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愛閱讀 / 《她的名字叫安地斯.亞馬遜》一趟融入南美山林的無計畫旅行,不是探險,是探心

 

「我總是幻想著與哪個爺爺奶奶不期而遇,被帶回家,擠在家徒四壁的小屋裡,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分享一切。」───── 宛如台灣版《憂鬱的熱帶》───── 走過安地斯、踏越亞馬遜,不是探險,是探心。


 ▎引言  ▎

遠走他鄉為的不是逃離,而是在最貼近原始的天地裡,找到最貼近故鄉與自我的距離。


「爺爺在石磨上敲打著凍乾,奶奶到倉庫拿了幾隻羊腳丟進鍋裡,

那裡頭就像濃縮的高原:羊駝、馬鈴薯凍乾;沙土、湖水、寒氣與陽光……」


2023年,楊理博與伴侶帶著一只後背包,開啟一段長達八個月的南美之旅。他們不觀光,未訂旅宿與回程機票,一路上跟當地偶遇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回家,高山上挖馬鈴薯、做凍乾,睡在牧草床上;雨林裡抓魚、釀樹薯酒、採草藥……


旅途尾聲,兩人參與一場十天的靈境追尋儀式,求道者帶著對生命的探問上山,期間禁食、禁水、禁語;守護者留在山下為他吃、為他喝,也為他祈福祝禱──這不是宗教,而是「成為自己」的古老練習。


楊理博說:「我的身體,已烙著深深的土地與時間的印記。」這趟不帶時間表前進的旅行,是一顆純淨的心正試圖看見自己、看見土地,真真實實地活在世界裡。


▎作者 楊理博 個人簡介  ▎


大學畢業後,把旅行當成生活,土地奉為信仰,戒不掉的是把日常裝進背包裡,走入他方與山林。

喜歡探尋親近自然的文化與生活,聽古老的故事,唱土地之歌。現窩居在一個小小的溪谷裡,種菜、讀書、寫字。相信萬物有靈,萬靈同源。



 ▎精選內容試閱  ▎


爐上的鍋子早已咕嚕作響,我打著哆嗦來到火邊,跟奶奶道了早安,坐在羊毛皮墊上一起削起馬鈴薯皮。


早餐吃的是chairo熱湯,也是奶奶最常做的一種料理,因為天氣太冷了,有時候一天三餐都吃chairo。Chairo的主角是馬鈴薯與馬鈴薯凍乾。馬鈴薯是安地斯山區的傳統主食,能適應高原氣候,卻不如穀物耐放。新鮮採收的馬鈴薯必須在幾個月內吃完,但安地斯民族千百年前就發現了這片土地的生存之道:將馬鈴薯製成凍乾。方法非常簡單,馬鈴薯只要在這個季節放在空曠的室外,晚上結凍,白天再日晒融冰,就會變成像吸了水的海綿,此時用手擠就能將水分壓出,如此反覆操作個四、五天後,就會變成像發泡煉石質地般的凍乾,可儲放好幾年。



而在安地斯鄉村的廚房裡,通常不會有砧板或削皮刀這種東西,但又以馬鈴薯為主食,所以我很快也學會一把小刀在手就可以將薯脫皮切塊。石頭也是重要的廚具,以扁平微凹的大石為基座,再以石塊滾磨或敲擊,特別適合用來處理預先泡水軟化的凍乾,如此丟進鍋裡很快就煮熟了。奶奶的chairo裡還會加入一些穀物、蔬菜及肉乾一起燉煮。因為天氣乾冷,所以獸肉只要稍微日晒風乾後,放在土屋裡就可以保存,家裡的倉庫有整水桶燒過毛的羊頭與羊腳。


奶奶將已經滾一陣子的湯鍋打開,加了點鹽巴調味,盛了滿滿一碗的chairo,還特別挑了一隻羊腳,熱呼呼地遞給我。寒冷的高原之冬,太陽在我手中緩緩升起。


冬季正是馬鈴薯採收之時。那天爺奶讓小女兒一個人去顧羊,便帶我到田裡一起採收馬鈴薯。爺爺先用鏟子把一株株枯掉的馬鈴薯植株鏟起來,我跟奶奶就坐在地上掏薯。爺爺說今年雨水少,馬鈴薯都長得很小,但我卻驚豔於挖出來的馬鈴薯色彩斑駁,有白、黃、粉、紫、黑,每一種爺爺都可以叫出一個名字。



