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購物」標籤的文章

環保好日/「衣服圖書館」創辦人洪于捷、陳慶容 - 衣物再回流,新時代的環保購物革命

圖片
衣服圖書館共同創辦人陳慶容(左)與洪于捷(右)   「我一直覺得對於議題中問題的解決,建立機制比較重要。」衣服圖書館的共同創辦人洪于捷說,臺灣一年丟棄超過 2 億件的舊衣,平均每分鐘丟掉 438 件衣物,「快時尚」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污染源,對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與衝擊。   根據衣服圖書館的調查,女大學生是快時尚的重度消費族群,平均一個月的購衣量是 6.8 件,「因為買的衣服都很便宜,所以買過就忘,不會記得自己買過什麼,不穿就丟。」當時才大三的洪于捷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好修了一門「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課程,讓她開始思考如何去設計解決方案,課堂結束後她便去敲了同學陳慶容宿舍的門,聊了半個小時兩人就決定合作,以成立「衣服圖書館」來換衣,延續舊衣壽命的新計畫。 為維持「共享衣櫃」的衣物品質,規定每件衣服都要附上「故事小卡」 為了試驗這件事的可行性,她們的第一個短期實體計畫「共享衣櫃」,邀請宿舍住宿生將不穿的衣物放進衣櫃裡,也可以將想要的拿走。為了維持衣櫃中的衣物品質,也規定每件衣服都要附上「故事小卡」,「我們希望大家在拿取時,能夠感覺到這件衣服背後是一個人,想強調二手衣不是一個別人穿過很舊很髒的衣服,而是有故事的衣服」。 計畫一開始受到熱烈迴響,但她們很快就發現要把實體故事的溫度搬到現場是莫大的挑戰,「一開始來參與這個活動的人會被這個理念吸引,但要把衣服換走,尤其是換了一兩次後,他就不會管有什麼故事,比較重視這件衣服穿在身上好不好看。寫故事小卡反而對賣家的意義比較重大,例如我們會收到非常大量『前男友們』送的衣服,這對她們來講是一個對過去告別的過程,帶有一種儀式感。」   2020年8月衣服圖書館的概念移轉到雲端推出 App 為了提高二手衣的吸引力與流通性,2020年8月,她們開始將衣服圖書館的概念移轉到雲端,推出 App 並新增了代幣機制,平台會根據產品的原購價、新舊程度、瑕疵狀況,替賣家算出建議售價,賣家每成功售出一件衣服,便可獲得代幣,能夠用來購買平台上其他的二手衣,或也可以現金購買,現金則會成為支持平台的營運費用。 她們惜物與對環保的熱忱,同樣延伸到生活之中,共同創辦人慶容分享她的出門必備小物是環保筷、環保吸管、購物袋,但于捷笑稱自己記性不好,常常會掉東西或忘記帶,「我的方式就乾脆不用吸管了!直接打開喝,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