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冬季號 ▋走出知覺疆界 ▋ 冠軍調酒師 鄭亦倫 - 他將時光浸漬杜康,閱飲杯内人生的辛甜酸香
WSY05679.jpg)
文.PEISSION 攝影.翁紹詠 獲得冠軍後的調酒師日常會起什麼樣的變化呢?曾在2015年代表亞洲地區參加創意調酒大賽的調酒師鄭亦倫(以下簡稱Allen)說,回想人生中的第一杯調酒,形影是模糊的,反而唯一記得的是,他調了第一杯Gin Tonic(琴湯尼)後,被師傅打槍的那句話:「這不是你的工作,你回去洗杯子吧。」 時間來到2023年,我們坐在Drizzle by Fourplay酒吧,聆聽Allen分享那段到餐廳酒吧送貨的Bar porter、被師父數落的時光,到現今成為一名專業調酒師的歷程。他神情似是抽離「本我」,站在第三方視角,訴說這位冠軍調酒大師的養成之路,其實也只是平平凡凡、穩紮穩打地走過來。 ▲ 圖說: 酒品<奶油大爆炸>,內裡包含 BACARDI CARTA BLANCA RUM、伯爵茶、蜜香紅茶奶酥油洗、蛋白等材料。 「我從小就被老爸強迫拉著往山上跑,」小時候的Allen,看著別的小孩在市區裡玩耍,而他則是跟隨父親上山採中藥的步伐,在山裡觀察植物,也因此鍛鍊出對大自然的敏銳度。那時的荒野日常,雖然帶著百般不願的心念,仍深刻記得當時父親說的話——「記好你現在看到的東西,十年後絕對不一樣。」 十年後,還真的不一樣,除了走在邁向冠軍調酒師的修羅場上,他也洞見不同時代中,社會樣態的變化,與調酒師存在的意義。 我第一次覺得,調酒好像可以做些什麼 「記得當年退伍後到一間東區小酒吧,店生意很差,所有的酒瓶都蒙著一層薄灰,畢竟20年前大眾對調酒的印象就是花花綠綠的感冒糖漿。」然而,那段時間也正值臺灣錢淹腳目的80年代,只要客人上門,小費動輒上千元,紙醉金迷的時代氛圍,現在聽來就似是魔幻寫實的小說情節。 Allen說,也是在這時遇到一位客人,刺激他想要去探尋調酒師背後的意義。「當客人分享內心最私密的故事後,我好像只能給他這麼簡單的東西,也讓我第一次覺得,調酒好像可以做些什麼。」於是,他遞出辭呈,開著車一路奔向家鄉花蓮和臺東,甚至進入部落生活,如回到野靈魂一般的姿態,去感受這個世界與當下。 回到城市後,他開始創作一杯杯以「故事」為材料的調酒,並重新定義「調酒師」——「很多人來酒吧時,其實內心都有答案,他們只是希望有人可以證實他的想法,或站在同個立場。你不需要給他任何解答,反而是給他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