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好日/台灣時尚產業落後他國的原因真的是因為「職人不被重視」這麼簡單嗎?

先前刊載於《BeautiMode》雜誌裡一篇《Harper’s BAZAAR》國際中文版總編輯廖秀哖對為什麼台灣時尚產業總落後他國」指出癥結點「職人始終不被重視」,但粉專巴黎墓誌銘 La fille et ses voisins morts》提出不同觀點回應:

(以下經巴黎墓誌銘同意授權,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看完廖總編的文章,問題學生如我,又有一堆不認同(揍),這邊文章半對、也半錯。壓倒台灣時尚產業的才不是「不尊重職人」這麼簡單,國際連鎖時裝店才是殺手之一。別說職人了,很多本土服裝品牌都不敵快時尚的削價競爭,當一件衣服的價值比一個便當便宜,誰願意花大錢買一件「純手工」但是穿著場合少之又少的職人服飾呢?我真心覺得zara踢恤199對我的價值還比較大。(至少我不會被朋友笑哈哈哈)再者,台灣職人缺少的不是手藝,而是商品最終的呈現方式。

曖曖內含光?時尚產業更要懂得自我行銷
原文中的某段提及「然而為什麼這個產業的產值這麼大,台灣至今甚至還落於泰國之後,原因就在於普羅大眾並不尊重這些產業內的專業人士。」問題根本真的不是這麼簡單,不是不尊重專業,是不會自我行銷。請去看一下泰國的設計還有行銷手法,時尚到底來說就是很表面又膚淺的東西,外在設計決定大部分購買誘因(內在好當然加分)這就道理好比一位衣冠楚楚的金城武與一位油頭口臭荷葉邊宅男二選一,兩位我都初次見面,就算金城武作惡多端、吃喝嫖賭、射後不理樣樣來,宅男保護地球、人權戰士、吃齋念佛。但是差就差在金城武會包裝自己,宅男完全不會自我行銷,就算再好再善良,還是不敵金城武啊!我想,沒有人不想不尊重專業,但是要我花大把銀子買一個外觀奇耙或是不實穿的職人商品,抱歉,我無法。

台灣與歐洲的環境差異影響時尚發展
再者,主編一而再拿台灣職人跟Lesage刺繡工坊比,這是完全無法比的啊啊啊啊!前者單打獨鬥、閉門造車、下一個客人都不知道在哪裡,後者是有一大品牌在支撐,每年好幾個秀,到處去吸引客人、產品有地方賣才會有源源不絕的訂單啊!而時尚玩意就是高寒國家的專利!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天冷才可以『多層次穿搭』請問生活在亞熱帶或是赤道的人士一生中能夠有場子穿皮靴、披裘衣有幾次?脫光都來不及了。而歐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巴黎又是時尚中心,當這東西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政府自然得重視,也不得不重視。台灣強項本來就不以時尚設計聞名,但是主編沒提的是,時尚界中,台灣紡織可是世界各大品牌的供應商,超多隱形冠軍,這才是台灣的強項: 研發技術啊啊啊啊。

請先把自己的好表現出來
「所謂國際化,是請大家有一個國際觀,不是只有臺灣、只有中國、香港,你的競爭者是全世界,絕對不是只有一個區域,也不是只有亞洲,現在是數位時代,你隨時都在跟全世界溝通。」一點都沒錯!懂的如何在數位時代自我行銷非常重要,網路上資源很多,可以去看看對手到底是怎麼做的,發現時代趨勢潮流,再看看自己要加強的地方,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而不是靠政府推動,天助自助者,這句以前可能很難執行,現在網路上啥都可以學到(對~我的論文就是靠一條網路生出來的!)要是宅男顏值中上也衣冠楚楚、乾淨整齊跟我約會然後我又剛好發現他有一顆善良的心,那有很大的機率可以屌打金城武!

台灣職人的東西絕對可以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首先,請學會推銷自己,讓世界看到你,不然再好再美再好棒棒,以時尚如此高度競爭的產業來說,沒先用顏值爭取眼球,只好向左滑慢走不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春季號 ▋好日連載 ▋ COFFEE FLAIR主理人 森永-咖啡廳像防空洞,是可以安心休息的地方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3 夏季號 ▋No.24 雜誌全台索取地點 ▌7月索取開跑 ! 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