我們就這樣在田裡工作了一整天,清晨還天寒地凍,正午的豔陽卻又讓人無處可躲,如此嚴苛的環境中,馬鈴薯卻代代繁衍生息。


馬鈴薯可以說是安地斯山送給世界的禮物。安地斯民族很早就馴化了這項植物,並依賴它在高原中生存。西班牙人來到這片土地後也發現這項植物的耐寒、耐旱、耐瘠,將之帶回舊大陸,很快就成為許多貧困地區的主食。[…]直到現在,馬鈴薯依然盡忠職守地陪伴在安地斯民族的日常,幫助爺奶度過一個個旱年。


/

黑夜降臨之後,大地再度冰凍,不想變成凍乾的我們只能依偎在火光的結界裡貪圖一絲溫暖。奶奶看我穿得單薄,特地拿了一件她織的羊駝毛毯,要我裹在肩背上,胸前再用別針別起來。爺爺看了一直笑,因為這在當地是婦人的裝扮。


我不以為意地繼續削著馬鈴薯皮,爺爺在石磨上敲打著凍乾,奶奶則到倉庫裡拿了幾隻羊腳,然後全部一股腦丟進鍋裡。那裡頭就像濃縮的高原:馬鈴薯、馬鈴薯凍乾、羊駝;沙土、湖水、寒氣與陽光。


等待之間,爺奶用Aymara語有說有笑,我不時聽到我的名字參雜在對話之中。我猜他們是在開我玩笑,因為白天工作時,爺爺一直跟我說太小的馬鈴薯不要,埋回土裡讓它之後發芽,但我還是忍不住留了太多指節大小的馬鈴薯。「他們可能是在笑說,以後這種小馬鈴薯要叫papa Lipo吧。」我心裡想。


「奶奶說她以後死的時候,Lipo會為她哭,」爺爺突然改用西班牙語跟我解釋,「這裡的年輕人都搬走了,只有台灣來的小夥子跟我們一起工作。」說完,我還沒來得及反應,爺奶看我一臉呆,又開始大笑,那笑聲被風帶走,流散在空曠的大地。



 ▎書評精選 ▎

●雪羊(山岳作家)──

理博可說是一個奇人,他拋開台大電機系的主流頂尖光環,歷經旅行的漂泊,最後落腳台東布農部落,全心學習布農族與土地連結的生活方式,還善於書寫。

聽到他要將在南美屋脊安地斯山脈與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中生活八個月的記憶轉化為文字,我非常期待。因為那將是一個深深扎根台灣山林土地的靈魂,與地球對面山岳文化的珍貴交織;讓我們能透過有著布農之心的台灣人之眼,探究遙遠、神祕而美麗的安地斯山脈,挖掘深藏聖山之上的靈性日常。


●郭熊 郭彥仁(作家)──

無論是台灣的山或海,亦或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的任何一處,只要用心觀察、慢慢體會,即可找到與自然母親的共同語言,那我們都是家人。


●鄭漢文(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這是一本行走的民族誌,理博以參與者的謙卑,見證了文化韌性持續在文明的裂縫中萌發新芽;但其同時也給出一聲警醒:那種聽得見土地的歌聲,將土地視為生命一體的靈性視野,正是當代文明最需的生活哲學。


        👉🏻在文字裡走過安地斯,與楊理博一起探險又探心,了解更多她的名字叫安地斯.亞馬遜

        🎭 圖片與資料來源_寶瓶文化

留言

  1. 有時候吃點好吃的、出去走走,能幫自己換個心情。
    但也有時候,能和一位溫柔的人安靜地相處一段時間,
    那種撫慰心靈的效果,是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的。
    我們是「清酒デリヘル」── 在日本的朋友歡迎資訊搜索名字即可找到我的聯繫方式
    一個專門提供合法、安全、隱私保護的出張服務平台。
    網站:tokyosake520.com
    聯絡方式(Gleezy):ID: z888
    如果你也想放鬆一下、或者最近心有點累了,
    我們會是你值得信賴的選擇。🍶🌙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5 跨年號 ▋No.30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01/17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秋季號 ▋No.29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10/18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日日愛閱讀/到不了的地方,先用閱讀邁開思維的步伐吧!── 2025台北國際書展閱讀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