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影像創作者 韓勾ㄟ金針菇 - 福爾摩沙再認識 韓國女孩的「臺味」頻道創作浪遊
2021年4月底、5月初臺灣疫情狀況一度失守,臺灣的防疫安全接連在華航機師諾富特酒店群聚感染事件、萬華茶室群聚與多個地方衍生感染的衝擊下受到挑戰。口罩再度緊貼群眾面部,城市裡酒精的用量積累起來足以匯成一條長河,許多公司開始施行起長時間的居家上班形式,公園裡少了孩童的嘻笑喧鬧,倒是在鏡頭前亮起了成排準備上網課的學生面孔。 在這座城市裡受到疫情影響的除了生長於斯的本地人,還有許多來自遠地的異鄉人,Youtube影像創作者「韓勾ㄟ金針菇」就在其中之列。即使因疫情而久別家鄉,金針菇聊起遠在首爾的家人還是有濃郁的依戀感,「拍影片其實也是一種日常紀錄,家人養成了每天瀏覽我影片配三餐的作息模式,我定期更新的行程和作品,也像給他們一種女兒安好,別掛心的交代。」即使疫情加遽前回到韓國,金爸依然維持這個習慣,也常戲稱:「還是要幫女兒維持點閱率啊!」 金針菇回望自己對臺灣和中文的喜愛也是來自父親伴著她幾度遊歷臺灣時而扎根,當在成年後再度踏訪這片土地,島上的人情熱度和美食體驗卻是讓她真正留下來的原因。 剛到椰林成蔭的校園報到,路邊原被詢問指路的陌生阿姨見金針菇隻身扛著龐然的行李,馬上親自帶著她穿越偌大的臺大校區找到目的地(女宿),「我發現臺灣人對第一次見面的人也可以如此友好的伸出援手,我蠻想跟這樣的臺灣人學習。」每吐出一句都斟酌再三的金針菇,在鏡頭外有著些許鄰家女孩的羞赧,此時的她在臺已經七年有餘,仍把初來乍到所感受到的暖意慎重在記憶裡騰了個位置。 美食體驗而今則成為她牽引家人和觀眾與福爾摩沙更靠近的氣味絲帶,在疫情加遽前,金針菇帶著韓國阿嬤全台跑,從臺南玉井芒果吃進臺北阜杭豆漿,看著家人品嚐美食後洋溢的驚訝與歡躍,總會換得她豐滿的成就感。後期越發探索各縣市在地人才懂的老饕食景則源於她希望自己不再侷限於製作「韓國與臺灣的文化差異」,能更純粹以食物背後的主題故事出發,不以文化差異為包裝也能具體吸引一眾忠實看倌的信念。 她的影像作品不時出現入城下鄉的行程轉折,畫面裡少不了金針菇銀鈴般爽朗的笑聲穿梭其中,說起自己實屬內向者時,她調皮的眨著睫毛表示,「我原來也不是會主動發起出遊計畫的人,直到大三結交了一個好友,對於觀光手冊以外的好所在,才有了更多的拜訪。」 這份「拜訪」裡埋著金針菇認真體驗了大清早魚市的叫賣和傳統阿北剪髮店、學著內化鄉土劇和臺灣學生的通俗用語,甚至連熱炒店的點菜方式和菜名轉譯,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