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台東」標籤的文章

▋2023 跨年號 ▋氣味的地圖 ▋香草產業推廣者 陳人鼎 - 尋根返「香」嗅見長自臺東土地的小村信念

圖片
                                                        ▲ 香草產業推廣者陳人鼎(小村先生)與員工 日本九州、四國的樹頭初撒下櫻粉,韓國江原道降下銀蝶白雪的12月,在亞洲同樣時序,邁入時節的臺東尚德村也已蓄滿一期一會的白梅,若穿於山嵐間隙,還會從疏影搖曳間迎面襲來一股清雅的梅香。 除了冬梅,這方山頭裡還座落陳人鼎(小村先生)家傳父業裡的文旦柚園和梅林。十年進駐,他擁家眷返鄉,一草一木栽出尚德村裡氣味繁美的香草園。本著力抗財閥阻斷水源的開發案,走往社區深處照護老者的初心,陳人鼎引出退休歸鄉的長者與伊娜(註1.),還有當地泰源監獄的更生人成為滋養滿園繁林壯茂的力量。在今年八月方獲農村領航獎的肯定下,也若似替這笑稱「旦遇生存,必能找出方法」的小村先生長遠將傳統農業結合里山倡議、商業模型的心念淘洗出更真實的顯影。                                                       ▲香草產業推廣者陳人鼎 (小村先生) 「對我來說家鄉的氣味猶如檜木香,一種像山的味道!」 早年就離鄉的孩子,憶往牽引自己返家的根是帶有氣味的。除了梅香,陳人鼎念起日夜伴身的臺東時提及「她在我心中還有一抹檜木的味道」。每回步上大雨浸潤過的林道,空氣漫著草與霧混合而成的潮氣,「每當我行走於森林,都會在林間小路上聞到這股氣味,對我來說故鄉的連結就是這片山,這是家鄉記憶裡,我特別喜歡的氣息。」暮靄沉入陳人鼎記憶裡的三月,「這時的泰源幽谷還會冒現滿山的橙與柚花,當四、五月的暗夜來臨,還能在七里香的香氣縈繞間,瞧見螢火蟲飛行時劃出的光」。 在形容裡嗅往小村遠遠(註2.)的氣味瓶...

旅遊好日 / 橙金花浪仲秋現蹤 2022 赤科山金針花季遍野奇巡

圖片
▲ 花蓮在地農家拍攝的 赤科山 _圖片來源/ 萱園居 與六十石山齊名的赤科山,以「赤科三景」與金針花海聞名,每逢8月至9月的金針花季,整片山丘開滿了黃澄澄的金針花海,那萬花齊開的壯闊景致,讓來訪的遊客驚呼之餘,還能看見農民穿梭在金針花田,忙著採收含苞待放的金針這番人文景致。 ▲  知名賞花景點/花季一覽 在日治時期,赤科山以盛產赤科樹聞名,是當時日本人製作槍托的材料,隨著時間過去,從西部遷徙而來的漢人在此開墾,種植玉米、花生等作物後才改種金針,如今成為著名的觀光勝地。 來到赤科山,不妨走訪赤科三景,欣賞坐落於金針花田的3顆黑色火成岩、造型奇特的千噸石龜這兩處天然地景,以及好幾十年歷史的汪家古厝。 汪家古厝是一棟閩南式的木造三合院,以烏心石、臺灣櫸木及赤科木等上等木材建成,也是赤科山現存最古老的一棟房舍。 而閩式三合院的汪家古厝曬金針,向來是攝影師必捕捉的畫面,農民在黑色的茅油氈紙屋頂上、庭院前鋪滿了金針,黑色與金黃形成強烈對比,可是只有在赤科山才能看的獨特風景。 ■ 赤科山背景一覽  ■ 到訪前先觀看線上  赤科山即時影像 赤科山又作赤柯山,位於臺灣花蓮縣玉里鎮,海拔約900公尺。台灣日治時期因山上種植赤科樹而得名,當時日本人砍伐堅硬的赤科樹送往日本,做成槍托。                                                      ▲  赤科山地圖 現今山上則遍植金針,與富里鄉的六十石山齊名,此地金針開始大片種植始於1959年的八七水災之後,由嘉義來的移民最早開發,原先僅是作為經濟作物,後因花季美景,逐漸吸引遊客。 ■ 在地農會周邊好消息   ■  玉溪地區農會  ■  今年一進赤科山 ,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碩大的迎賓金針花,充分象徵赤科山的好客熱情,為了讓遊山賞花更添趣味,玉溪地區農會本季同步推出「買 330得500」超值樂遊券大優惠、在地手作體驗、格上租車優惠、花季限定魅力商品等多元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