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搬遷改變需要的不是勇氣
圖文 Emily 我的月亮星座是金牛,內心極重視穩定和安全感,但偏偏落在九宮遷移宮,也許就因為這樣,移過三次民搬過十四次家。有些人說我隻身(帶著貓)從香港來台北生活很勇敢,但我真心覺得遷移動用最多的不是勇氣。最大的驅動力,應該是憧憬與盼望。搬遷很多時候並非所謂的離開舒適圈。會萌生離意,往往是因為早已經感到不舒適,深感夠了,情願孤注一擲,棄守重生。 以自願自發的搬遷而言,依我的個人經驗,無非只有兩個動機:搬到更有希望覓得幸福的地方,或搬去跟能夠帶來希望與幸福的人同居。若能兩者兼得,即是最讓人憧憬的新天新地了。回想懂事以後的遷徙歷程,身邊的場景和人物劇烈轉變,不變的路標竟然是Ikea。我出生成長於七八十年代香港的家,是雍擠狹小的空間,傢俱只求實際耐用,配搭和美感完全不納入考慮範圍。直到少年時期走進澳洲巨大的Ikea,真心覺得裡面什麼都好,什麼都美,簡直夢寐以求。看著各個示範客廳、餐廳、睡房,以為若能住在這樣的環境,就是完美生活了。最後我挑了白色的書桌、書架、櫃子,素淨的床單枕袋,精心佈置自己的小房間。當年十三歲的我,人生第一次感到可以活出自己的品味,內心相當興奮。 第二次認真投入地逛Ikea,是從澳洲回到香港,經濟開始獨立。那時已經知道Ikea的低價白色書櫃易黃、隔板易變形,基本款衣櫃的抽屜底板經常丹塌。並以挑剔的眼光評定它的設計談不上美,最可取是外觀合理,價錢豐儉由人。當年二十幾歲的我,心想若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小窩,就算只能負擔得起Ikea的傢俱,也是無比幸福的事。後來真有機會佈置一個新居所,我買了一半Ikea,另一半咬一咬牙,升級到無印良品實木系列 和新潮的小資品味傢俱。 第三次是當我移居台北,抱著一切重新開始的朝氣,心靈因滿懷祈盼而覺得其餘一切物質都可以妥協。在還未找到工作前途未卜的心情下,到Ikea添置部份傢俱已感知足,其餘買夜市或 網購的特價品,也感到快樂遠比遺憾多。其後高低起伏過去十年,市面上出現很多新興的進口或本地傢俱店,加上網路發達,見識隨年齡漸長,品味的進化似乎已遠遠拋離財富累積的速度,既感可喜亦覺無奈。最近一次需要進Ikea買傢俱是今年 年初,家裡整修過後,預算在硬體上花得七七八八,最後幾件傢俱只能到Ikea拼湊。我以中年人的身體帶著搬家過後的疲憊,走進Ikea新莊店,平靜沉默地巡視,用冷漠的眼光瀏覽各式示範陳設,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