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夏季號 ▋人物專訪 ▋NO.32 ・島語者・話織島光 ▋重返樂章之初,以陪伴喚回愛樂者的怦然心動——樂樂文創營運總監 胡似菁
文.洪子茜 攝影.石育安 圖.樂樂文創 (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2_P.10-11)
曾為音樂悸動的靈魂,在步入職場與家庭後,夢想往往被收進了生活的屜仔,壓在柴米油鹽的待辦清單之下。由胡似菁與洪杰共同創立的音樂廠牌「樂樂文創」,就像兩雙輕輕揭開抽屜的手,喚醒那段未完的旋律,一步步拾起愛樂者青春裡遺落的勇氣,重新續起篇章。
下班後,斜槓成為鋼琴老師何嘗不是種選項?
胡似菁的人生曾在醫療、文創、汽車與音樂產業間穿梭,宛如一段節奏多變的樂章,但當她埋首在單調的工作時,心底那段未完的「鋼琴夢」總不斷響起。
2017年,她循著心念踏出第一步,半隻腳踏進了斜槓人生——成為一位白天擁有正職的鋼琴教師。白天工作、晚上教課,在日常與熱情之間來回穿梭,不到半年她便通過鋼琴檢定。然而真正讓她走上全職教學,是一位年過六十的學生。對方透過網路聯繫她,說自己幼時學過古典鋼琴,現在想彈些喜歡的歌,胡似菁即切入流行歌曲彈奏,以簡譜取代五線譜,降低門檻。當他第一次彈唱出熟悉旋律,眼睛如孩子般明亮地說:「這才是我想學的音樂!」那句話觸動了她,她意識到教學不只是傳授,更是溫柔地續起一段曾被擱置的舊夢,從那之後,她決定投入得更加深遠,「學音樂不該成為負擔,重點在持續!」她說。即使每週只練一小時,只要全程能快樂而專注,對她來說,那足以視為完成每日一小步前進的承諾。
![]() |
▲ 樂樂文創工作室最初的樣貌,也是胡似菁與夥伴洪杰第二人生的起點。 |
2022年她與夥伴洪杰創立「樂樂文創」,將教學經驗與品牌思維緊密交織,意外成為吸引學生、企業與政府合作的一大亮點。創辦初期即受邀為金門縣政府Podcast節目《小島記事》打造片頭、片尾與背景音樂,量身設計聲音風格。此後,也與動畫、影像團隊跨界合作,參與「桃園萬聖城」、「台北音樂不斷電嘉年華」等大型活動的音效設計。不論是為孩子打造的聲音場景、為素人圓夢的舞臺企劃,兩人讓音樂從教室延伸至更多想像場域,拓展音樂的全項可能。
▲ 她相信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靠近音樂,在胡老師的課程中,鼓勵永遠多過指正。 |
「樂樂」文創,一半是音樂,一半指喜悅
回望疫情期間,她在士林租下一間八坪雅房,以教學、音樂製作與Open Mic為三大支點,精緻而溫暖的「樂樂文創」即在此誕生。創業後,兩人分工明確,卻有共同信念——希望透過音樂,看見美好的自己,找回初次接觸音樂時的純粹快樂。
▲ 胡似菁與夥伴洪杰在音樂公司相識,因頻率相近、理念契合,很快成為夥伴,攜手走向創業之路。 |
主理人的身份外,胡似菁始終把自己定位為「故事的接引者」,她引導學員將情感轉化為可被理解的聲響。「真正打動人心的,從來不只技術,而是信念。」她堅信教學重點不在高超的技術表現,而在引導學員找到想要的音樂樣貌,「可能過去也曾被打擊過,我的課堂永遠鼓勵多於指正。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感受到喜悅與幸福感!」
某次,一位懷有歌手夢的母親找上門,希望錄製一支翻唱MV。從選曲、錄音、拍攝,到後期剪輯,團隊全力以赴。錄音當天,她甚至主動成為對方孩子的安撫員,只為讓媽媽安心地唱完那首歌,「如果完成這支MV是她的夢,在這之間我扮演什麼角色,其實不重要。」這份同理,正讓樂樂文創與眾不同之處。
▲ 胡似菁專注教學,洪杰長於製作,是互補又有默契的好搭檔。 |
聊起近期計畫,兩人正著手籌備電商平台「Korus商城」,期望將音樂的感動延伸至日常選物;另與大稻埕咖啡廳定期合作的Open Mic「FUN樂bar音樂交流分享會」,把舞臺帶進街區,成為民眾日常也能參與的音樂角落。舞台不只是給參與的朋友,對辦理活動的兩人而言,他們把每一場表演當作自我修練,盡情享受舞臺,而時間是公平的,「FUN樂bar」也慢慢累積出一群對樂樂文創有歸屬感的愛樂人士。
在胡似菁眼中,每一位上門尋夢的人,都像她當年重新拾起鋼琴夢那樣,帶著那份渴望卻尚未說出口的願望,「他們對音樂的熱愛沒有固定形狀,但我想這之間的熱情是相像的。」音樂是生活實踐的一部分,她在走過十年後,喚回被擱置卻從未褪去的愛樂魂再啟第二人生,這份在轉彎後收獲的喜悅,也將是她下個十年,最想用陪伴傳遞給那些和她一樣,曾經迷惘卻未曾放棄音樂夢的人。
![]() |
▲ Open Mic 是創作者的能量補給站,更是讓有夢的人被聽見、看見的所在。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