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秋季號 ▋新嚐古早味 ▋坪林手主理人 陳威宇 - 穿山入市的坪林記憶 三代手捻酵出的傳世茶香
![圖片](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mxkuqyhmtzgFZ-7F7vcJGZPwIQkKgYJ7hSHR93HG8QanXA8d0kThLstEANtcTUmrwDlgMRYh-3CpgAb2vSVm16QFdke3bHq8-7lJ3NCRiZuMiuQwUfcPhF-FDMGN_Y0bJx-3z5ERrqrksNZzN-3fQ82ZFO_uKoeF7-BKNd73qz_KBfVGRpCcfX0EBP-RT/w640-h428/a_A7S02157.jpg)
文.李書嫻 攝影.蔡沛怡 「一壺茶沖下去看似簡單,一芯一葉卻都是出自坪林家人製茶的手。」對話透著山區傳來的陣陣雷鳴展開,坐上屋簷下的板凳,坪林手創辦人陳威宇在繁忙間隙終於得空稍事喘息,「我對茶的記憶一直都是零碎的,只記得初中前回坪林,最愛蹲在外公的田裡戲耍看蟲,後來才知道,在我們玩耍的年紀,母親那一代的童年,白日要與斗笠、袖套還有滲血的指結為伍,晚上還要為理茶、製茶熬著青春。」出身茶田第四代的陳威宇,帶著疼惜的口氣回望那些他未能參與的光景,字句裡藏著他眼裡的兒時樂園另一頭揮汗淋漓的側影。 ▲除了愛喝茶,陳威宇也愛分享茶知識給大眾 順著威宇形容,我們接著朝最適茶葉採摘的春季坪林探進,層疊攀升的梯田裡,威宇的阿嬤正搶在茶樹葉熟前,為舅公的包種茶賽進行茶葉採摘,外公手裡傳下來如採茶菁、萎凋到殺菁揉捻、團揉、解塊等製茶步驟,在母輩身上無不敏捷的有如肌肉反射,「有趣的是,她們這麼熟悉技術,卻不清楚這麼做的原理。」阿公在傳承間失落的究其所以,在陳威宇決心建築手搖飲事業時,重新織起了傳續的可能。「醞釀期邊跑邊學的路上,我發現市場對於茶識傳遞上的模糊,傳統茶行距離大眾更是越發遙遠,或許是對文化斷在這裡感到可惜,讓我決定投入茶飲領域吧!」威宇思索許久,慎重的放下字句。 ▲沖出一杯手搖飲,看似簡單,實則要看顧許多細節 「手」,在茶的製程裡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採摘下來的茶菁走向第二階段,無分平鋪屋外廣場伴暖陽日曬,或於室內茶盤上靜置陰乾,都需途經手工攪拌使茶菁發酵的過程,「這個手法如同翻面,製茶者需持續用手的觸感感受茶葉的軟化程度,不同的翻面力道,都會造就茶的風味差異。」陳威宇詮釋茶菁入杯的過渡如同以「手」搭橋,接著將臺灣茶的特色做了進一步介紹,「臺灣茶農很擅長以手工製茶技術,將青茶、烏龍茶、包種茶等部分發酵茶做出不同變化,這些茶名源於製程裡的差異,要說它們師出同源,其實也可以!」 ▲坪林手的店名與茶的製程大有淵源 琳琅於手搖茗品的名牌上,還有紅玉、金萱與四季春,「這三者倒真的是品種!」霧裡看花的由來,多是因製程經過了店家的略省與轉譯,「我們對一家手搖店的心理預期,通常不會設下很高的門檻,這是它親近大眾的地方,我喜歡銀貨兩訖的單純,卻也希望每個飲者能在喝茶前,更了解茶背後的發源。」 在赤峰和吳興街設點,復古與新意並存的「坪林手」櫃檯皆昭以基茶不同的發酵程度和品種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