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好日/「潮汐間,曖昧」 首屆永續教育暨藝術性策展 共探藝術X生態X教育交織的曖昧地帶
▲ 看見灘地計畫《海之岸》紀錄影像。(人劇團提供) 以藝術關注教育,以教育回應藝術,2020年成立的人劇團,走入校園,進入教育現場,透過教育劇場的形式,讓更多老師參與在其中,能夠把這些方法、思考帶回到教學現場。 人劇團的成立初衷在於對藝術、生命、教育的探索,透過跨域合作與實驗創作,為世代的教育、社會與文化發展帶來更多元的想像與創新。自2020年起,人劇 團即展開「與高中生有約」計畫走入高中校園,以劇場為形式,提供學生一個理解自我的空間,至今已經與台北復興高中、彰化秀水高工、嘉義高工等學校合作,完成17場共創演出。 ▲ 與高中生有約計畫。(人劇團提供) 2022年人劇團更啟動生態永續專案「看見灘地」孵育計畫,帶著團員融入芳苑社區,與當地居民、孩童一起共創,並和長年關注環境議題、獲獎無數的柯金源導演攜手呈現《海之岸》紀錄片(2022年12月於公共電視首播),用藝術作為教育與面對社會議題的新創途徑。人劇團創辦人暨策展人蔡旻霓連結兩個計劃的經驗,提出:「當教學過程與藝術創作過程交融,即在探索『中間地帶』的可能性,就像海陸交融的潮間帶,體悟生物與環境間生命交織的智慧。」 《海之岸》紀錄片是環境紀錄片導演、國家文藝獎得主柯金源,首次的跨界合作,以自然環境的紀實拍攝,加上人劇團的藝術表演形式,結合兩者,共同探索台灣海岸的意象、詮釋現階段的環境議題──從景觀豪宅前的〈弔唁〉,藻礁與能源爭議喧囂後的〈蠕動〉,灘地退潮後的〈物種演化〉,填海造地上的〈吶喊〉,風機及消波塊環伺的〈天舞〉,石化工業區的〈味覺〉,廢水污染與地層下陷的〈感知〉,以及自然海岸的〈體認〉,用二元對比與隱喻的影像,展現出不一樣的創作風格。 ▲ 柯金源《海之岸》。 詩人、劇場工作者、影評人鴻鴻表示:「影片的章節及詩化的按語,讓題旨從控訴轉化為提問,帶來遼闊的省思空間。加上深具文化意涵的音樂:「農村武裝青年」阿達饒具古風的台語唸唱搭配南管吉他、陳俐君的音樂創作、原住民音樂家丹耐夫正若的自製樂器吹奏、還有桃子的大提琴演奏。有別於柯師傅完全不加旁白及音樂的實驗力作《海》,這部《海之岸》以強烈的抒情特質和高度的藝術美感,向觀眾更走近一步,邀請我們迎向海岸,以更富有身體感的方式,重新體會我們的島。這是台灣紀錄片史上的一次創舉,卻同樣源自柯師傅一貫淑世的熱情,毫不矯作,真實赤誠,呼喚著所有觀眾:起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