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夏季號 ▋好日連載 ▋NO.32 ・島語者・島映新話 ▋剪映繁花 藏於刀摺藝理的百感人生——剪紙藝術家 楊士毅

 

文.林采昱 圖.楊士毅、大塊文化    (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2_P.14-16)

「大家比較常稱呼我剪紙藝術家,但心底最深處,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說故事的人。」藝術創作者楊士毅,形容他的存在就像世界的翻譯人員,將山川草木孕育的感動、走進社會修羅場帶回的體悟,化為掌中的藝品乾坤,以美的形式傳遞下去。


兒時被迫寄人籬下,現在則以創作,修築許多人心靈的避風港,細數走過的風雨—家暴、自棄、負債,面前的楊士毅笑裡有種穿越風雨後釋然,「把生活當生命的健身房!」改變不了環境,那就利用環境的磨練讓自己變得強壯!他在黑暗中保持光明,如同自身作品《生命之樹》,在養分貧脊的鹽地,依然能滋養自己、隨之綻放。


每一天都可以是晴天


「環境確實有好有壞,但對生命是好是壞,完全仰賴我們怎麼看待。」楊士毅自承過去挨打受罵是家常便飯,在脆弱自卑裡匍匐,心中積壓的常是無從平復的憤怒。然而一趟遠行,像為閉塞的內心剪出一道旋轉門,旋出門外像與過往一別,觀看人生的角度,就此有了轉變。


2007年雲門《流浪者計畫》讓他行旅至中國西部,步經黃河中遊地段的質樸村莊,他遇見活出苦難的陝西大娘庫淑蘭──三歲被指腹為婚,替沒有情感基礎的丈夫生了十三個孩子,「這樣的婚姻,她快樂嗎?」這是初見大娘時的疑惑,但大娘藉由剪紙來圓滿遺憾,溫暖的紙藝作品裡,立著她此生從沒機會好好當過的新娘子。那份與微笑相伴相生的創作動力源自本心──原來喜悅從不需刻意外求。


楊士毅首件剪紙作品《好心晴》,源於老婆大人敲碗而來,作品背後有著藝術家第一次帶祝福的心執行創作的動力。


觀看與親近間,楊士毅在深刻的觸動裡決定不再與過去糾纏,他學習與大娘一樣,用藝術帶進跨越的力量,重新傾聽心底的呼喚。創作思緒在蜿蜒的刀剪之間,也為他剪出了家的樣貌,七年後楊士毅完成他第一幅剪紙作品《好心晴》,獻給愛妻作為入厝禮,這才體會到藝術的根本並非技術,而是愛。


雙掌鏤出的動人故事


剪紙是一種無法回頭的創作,減法不斷的過程中,刀摺裡來回注入的心意,反而創造出更臻完滿的作品。早期的人們多不識字,行剪紙的圖像寓意承載訊息,它既是遞出的祝福,也是贈送者的心願。發想、轉譯到作品成形,手起刀落間,猶如在心流裡穿梭往復,楊士毅發現創作裡佈滿內在與外境交互訴說的對話,如何注入心念,將想說的故事具象而為,這將是一場永不止息的技藝修行,「創新不為突破傳統,創新是為完成溝通。」當剪紙的慢藝術碰上當代資訊海嘯似的鋪天衝擊,內容共感成為一大關鍵,他笑稱社會是他最嚴格的「創意總監」,在創作時想著別人的需要,才能創作出充滿共鳴的故事。


一件在新年完成的裝置藝術,楊士毅改編年獸傳說,裁出年獸懷抱孩童的紙面,訴說獸不為人知的溫柔,「代際之間難免衝突,我從跟家人的誤解中,感受到理解的重要,更想透過作品獻給所有即使被誤會,仍願意繼續去愛的人。」念隨心轉,那年的鞭炮炸響轉眼成為感謝年獸的慶祝之聲。


▲ 《年獸》的新詮釋裡,楊士毅掌中凶狠的獸,只為把忘記回家的孩子趕進門,襯景的鞭炮聲則是家長們叮嚀的暗號。


傳聲通道裡的幸福回音


楊士毅自評為感受力豐沛的人,籠起大霧的青山、孤挺於谷中的幽花,都能讓他停留讚嘆,「我覺得每一天都有很多觸動,我把它視為一種吸收,有時候感動到快爆炸了,輸出就變得非常迫切。」男孩桀敖不馴的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男人時刻都想傳遞感受的渴望,跳出創作理論,楊士毅與創作間的關係如魚入水,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皆是自然而為。


「要成為通道,必須先通透,拿掉心中的雜質。」傳遞世界的訊息時,他試著放下我執,拆除自身與世界的隔閡,也發現因此活得更加自在,「為了傳遞世界給我的感動,靈魂很像也變得越來越美麗了!」


2023 年,楊士毅費時兩年完成的大型雕花裝置《生命之樹》,即是人生經歷的重要寫照,作品完成前,他因工程失敗損失近千萬所苦,而作品恰巧位於臺南扇形鹽田,象徵即使存於艱困環境,仍勿忘初心,堅定往前走的毅力,「希望大家在步行之中,可以沉澱自我,像鹽因日曬而結晶,人也會因沉澱而清晰。」


▲ 楊士毅循紙藝作品《生命之樹》與鹽田的交相呼應,在海水長路上植出兩扇門扉,也猶如劈開一道通往觀者內心的朝聖之路。


生命本身才是作品


談到未來的創作,楊士毅認為真正的大作不是完成了什麼,而是正在變成什麼樣的人,「想來,『生命』才是我一直努力精進的作品,只要還在前進,沒有停下腳步,就不要用現在的樣子,定義尚不可知的未來。」對談裡有些話像對著自己,也像為在低谷前行的他者打氣,「人生無法計畫,未來也無法預想,唯一能把握的是,無論做什麼都想帶給人喜悅的初心,守著初心,就能帶著我們去到想像以外的未來。」即使挑戰過與蘋果公司合作世界最長的雕花作品〈有閒來坐〉、多次受地方政府之邀創生大型節慶裝置,面前的剪紙藝術家依舊虛心自處,只想一刀一剪靠近那個與理想自我有關,更自由寬廣,不受門檻所限的幸福之處。


本文著作財產權為日日好日x雜誌所有,未經日日好日授權,請勿任意重製編輯
惟歡迎訪者本人和團隊盡情分享, 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日日好日x雜誌 ▌No.32 島語者▌ 
.
與日日好日有更多互動
日日好日Podcast 頻道〈日日GOODDAY TALK〉 → https://ppt.cc/fnYVVx
日日好日X雜誌 FB→ https://www.facebook.com/edisgd.mag/
日日好日X雜誌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disgd.mag/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跨年號 ▋No.30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01/17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秋季號 ▋No.29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10/18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日日愛閱讀/到不了的地方,先用閱讀邁開思維的步伐吧!── 2025台北國際書展閱讀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