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桃園電影節」標籤的文章

好日映畫 / 越追尋真理,越深陷幻夢-桃園電影節《願睡如夢》(夢みるように眠りたい)

圖片
電影的開頭,一位手持長刀、黑色裝束的忍者,步步逼近狹持公主的白衣惡徒。「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了。」語畢,黑衣忍者向白衣惡徒擲出暗器,但惡徒卻輕鬆的拔出,似乎傷不了他。此時黑衣忍者收刀,從胸口緩緩取出一把手槍。                                          《願睡如夢》劇照 (照片來源:桃園電影節提供) 日本導演林海象(Kaizo Hayashi)的首部作品《願睡如夢》,正如開頭的奇幻段落,接下來將引領觀眾走一趟夢境之旅。故事講述主人公偵探魚塚與助手小林,接到一起綁架事件的委託案:少女月島桔梗遭人擄走,桔梗的奶奶月島櫻收到犯人留下的錄音帶,內容除了要求贖金,還留下難解的謎題與一首桔梗演唱的歌曲。隨著調查越深入,線索指向一部默片《永遠的謎》。 故事背景應是1920-1930年代,相對於西化普遍的昭和後期,那是古典日本尚未消退、與摩登洋風並存的時代。場景中出現太空風格的遊樂園裝置、神社熱鬧的祭典、仁丹塔上的高樓景觀…現代與傳統交錯,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魔幻時刻。這正是偵探活躍的時代。 劇中出現的場景之一,是曾經存在的凌雲閣。這棟建於明治時代的西洋塔樓,在木造建築中格外顯眼,後於關東大地震時損壞而拆除 (老照片取自網路) 才思敏捷的偵探與身手不凡的助手,破解謎團逮捕罪犯,幾乎是偵探作品的基本設定。但本作偵探魚塚的才能,似乎只有吃水煮蛋。曾一度放棄任務的他,卻被惡徒擊倒在地之後,恍惚之中見到桔梗的影像,醒來後一心追尋真相,卻越深入夢幻之中。 依據精神分析學的理論,夢是潛意識的表現,但為了避免在腦中留下清晰的、理性所不容的記憶,夢的主題與表現手法是扭曲的、超現實的。魚塚與小林在故事後半,尋找一間消失的劇院時,突然間在全黑中出現一盞燈籠。兩人拉開門走進,一陣刺眼的光伴隨著機械式的聲音,劇場入口即出現在眼前。                                   ...

桃園電影節專訪(下)每一次踏進電影院都是魔幻時刻 ── 專訪策展人 楊元鈴 #人物故事篇

圖片
圖說_影展選片_歌劇紅伶(劇照) 圖說_影展選片_攝影師_(劇照)  八月盛夏,隨著氣溫居高不下,許多人會躲進電影院裡避暑,當汗流浹背的走進電影院之後,最期待的就是能體驗到,與外面世界截然不同的清新感受。從踏進電影院的那一刻起,魔幻的元素就隨之而來,桃園電影節就在這艷陽高照的暑假,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何謂電影的魔幻時刻呢?本次專訪到今年的策展人楊元鈴,分享魔幻時刻背後的意義,踏上桃園電影節魔幻的嘉年華。 圖說_影展選片_浮草物語(劇照)   圖說_影展選片_IP5:迷幻公路(劇照)  2022桃園電影節的主題,概念來是自於拍攝電影時的魔幻時刻(magic hour,或稱為魔術光),即是攝影師捕捉傍晚時分,太陽即將落入地平線的光影。日夜交界之的逢魔時刻時,也是電影中常出現的奇幻元素,魔幻時刻對於電影拍攝者來說是一個難以捕捉的瞬間,如果錯過那一秒,魔幻的鏡頭畫面就溜走了,必須再等待隔日下一次的機會。 圖說_影展選片_菲林之馬(劇照)    楊元鈴:「每一部電影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個魔幻時刻,它紀錄了某些我們無法看到的影像,能在臺灣就看到撒哈拉沙漠或極地冰山。」 當我們觀賞電影時,透過其魔幻的力量,能跨越空間瞬移到,從未造訪的過的異國風情,穿越時間同時聽著古代人與未來人的對話。由於父親在電影院工作,楊元鈴從小將電影院當成遊樂場,自由穿梭於其中,看電影成了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相較於其他同齡孩童經歷的電視時代,看電影更加是影響他深遠的娛樂活動,後來學生時期開始參與影展工作,從工讀生到工作人員,如今已是策畫超過數十場影展的策展人。 圖說_影展選片_迷離劫(劇照) 對他來說電影就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再從電影的魔幻連結到日常的生活。當我們每次看完電影後的當下,走出電影院的時刻,剛剛電影裡探討的議題,轉化成為自己的想法,這個在現實生活的心情,是剛剛感受完電影角色的情緒後,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心情。 楊元鈴:「魔幻時刻這個概念不只是奇幻而已,回到我們生活的當下。電影既是魔幻的一部分,也是日常的一部分。」 在疫情的兩年,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變成如此荒謬,每個人都在關家囤積糧食,城市的大街上宛如空巷,殭屍電影的場景真實上演。此時此刻瘟疫與戰爭都正在肆虐著人類世界,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這些離我們並沒有這麼遙遠。 楊元鈴以本次影展的《...

桃園電影節專訪(上)穿梭在未來,把握於當下 ── 專訪策展人 楊元鈴 #電影節亮點篇

圖片
桃園電影節 穿梭在未來,把握於當下 2022桃園電影節即將於8/19至8/28登場,這次有幸能專訪電影節的策展人楊元鈴,聊聊本次的桃園電影節。擁有豐富影展策劃經驗的楊元鈴,以「魔幻時刻」為主題,邀請所有的觀眾睽違兩年踏入電影院,並規劃了「焦點影人」、「未來當下」、「魔幻電影院」、「辯士留聲機」各類型的電影片單,一起體驗觀賞電影的魔幻時刻。 若一本小說是作者用文字說故事,那麼一部電影就是導演在用鏡頭說故事,在「焦點影人」的單元裡,楊元鈴挑選了三位知名導演的作品,在這次桃園電影節播映。 ▲照片源於桃園電影節 / 圖說_瘋狂療養院_劇照 首先是捷克動畫大師楊斯凡克梅耶,擅長把超現實的題材以停格動畫呈現在大銀幕上,作品《浮士德》、《極樂同盟》,都是跨界將偶戲與真人演出,交錯出現的方式拍攝,楊斯凡克梅耶執導的每一部電影長片都能在本次桃園電影節看到。 ▲照片源於桃園電影節 / 圖說_浮士德_劇照                                    ▲照片源於桃園電影節 / 圖說_極樂同盟_劇照 在六零年代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時代之後,法國冒出了幾位年輕的後起之秀,尚賈克貝內、盧貝松以及李歐卡霍,三位導演並稱法國影壇的BBC。這次桃園電影節能看到其中的視覺系大師尚賈克貝內,其所有六部劇情長片,包括刻畫女性內在的情感與慾望的經典作品,入圍奧斯卡的名作《巴黎野玫瑰》,以紀念這位年初逝世的法國名導。 ▲照片源於桃園電影節 / 圖說_鼴鼠_劇照 第三位是智利的邪典大師阿力山卓尤杜洛斯基,其自編自導的「褻瀆三部曲」,《鼴鼠》、《聖山》、《聖血》三部電影都帶有導演強烈的個人色彩,從片名就開始諷刺與批判宗教的崇拜,而且更有趣的是,三部曲完成後,反而在電影界開啟的邪典效應,成為影迷們新興的信仰。                                           ▲照片源於桃園電影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