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5的文章

▋2024 秋季號 ▋日日真(徵)心事 ▋該如何面對自己內心開始感到惶惑不安的老年生活?該如何無所畏懼地勇敢一次?

圖片
終究渡過了燠熱伏暑,涼意漸襲,走進秋季寒露時節,編輯室在本季送上秋蟹料理為團圓時刻再添餐桌風景之際,也邀請了六位活躍於國內外專業領域各擁本事的訪者,聊以他們對於「家」的想像。 透過實體刊物,我們與你展開最老派的對話, 由日日編輯室蒐集你的問題,邀請各方達人下凡來解答! ▋日日(徵)心事,徵集你的日常煩惱: https://reurl.cc/7RXgQN Q. 單身無子,該如何面對自己內心開始感到惶惑不安的老年生活? 浪漫巡山員 阿步 我的書裡有提到銅門國小有一條校規叫「做自己,找樂子」,我覺得單身無子不需惶惶不安,要開心沒人管你。重要的是讓自己身心保持健康,培養更多興趣,用開心的心情,迎接往後很多不一樣的生活! 圖說/浪漫巡山員 阿步 冰川嚮導 Tina 我現在還沒結婚、沒生小孩,雖然身邊的朋友紛紛成家生子,但到了國外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氛圍,大家用力過自己想過、該過的日子,不必覺得自已跟別人不一樣就感到害怕,世界很大,有更多人用你意想不到的哲理在生活。 圖說/冰川嚮導 Tina 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 這個就問對人了,我真的單身無子,我也會有點擔心,但因為有信仰,所以不會不安,我相信未來自會有未來的解決方法跟生活方式。 圖說/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 Q. 不知自己能否勇敢承擔改變所帶來的後果,未來的我該如何無所畏懼地勇敢一次? 浪漫巡山員 阿步 沒去闖過怎會知道自己怕不怕。我當初徒步環島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你不去走這一步,永遠不知道你能不能承受這樣的恐懼跟未知。 圖說/巡山員練習直升機垂降雨吊掛的訓練實景。 紐約愛樂小提琴家 黃薏蓉 我剛畢業時就是這種情緒,我很喜歡這句話,“Nothing changes if nothing changes.”如果什麼都不改變,就什麼都改變不了。改變是中性的,它會帶來「結果」。若因害怕而不前進,確實不用經歷提問者所謂的「後果」,但同樣也沒辦法享受改變帶來的美好。 圖說/紐約愛樂小提琴家 黃薏蓉 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 如果覺得生活一成不變,可能是他沒有感受到生命中的感動瞬間,我一直覺得如果生命中有出現這種感動,那就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我覺得你不用緊張,人生還很長,你不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決定要做什麼,可以多去嘗試,然後找一些不一樣的事情來做,就有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圖說/2024年顏子矞領著「小飛魚展演隊」到夏威夷參加遊行活動,受當...

▋2024 秋季號 ▋咖啡連載 ▋NO.29 家的形狀 ▋豆荒良倉創辦人 Addie-細火培出的香氣美學,走進雙連街49號的風味實驗

圖片
圖說/豆荒良倉創辦人 Addie 文.李書嫻 圖.張湘羚(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29 P.30) 人群有如頂著黑鱗的游魚,急促地在阡陌窄巷裡拉出忽近忽遠的黑色虛線,像被群魚簇擁著推進,一時半刻對於彎進的新舊街區感到迷離而魔幻,在腳步最終放慢時,一行人已來訪距捷運「雙連」站步行不到三分鐘之遙的咖啡館「豆荒良倉」(BEAN BARN)的落地窗前。 橫跨如今大同區與中山區交界處的「雙連」,前身曾為「雙連火車站」,因地利之便,過往曾吸引大量外地人來此定居,後沿伸發展出鐵工產業,至今漫步街區仍可依稀發現過往產業存續的軌跡,會選址於此,創辦人Addie坦言初期免不了歷經一番比較與周折,除此街區租金相對他城較能負擔,鄰里日漸興起的新生代食飲與咖啡聚落,也讓她隱微感覺這裡或許將是「豆荒良倉」落地的歸屬,實際開店後,許多與緣份相連的故事,也在意料之外相繼走進店內。 「開幕不久,一對夫妻來到豆荒,看著店裡多數保留十五年前物件的環景,太太聊起她曾在現地舊址(貿易公司)工作的過去。當年她蒙受老闆恩惠,聽聞我們仍保留這位老房東(老闆)的連繫方式,激動的希望我能把她的資料留給對方,讓失聯多年的雙方有機會再次重逢。」望向窗外深木色的衣櫃,Addie聊起這座老房東遺留下的物件,櫃體深邃的抽箱帶有鮮明的時代性,層層疊疊的抽屜如今漫出綠意,成為店內新生植栽的居所,「房東來訪時還提及衣櫃夾層存放的舊文件,店員拉開一看還真安放在內,她很感謝我們的這份原封不動,讓她的回憶復歸原位。」 圖說/豆荒良倉保留了上一位住客的傢俱作為裝飾,具時代感的古早衣櫃如今也變成植栽滿佈,帶有記憶點的店外設計。 香氣漫進對話,夥伴將成杯深淺不一的咖啡列隊於檯前,Addie彎下了腰,以嗅品開啟杯測的工序。杯測除為標定前一晚烘豆的酸值是否達到她對香氣與風味的基線,更多時候也成為店內引進新豆種的來源,這一切自然地有如無意識操作,不曾想她最初對於咖啡的好感也是從零開始積累。說起這番話的同時,Addie早已是帶走十多年積累,具備臺灣烘豆廠豐富烘豆閱歷的前資深烘豆師,當年單月過渡數千支豆子的洗禮,讓她熟稔從選豆即開始思考處理法的應用,連獲二○二二、二○二三由臺北市政府主辦之TSCA金杯獎的豆荒良倉,也如同證明了她在混配豆選用與沖煮技巧傍身後實力的厚積薄發,「那段成為烘豆師的時期,大量接觸到不同國家和產區的豆子,如今可以迅速辨別豆子產...

