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公園」標籤的文章

▋2023 秋季號 ▋好日連載 ▋臺灣史說書人 蔡蕙頻 - 臺北圓山 ——人間與神界的匯集之地

圖片
▲日治時期畫家所繪臺灣神社 文/圖.蔡蕙頻 位於基隆河畔的圓山,坐擁依山傍水的美景,清代文人陳維英便將他的宅邸「太古巢」蓋在這裡,隔著基隆河眺望圓山,美不勝收。 除了美景之外,日治時期的圓山也是個充滿笑聲的地方,這裡有公園、動物園,還有遊樂場。 您一定知道位於臺北市館前路的二二八和平公園原名是「新公園」,那麼「舊公園」在哪裡?答案就是圓山公園。設置於1897年的圓山公園是臺灣第一個近代規畫的公園,這座公園位於基隆河畔,鄰近今日花博公園,1905年,有位詩人這樣寫下他眼中的圓山公園:潭光瀲豔水瀠洄,山色施藍翠作堆。這裡的風景說多美有多美。 ▲圓山公園 後來,圓山公園裡多了一座動物園,1914年,日人大江長四郎在圓山創辦了民營動物園,這座動物園在隔年被官方收購,成為公營動物園,並在1916年正式開園,票價是大人5錢,小孩3錢,即使後來票價曾調漲一倍,但以一份報紙6錢來說,動物園的票價算還是相當親民。 動物園裡養了鸚鵡、獼猴、棕熊、丹頂鶴、狐狸、獅子、鹿…飼養的動物曾多達四百多隻,直到1986年動物園搬到木柵為止,許多朋友記憶中的動物園都是「圓山動物園」。 ▲圓山動物園 除了公園和遊樂園之外,1938年「圓山遊園地」開園,這就是臺北舊兒童樂園的前身,飛行塔、旋轉木馬、讓小朋友體驗開車的「豆自動車」等設施,讓圓山總是充滿孩子的笑聲。 日治時期隔著基隆河與圓山公園相望的是臺灣神社,1901年竣工的它位於今日圓山大飯店的原址,為了興建臺灣神社,殖民政府還蓋了明治橋,也就是後來的中山橋,而舊名敕使街道的中山北路就是臺灣神社的「表參道」。 ▲位於圓山公園的中央排水溝 臺灣神社最早奉祀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以及在臺灣過世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944年再加入天照大神後,升格為臺灣神宮。如果從敕使街道走向圓山,通過鳥居緩緩向上,就可以抵達臺灣神社,在這裡俯瞰基隆河的無敵景觀。另外,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到,圓山腳下就是劍潭古寺。或許有些人疑惑,劍潭古寺不是在大直嗎?其實是因為1930年代,為了擴增臺灣神社的社域,殖民政府擴大徵收土地,劍潭古寺不得不搬遷至大直現址,形成名為「劍潭」卻落腳大直的有趣現象。 1944年,一架軍機撞毀在擴建後的臺灣神社,戰後原址改建為臺灣大飯店,1952年才改名圓山大飯店。時至今日,充滿笑聲的動物園已搬往木柵,遊園地有了新家,當年被視為聖域的神社也早已不在了,...

▋2022 春夏號 ▋好日連載 ▌公園地景研究學者 林芬郁 - 揮別舊貌 時光荏苒燒就「心中山」的光華與暗影

圖片
相對嶄新繁華的臺北東區,以南京西路為中心,延伸至承德路、民生西路、中山北路、長安東西路之間的南西商圈裡靜躺著貫通古今的歷史線索。穿進現今中山捷運站附近靜巷,昔日稱「打鐵街」的赤峰街巷弄,在五金與汽車零件商鋪錯落間,不難發現街巷的左右兩側已逐日鑲進新舊並立的文化景緻。漫觀道上兩側,一為矮舊的古味老房,另一側不時茂生經翻修蛻為時髦風雅的特色商舖,兩者互為映照,盡顯時光的接力荏苒,也隱約可見商區引人玩味的變遷痕跡。▸ ▸  訪談線上聽  https://ppt.cc/fd0Dax 步出這片融合之境不久即可望見近年新亮相的「心中山」,此地原為臺鐵淡水線鐵道遺址,1988年淡水線停駛後,原址改建為地下化的捷運淡水線,今捷運中山站及雙連站之間,全長約500公尺、寬度約25公尺的綠地廊帶,則成為適宜休憩步行的帶狀公園。 2018年1月起臺北捷運公司進行「臺北捷運中山雙連段線形公園」翻新改造,歷經十個月,秋意方入城,伴隨跨夜的城市活動「白晝之夜」起跑,原修建區外高築的圍籬同步解封,南京西路的中山捷運站延伸至民生西路的雙連捷運站,展以水泥舖設的線性公園「心中山」。 「假日常見受年輕族群歡迎的文青市集,也成為鄰近居民放鬆身心的去處。」 公園地景研究學者林芬郁提及每逢假日即迎來遊人如織的「心中山」率先以都市空間的角度切入,「但開幕不久,隨即進入東北季風多雨的季節,在犧牲多數綠化空間造就水泥步道時,也讓『心中山』的生態環境問題逐漸浮現。」林教授話鋒一轉,看向改造後的「心中山」線性公園背後埋藏的隱憂。 「存於全球暖化和都市熱島效應下的臺北,『心中山』內多鋪設以不透水的水泥步道和硬體設施,在生態需求的符合性與都市降溫的作用上較難以施力。」猶如想起燠熱的夏日酷暑,林芬郁捋開原附於脖間的髮絲接著補充,「我想,都市不是只有『開發』這個價值觀,也應同時存有提升生活品質與保護環境生態的觀念。另外,若『心中山』未來可與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生活連結,對於在地的文化特性彰顯也能更有助益。」 臨夏,徒步而過的旅人和住民隨著「心中山」轉身的新面貌,生活型態也有了相異的變化,夜晚在階梯底部設置的燈座像成串燃起的花火,鄰人和方下班的好友成群,或盤於階梯,或聚於石椅,閒散而熱絡的氛圍也為這域地景帶進不同的風貌。 此時林教授的話題也漫進同為淡水線的捷運「雙連站」,過去淡水線鐵道也曾於現今站體北側設有同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