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德國」標籤的文章

日日愛閱讀 / 2024台北國際書展閱讀造浪 福爾摩沙與荷蘭主題國的文化重逢 (文末附#贈票活動)

圖片
圖說 / 書展基金會 X 日日好日雜誌攜手邀請讀者分享「從書展帶回來的美好閱讀經驗」。詳細贈獎辦法請見文末 ! 參與活動請前往日日好日雜誌 FB 粉專 參與 2024台北國際書展即將於農曆新年後於世貿一館舉行(2024年2月20日至25日),這次主辦方策辦主題為「閱讀造浪」,亮點主題國為「荷蘭」。 記者會上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分享,去年文化部長史哲在台北國際書展開幕形容這是一場盛大的文化重逢,而文化重逢也非常適合形容今年由荷蘭擔任書展主題國的策辦展現。                                                                 圖說 / 荷蘭精選書籍及展品。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到臺灣,這是臺灣和世界相逢且踏上國際舞台的一個起點。綜觀這段歷史文化脈絡,有著非常多不同的觀點可以去解釋它,而最好的途徑就是大量的閱讀,透過閱讀去理解各種不同的觀點,因此2024台北國際書展可說是「再一次的文化重逢」。 實際帶動人潮的行銷亮點上,李靜慧說,書展期間購票入場的民眾,皆可獲得與門票同額的門票抵用金,入場當日於書展現場消費,不限金額均可抵用。16至22歲的青年則可於書展期間使用文化幣享免費入場,以文化幣在書展現場消費,也可享有使用2點送1點優惠,最高回饋600點,希望民眾踴躍入場參觀,以實體行動支持出版產業。 圖說 /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感謝本次參展的國家,讓臺灣民眾逛書展也能體驗來自各國不同的文化元素。 與會的荷蘭在台辦事處代表譚敬南也表示,非常感謝文化部邀約,書展基金會、MVRDV事務所協助,由荷蘭擔任今年書展主題國,2024年定位為「台、荷創新與文化交流年」。 荷蘭主題國館透過作家、插畫家、文學作品,希望和臺灣的讀書愛好者分享荷蘭的重要價值,也就是言論自由,臺灣是言論自由的燈塔,這方面和荷蘭有著共同的堅持,誠摯力邀讀者在臺北國際書展期間來參觀荷蘭主題國館。 圖說 / 比利時精選書籍及展品。 「荷蘭主題國...

不忍再聽牛哭泣、救失明小豬,德國農場打造愛心庇護所陪動物玩耍

圖片
德國布特亞丁根半島(Butjadingen Peninsula)上有一座愛心農場,裡面的動物老的老,病的病,以前在其他農場都曾面臨被屠宰、安樂死的命運,送來這裡之後牠們被妥善照顧,不再需要為人類賺錢,反而活得自由自在。農場的主人揚‧格德斯(Jan Gerdes)說,以前曾聽了10年乳牛與小牛哭泣的聲音,心裡一直很不好受,後來下定決心轉型當動物們的庇護農場,成為牠們的好玩伴。 圖說: 小豬們從飼養場與實驗室被救出來後,終於能自由自在探索綠地。(圖片翻攝/Facebook_Hof Butenland) 他不忍心讓動物再為人類服務 轉型成愛心庇護農場  這座愛心農場的名字為「Hof Butenland」,收養了許多乳牛、種豬、雞與鵝、小狗等動物,牠們可以自由漫步在100英畝的草原,而且乳牛不再被刺激泌乳,小豬可以埋在乾草堆裡睡到中午,牠們都不需要再為人類提供服務。 農場主人Gerdes說,爸爸1980年時把農場交給他打理,他順應潮流轉型有機農場,盡力營造讓乳牛舒適的環境。不過,Gerdes發現這不是善待牛隻的最佳方法,他表示:「每次把新生小牛帶離乳牛身邊,牠們的哭泣聲讓我非常心痛,所以我接了農場10年後,我決定退出乳製品業務,停止傷害動物的野蠻行為。」 後來,Gerdes決定出售農場跟所有乳牛,直到買方開車過來把乳牛帶走的時候,他突然意識自己的做法不能解救動物,於是決定與同伴卡琳‧慕克(Karin Mück)將農場打造成動物庇護農場,專門收被市場淘汰、需面臨安樂死的動物們。  Gerdes分享,農場每隻動物都有名字,小豬Rosa-Mariechen是7年前從飼養場被營救出來的,當時牠有肺炎,身上還有老鼠咬傷感染的傷口;另兩隻小豬 Eberhard和Winfried則是被大學實驗室淘汰,因過去長期接受實驗,牠們目前幾乎喪失聽覺和視覺。因此,Gerdes說:「如果我們想拯救這個星球,那麼我們必須停止使用或食用動物,牠們的生命與我們同等珍貴。」 圖說:Hof Butenland農場裡,動物們常常一起散步。(圖片翻攝/Facebook_Hof Butenland 農場:尊重動物生命也是愛地球的方式 為了維持農場營運,Gerdes跟Mück成立「Hof Butenland基金會」籌款,他們在官網上推動「減少地球溫室氣體排放」、「動物不再是商品」理念,很受環保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