▋2024 秋季號 ▋海洋連載 ▋NO.29 家的形狀 ▋水下攝影師 吳永森-望穿觀景窗,凝視碧海裡的生機與瘡痍

圖片
圖說/水下攝影師 吳永森 文.柳希莫依 圖.吳永森(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29 P.26) 拍攝源自想紀錄的心理,而紀錄是認同瞬時有成為永恆的必要,「若一個人一輩子沒被拍過,真的也不會怎麼樣,但完全沒有攝影師來留下重要畫面的話,好像又不對勁了。」水下攝影師吳永森這段話,道出攝影的珍貴與照片被賦予的價值,兩者間的落差,「說穿了,一張照片能賣出的金額,遠遠不及水下攝影付出成本的十分之一,客觀來說這是沒有意義的,但,若不把生命浪費在沒意義的東西上,那生活到底有什麼好玩呢?」 圖說/帛琉的海狼魚群。海狼魚是兇猛的掠食者,通常會以高速奇襲獵物。 水下攝影的真本事 一張精實的水下照片,講究顏色還原度外,物種稀有性也是攝影師們相互較勁的戰場,要拍出得獎大作,實力和運氣幾乎同等重要。吳永森從二○一二年開始潛水至今,累積氣瓶數量超過七千支,每一次的下潛都是在和運氣拚搏,「稀有魚出現,攝影功力不夠也白搭,若把自己練到奧運金牌,我就有十足的把握,只要眼前看得到的,就能拍到!」實力並非狹隘地單指拍攝技巧,而是廣義地囊括對生物習性、海洋環境的熟稔,腦中多建檔一項生態知識,運氣對作品的干涉就下降兩個刻度。 Mola mola(翻車魚)生活在水下一百到兩百公尺的深海,相較於水肺潛水的極限深度四十公尺,牠的棲地縱使背兩支氣瓶也無法觸及。二○一七年吳永森抓緊Mola mola游上海面清潔身體的生物特性,在峇里島拍下了橫掃當年度各大國際攝影獎的Mola mola沙龍照,「這張照片,最難的地方是我只距離牠三十公分左右。」替Mola mola除去身上寄生蟲的小魚,擔起警戒周圍的大任,小至一顆泡泡的波動,就足以驚擾小魚們一哄而散,Mola mola也因此從放鬆狀態甦醒、一溜煙逃離。「當時強迫自己的呼吸規律到如白噪音,像是隱形人在玩一二三木頭人,不讓小魚發現我正在靠近。」十三度冷流襲來也絲毫不敢顫動,深怕一個閃失便和Mola mola錯過。不間斷潛水十一天,吳永森總算潛行到能清晰注視Mola mola身上的每一分紋理,「這時,我才甘心按下快門。」 圖說/圖為 Mola mola。mola 源自拉丁語「石磨」的意思,因 Mola mola 灰色、粗糙皮膚和圓形身體酷似石磨而得名。 海底世界的初始設定 「越靠近海洋,就越想遠離人類,遠到多數人都到不了的地方最好,所以去了大溪地。」大溪地的「美」用一種春天陽...

展覽好日/走春一日遊,新北市美術館園區展「穿山而過」

圖片
圖說/新北市美術館本館將於4月25日正式開館。 (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新北市美術館「穿山而過Passing Through」戶外園區展將於1月18日至3月30日推出,邀請林淑鈴、莊普、張文菀、黎志文與魏柏任五位藝術家,以雕塑的筆觸和線條勾勒出一幅幅與周邊地景共生的樣態,並輻射出於作品內外、彼此之間因應間隙而生的碎散空間。通過充滿穿透性,富含份量感的「空」,從素描、寫生、 雕塑三體共構的角度描繪人與地景之間的關係。 圖說/穿山而過Passing Through。 (圖片來源:新北市美術館) 「穿山」除了講述作品如何與自然相互依存,藉由其形貌與美術館周遭的地景對焦,也想像一種同寫生一般,描摹眼前所見景物的姿態。好似一邊拿著寫生簿,一邊觀察,一邊持續地走。 在與周遭景觀以輪廓對話的同時,「穿山而過」也思考戶外雕塑如何穿梭於空間、建立空間,最終成為空間本身--一個足夠輕盈的身體得以自由穿梭的空間;一個流動不居而逐漸滲透出形體的空間。 圖說/黎志文〈小心火警〉。 (圖片來源:新北市美術館) 資料來源/ 新北市美術館 ▋《穿山而過》 展覽資訊 ▋ ═ 時間 ═ 2025.01.18-2025.03.30 ═ 地點 ═ 新北市美術館園區(鶯歌區館前路300號) ※詳情請洽 新北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