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真的是紙糊的?解密古典獅頭製法

圖‧ JJ 文‧ 李昱萱





每到了宗教慶典的時節,常見場景是一列長長的廟會隊伍,將視覺和聽覺提得高漲且飽滿,除了不絕於耳的敲鑼打鼓聲,隊伍前方的獅頭威風凜凜地舞動著,它象徵了鎮邪、除煞,是宗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不少經典電影如《黃飛鴻》系列、《南北獅王》就選用舞獅作為題材。


燠熱午後,在雲林北港義民廟前,舞者藏身於偌大獅頭後,雙手抓住裡頭的支架,旋即進入了表演模式,跟著音樂節奏向左、向右舞弄,躍動的手腳將獅頭舞得活靈活現,不一會兒,觀眾的注意力就被緊緊抓牢。結束一場精采表演後,舞者緩緩卸下獅頭,露出了留著小鬍子的真面目,他是吳登興,身為《中華德義堂龍鳳獅總會》總教練,克紹箕裘繼承父親志業,推廣獅陣文化不遺餘力,除了親身加入表演,他更製作獅頭逾二十年,至今累積了超過500座的獅頭。




「古法製作的獅頭,最常見的方式是用紙糊。」乍聽之下實在難以想像,如此硬氣剛硬的產物竟源於紙張?原來是紙張重量較輕,相較於銅鐵材質,對舞者的負擔較小,故多用紙製,他耐心向我們解釋製程:首先是用泥土塑出獅頭的雛形,早期慣用紅磚土,但因粗糙程度、大小顆粒不一,為了避免模型凹凸不平,會先過篩留下較細緻的土壤,但現在多使用品質較好的交趾陶土,並沾水使它產生黏性才得以塑形,待模型陰乾後,再貼上一片片平滑的牛皮紙張(早期多用金紙,現在則用平滑度更佳的牛皮紙張),待膠乾之後再繼續貼上一層,反覆動作累積至十層,厚度才夠堅固。


待陰乾之後才能脫模,將原本的泥土雛形取出,紙張服貼得自成一型,這才能進到彩繪、裝飾等最後步驟,為了讓色澤豐富,中間還得經過打磨、拋光等步驟。一顆獅頭視難度,可能得耗時一周至數月才得以完成,無疑是場耐力考驗,為了能更高產、迅速的大量製造,現今多用玻璃纖維取代紙製,省下了等待陰乾的時間,成本也較低廉,但這也讓紙糊獅頭終究面臨到式微的處境, 他感慨地說:「台灣村落的獅陣愈來愈少,獅頭的需求也跟著降低,如果村莊裡沒有獅陣,那就不會需要獅頭,當做這行已經沒辦法生活,就會越來越沒有人願意去做。」吳師傅化被動為主動前往學校、社區、政府單位教學,甚至到了泰國,不怕磨練多時的手藝被學走,就怕這傳統工藝絕跡。





傳承這件事,即使投入多年也不一定換來令人欣喜的結果,更多的時候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孤獨,這是條狹窄且漫長的小徑,但吳師傅仍奮力一搏,在人人追求潮流的現代,如一層層堆疊出紙糊獅頭,他用一片赤誠,身體力行地累積新生代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進而產生興趣,他說:「我是希望,讓這種技藝不要從此在台灣消失,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這個產業。」吳師傅摸摸新製的獅頭,期待著舞獅文化重獲新生的那天。

《日日好日》目前不接受任何廣告頁
希望給予讀者最單純、舒適的閱讀美好
若你認同我們的理念,願意支持優質文章
歡迎捐款至
(812)台新銀行-七賢分行
戶名:崴邦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帳號:2025-01-0000511-7
所得將全額使用於刊物印刷費
捐款完成後別忘了到FB私訊日編
讓我們將您列為下期最新雜誌訂閱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春季號 ▋人物專訪 ▋NO.27 改變 · 遷徙與變形 ▋ 惠安四神湯主理人 璟阿泥-一碗四神湯走過三個世代,在變與不變中尋出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