀活動時,可能因為器物或供品的準備繁瑣,以及對於祭祀流程和專有名詞的陌⽣,而產生了心理上的門檻。讓人思考,拜拜對講求效率的現代人來說的是不是很難? 台灣設計研究院每年有兩個大型團拜,善於進行社會設計和美感再創的設研院團隊在過程中也進行了內化儀式為思考的過程,發想傳統與創新間連結的可能性。 設研院的思考線也觸及關於拜拜儀式的資訊,有沒有更加親民的理解方式?有沒有機會讓民俗文化跟我們的生活產生更多的連結?因此發起了這個選品企劃,試圖打開對祭祀物件選擇的想像。設研院特別邀請不同領域的選品人一同共創討論,包含設計觀察家吳東龍、飲食作家盧怡安、設計媒體方敘潔及常民美學觀點吳孝儒,同時邀請教授洪瑩發顧問擔任祭祀文化的專業指導;透過跨領域合作,針對「開工拜拜」、「中元普渡」兩命題進行祭祀器皿的選品。 ▲掌握祭祀的基本原則,拜拜也可以很多元(圖為中元普渡選品示意) 祭祀物件不是一個標準答案 「以前沒有想過,準備供桌的過程,竟然可以這麼開心跟這麼期待。」盧怡安和吳東龍笑著分享這次選品的心情。考量「中元普渡」將在8月炎熱的夏天展開,他們選了視覺上清涼的玻璃器皿,不但看上去舒適,也很容易在家附近的五金行、雜貨店探險,以平價就能選到有自己風格的器皿。洪顧問也提及,只要掌握避免使用白色器皿的原則,其實拜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選擇。 另一方面,方敘潔和吳孝儒針對「開工拜拜」的議題,從不同生活用品通路(小北百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