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標籤的文章

▋2024 夏季號 ▋人物專訪 ▋NO.28 越界 · 遊返 ▋ 過期空姐 Kiko-機艙外的開悟筆記,從內養出「自性」美的靈感旅程

圖片
圖說/過期空姐 Kiko 文.李書嫻 圖.張湘羚(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28  P.26) 像朵潔淨的蓮,訪談開錄前一個小時,只見美業創辦人林盈孜(下稱Kiko)妝容淡雅,一襲俐落褲裝,月白的袖葉挽著兩臂,襯著層次簡明的外衣,輕巧移步至錄音間等候。 線上收聽人物專訪Podcast >> https://reurl.cc/lygqLd 守時、精明是Kiko給人的第一印象,隨著對話深入,言語漸受舊夢浸染,為對話開出另番風景,「航空業是我當年渴望從事的第一志願,可想嚮往踏上各國的孩子,也有不想離家的時候,真正成為空服員後,一趟十天的班就能讓人陷入長班憂鬱。」 圖說/ 曾任空姐的Kiko(林盈孜)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在任空服員期間,即使因忙碌偶有無暇兼顧的事件,但多數時總是遇到溫柔的前輩提醒關照。 「喧鬧像短暫的煙花,對身在其中的我來說,那無法讓人感到富足。」——  Kiko 智慧型手機還未成為普世日常的時代,消解思念尚依賴以秒計費的Skype通訊,或許正因為艱難,反而讓人更加分秒珍惜,「遠遊樂趣不少,白日把握時間在大漠裡滑沙、觀賞旋轉舞、乘駱駝騎行,一到夜裡就會想著為什麼我離家這麼遠,為什麼不能再多花點錢和男友通話久一點。」戀人面對別離不論中外古今,思念的陣痛皆是如此相似,翻飛的青春苦澀在時光裡沈澱,Kiko在對話間隙緩緩融入近期的體會,「喧鬧對現在的我來說不再感到富足,反而像短暫的煙花。回想年輕的確脆弱,現在反而覺得孤獨是這個世代每個人都需練習體會的。」 若在地圖上標記 Kiko 曾造訪的國家,旅程的光點確實耀眼,但能換得如此體驗,背後的代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空服員有時像八爪章魚,提供餐飲服務之際,還得應對機上的緊急醫療和突發狀況,不時還得留意嚴謹的學姊妹制度?」「的確,但我也是幸運的,多數人都對我溫柔以待。」也許是儒雅的個性使然,Kiko遇事總能將夷險化如水波,優雅任其側身流淌,「空服員很常碰到銷售免稅菸酒的任務,幾次忘了整理凌亂的菸箱,學姊往我的信箱留個紙條,溫暖的提醒一次,我就記住了。」幾個同期的飛行夥伴如今多為人妻母,相互支持的情誼一路從天際跨度機艙外的真實人生,「空服員的生活蠻像當兵,因為體驗相似,即使初相識,幾句對話就能找到默契,想來也是一段無可替代的人生。」 圖說/ 每個空姐都有自己的零錢袋,而 Kiko 自豪表示有...

▋2023 春季號 ▋視覺特色 ▋竹工藝術家 林靖格-似草若木,美即日常

圖片
文‧章郡榕 圖‧林靖格 竹工藝術家林靖格,至今持續深入土地,探尋人與竹的共通性,在純粹的自然法則中提煉屬於自己的創作語彙。有感於竹以既堅韌又具彈性的包容力,乘載著人類超越時空的生命哲理、創造潛能和技藝文化,林靖格懷抱萬物有靈的虔誠信念,以赤子般的遊戲之心,領略竹世界的變化萬千。 保持簡單,續延童趣 2015年,林靖格離開產品設計師的角色,創立了林靖格工作室 Grid.atelier,與團隊陸續完成了一系列以竹子為媒材的創作,每件作品在概念、手法與形態的呈現上都各具特色。 曾經任職產品設計師,現在則以藝術家角度進行創作,林靖格解釋兩造差異:「以前切入的角度,是為特定族群做設計,現在做裝置藝術,主要是為場域而做。」今年三月,他與運動鞋品牌合作《New Balance的步履》,以四千多支竹蜻蜓打造出可觀的視覺量體:「我選用竹蜻蜓經過打磨、上漆等工序,便是希望每個細節都能保持精緻;由場域出發、量身設計的作品,會有更開放、多元的發揮空間。」 《New Balance的步履》 《垂首的謝籃》 談及創作理念,林靖格表示他喜歡帶有童趣的視角述說故事:「像日本設計師佐藤大(Oki Sato),他的手法童趣,作品構造不會讓人眼花撩亂。有時創作者會表現得很用力,你就會忘記他想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最簡單的東西,其實最困難,所以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構思。」 以玩心創造童趣,是林靖格一貫的創作風格,他在2021年以竹蜻蜓打造出氣勢磅的《山海匯》便是一例。由於竹蜻蜓構造簡單,慣常作法常以釣魚線垂吊展示;他則希望利用竹蜻蜓原有構造作為結構,創造屬於自己的手法:「我將竹蜻蜓的竹桿延伸,取代原先的釣魚線,再將它們串在一個頂板上,變成像是一枚枚連接的戒指,最後形成一個奇特的空間形式。」先解構、再創造,最終林靖格與團隊成功地以1378支竹蜻蜓串接、層層堆疊出臺東山海繚繞,輕盈通透的形體與意象。 《雲煙》 似草也似木,美源於日常 何以鍾情竹子?林靖格表示,他喜歡竹子「似草似木」的特性:「我覺得這個材料非常有趣,起初只是傳統材料,隨著認識愈深,你會發現這個材料有許多特質,是現代人較少應用的。」如草質的特性,可以輕盈編織成竹籃;而同時也似木的性質,亦能加工製成傢俱,甚至打造出建築物。 2015年,他以東方竹的君子意象,結合西方領結元素創作出《領結椅》─將竹片烤彎,再經由多工多道程序逐步組建而成,「臺灣的竹子是很有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