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舊鞋的第二生命
圖 南可 文 Kai |
待拋亮的皮鞋 |
巷子、騎樓裡寫著「修鞋」的老舖子,林立在繁榮的巷弄裡對比格外明顯,隔壁的攤位寫著399一雙的新鞋,再回頭看修鞋換鞋底百元不到的價目,買鞋容易的年代修鞋這項工藝要如何延續?
現代人過著衣食無缺的日子,日日好日打聽到哪裡能夠縫補衣物跟修理鞋子,遇到了些困難,原來這產業是如此的難以尋覓。在我們祖父母這輩,匠師這樣的職業是當時年輕人不再求學的好出頭。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需求改變了,改變的是鞋壞了!直覺留下一顆星負評,那鞋呢?有多少人去理解腳上這雙鞋要怎麼挽救。這天尋覓造訪一位懂鞋的人「柳師傅」,細數這個產業背後的故事。
柳師傅在新莊地方上大家都認得他是修鞋的師傅,開朗健談的個性跟街訪鄰居都成了朋友,一天下來串門子的人不少,很多都是來修鞋進而熟識的老客戶。令人好奇的是從賣鞋到修鞋這麼大的轉換是怎麼促成的?在修鞋前柳師傅曾是在大陸經商開鞋工廠的老闆,回國後想改變台灣的修鞋市場,這跟曾經參訪過義大利鞋業的經歷進而啟發他,原來修鞋跟賣鞋是可以同時並存的,前面是店舖賣鞋後面是修鞋廠維修鞋,改變了我們既定印象,讓前來消費的人先看到店面的舒適讓客人得到尊重,也會尊重我們的技術這些都是柳師傅的點子。
現代人對鞋子的態度又是如何?他坦言現在的鞋子量化求新、求變讓品質變差了,大多的人穿一穿壞了就再買新的。會拿來修的都是料子不錯的鞋,真的是好穿就會被一再的維修留下。另一種會修鞋的人是環保意識訴求的人,認為修鞋後還能穿就不需浪費,這樣的精神十分值得效法。
修鞋久了養成觀察鞋的好眼力。柳師傅說他最常觀察到是走路外八的人,這樣的走路方式會影響鞋子的磨合,造成鞋底內側高一點外側低一點。不平衡的鞋底讓會腳板越走越疼痛甚至傷害骨盆,修好了就會發現原來走路這麼輕鬆。 鞋店裡最常維修大多為鞋底脫膠,膠會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氧化掉後會讓鞋身跟底分離。鞋用的專用膠跟三秒膠是差很多的,擅自使用其他黏膠其實過不久也還是會脫落,
柳師傅說:「修鞋就像修牙,要慢慢磨合才能將鞋回復到最好的樣貌。」
清除鞋底殘膠後才能上新膠 |
磨鞋、縫鞋還要耐得住高溫的環境,刺鼻的黏著膠味跟鞋味讓人退縮,更別說需要兩年的時間當學徒,開業至今只有一位年輕人拜訪柳師傅想學習修鞋意願。柳師傅相當憂心這個產業有天可能會消失,他比喻:「修鞋技藝就像顆樹,葉子掉落根莖砍除只剩樹本體勉強撐著,它有一天一定會倒。產業上的順序應該是先有製鞋業,才有市場給修鞋業。若國家能介入輔導,這些傳統技能就不會消失, 輔佐年輕族群加入修鞋市場,我們的技術不怕給人學, 就不怕沒人傳承。」
惜物品。
亮鞋修護站
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504號
02 - 2201 - 069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