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想見你,就在家裡 《敲敲共居CocoLiving》打造台版雙層公寓
圖‧石育安 文‧ 李昱萱 |
搬進單身公寓前,需先經過面談徵選,《CocoLiving》創辦人維維說明:「我們挑選室友的標準主要是依據大家下班後的時間能否兜在一起,以及有沒有健康的交友心態為標準。」藉由面談的過程,觀察出報名者屬性,再安排「有機會」發展的對象一同入住。為了能更快打破起初的尷尬感,特別設置「小幫手」的中間人角色,穿針引線地協助陌生的室友們破冰、開啟話題,並舉辦共同出遊、料理等活動,邀請室友們走出房門,也將長久以來緊閉的心扉敞開。
前來單身公寓的住客們,無非是希望與他人有更多的交流,在空間的規劃上,本身是室內設計師出身的維維,特別將公共空間如客廳、廚房、甚至是樓梯間的閱讀空間放大,房間的面積相對縮小。活動時間設定為一個月別有用意,她認為一個月的相處已讓人足以熟識,若真的沒有合拍的對象,時間也不會拉得過長使室友們無心交流。即使命名為單身公寓,但《CocoLiving》並不想給人太過刻意的目的性,「我們盡量以更輕鬆的感覺帶入,讓大家像是住在一起的家人或室友,不要太有壓力地認為這是個聯誼的場所,畢竟感情的產生,多是出自於生活中的小地方,而非故意營造。」經過足月的朝夕相處,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最後是否真的有配對成功?個性爽朗的維維用十足惋惜的語氣說:「可惜啊!第一期沒有配對成功的案例,但好感或是小火花是一定有的,活動結束後,許多人私底下仍保持聯絡,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
《CocoLiving》推出的單身公寓為共居空間開發了新的想像,團隊自2018年開始運營,目前除了單身公寓位處的第二居所,以及第一居所外都選擇在萬芳的小山坡上,第三個位於台北石牌的據點正在籌備中。北部從事共居空間的新創團隊不少,但維維認為《CocoLiving》絕對有區隔性,她回憶身邊從南部北上的朋友,總會抱怨城市環境過於壅塞、吵雜,這激發了她將居所設在台北近郊的決定,「像我們的地點都很接近大自然,從家裡走到附近公車站的這一小段路,你能感受到輕透的陽光、微風拂過綠葉,葉子抖動的沙沙聲,心情自然會舒緩許多。」另外她也很鼓勵室友們能利用假日的時間一起做菜,「如果我們把地點都選在市中心,大家可能就直接去樓下超商買東西吃了。」
在自營空間前,維維曾經赴澳洲打工留學,有過兩次的Share House的美好經驗,也在那時種下了她想要打造「家」給漂流青年的渴望,「很多從外地來的青年,他們其實都渴望能在城市裡找到一個歸屬,但現實是回到一個人住的租屋處之後,打開門就是廁所,走幾步路就是床,幾乎很難有生活品質,所以我希望打造這樣一個空間,讓他們覺得這裡就是自己在台北的家。」
位於萬芳的一、二號居所因交通方便前往政大、師大,外國人室友的比率也相當高,團隊伙伴分享:「有一次我們要煮薑母鴨,買了一瓶米酒回來,但西方人沒有在湯裡面加酒的習慣,他們見我們把酒倒進湯裡覺得很新奇,就直接把整罐米酒加進去,我們趕快阻止他,把大家都笑歪了。」未來團隊也考慮開辦彩虹公寓服務同志族群,以及打造寵物公寓,讓住客們帶著自己的貓貓狗狗一起住進空間裡,讓毛寶貝脫離主人去上班就得獨守空閨之苦,其他室友能一起輪流照顧、陪玩。
你每天回家的地方,真的是「家」嗎?還是只是一個住的地方、一個冷冰冰的空間呢?《CocoLiving》的空間營造以「感受」為核心價值,希望打破高聳的藩籬。你跟我,雖然以前從不相識,但今天同住在這個屋簷下,我們就會相互照顧,珍惜每個相處的當下,成為彼此在異地的家人。
www.facebook.com/cocolivingspace
一個設計師對於生活的分享,分享空間分享故事,這裡不是房東對房客,這裡是朋友跟家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