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觀察家的地方設計思維考 牽引你的五感六覺,深入跨國境的60個關鍵生活場景
圖片來源_unsplash.com/photos/Jezael Melgoza
林承毅,是一位有著無比好奇心的路上觀察家、憧憬未來世界之趨勢研究家、信仰人本精神的服務設計顧問,也是投身公共議題推動的創生倡議者。 正式職稱為林 事務所(HAYASHI office)執行長&服務設計師,致力於體驗設計方法,透過專案、顧問、諮詢協力企業及組織。
有別於過往以城市為中心、地方為邊陲,近十年間,與「地方」有關的人事物成為一門新顯學,這背後有一條時代及社會的脈絡在牽引——生活在台灣的你我,無可迴避高齡化、少子化及地方過疏(人口外移)等三大需要共同面對的困境,這些現象正影響你我以及青年世代的未來。
在日常的生活與消費場景中,又要如何透過五感六覺,磨練自己對於潮流現象的解析能力,並將之轉化為驅動創新、創造未來的能量?
圖片來源_果力文化/大雁出版基地
作者林承毅是在台灣推動「地方創生」的旗手,他懷抱人本信念,以設計思考作為武器,深入每寸地域核心,從藝術季、吉祥物、縣民性、挖掘地方DNA到地域品牌設計,到捷運環狀線考察、非典型書店提案、游泳學習就是「道」、過年拜拜松路上觀察、新品種市場的發想,用策略戰術與願景,來共同創造「地域活化」之新可能,試圖提出「安居」與「樂業」的全新解方。
圖片來源_unsplash.com/photos/Andre Benz @trapnation ▎跨域設計顧問 林承毅
圖片來源_林事務所
圖片來源_果力文化/大雁出版基地
對教學有熱情,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及國立清華大學;對青年實踐有愛,協力各政府部會及縣市政府,推動社會創新、體驗設計、地方創生、社區營造、文創藝術等議題;對國家發展有責,投入地域活性化及地方品牌等地方研究之倡議及實踐,協助台日各地政府及民間組織進行創生推動。
2020年起,積極倡議關係人口、流動創新及二地居,2021年提出郡創生及城鄉對流關係,2022年開始期待以「未來創造」四個字,聚焦關鍵議題,為台灣未來之安居樂業發展而努力。歡迎加入「未來創造塾」的行列
圖片來源_unsplash.com/photos/Mat Napo Avatar of user
▎內容精選 - 沒人規定一定要過年,感到「無趣」何不自己設計? X 新年節慶創造
時間回到二〇一五年,長期推廣路上觀察的我,突然興起個念頭,能否透過一段有趣的活動規劃,來讓傳統的新年過得更有意義?不再是陌生人排排坐,說些言不及義的話,當然也不要天天只是吃吃喝喝放懶,而是能強健體魄,安頓身心,賦予這個行動一個嶄新意義。於是,「拜拜松」活動就這樣成型,並成為年例型的活動,一期一會至今,透過一整天的活動,個人能透過參與,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意義,而夥伴之前可能好久不見,因此在新年最初相互勉勵,共同迎向新的一年。
首先,什麼是「路上觀察」?這是源自一九八〇年代的日本,一群從事藝術、建築、設計的文化工作者,彼此間有一個共同的興趣,就是觀察出現在街道上的有趣物件,因此有了以尋找、拍攝這些物件為主題的「路上觀察」活動,透過主動的探索,激發更多好奇心,再經由自身感官與外界接觸,最終觀察者透過主觀詮釋,來賦予物件全新的意義。
這樣的過程,持之以恒,能培養敏銳度,激發更多的思考力。創新的原點來自於細膩的觀察,尤其在這個低頭滑手機的年代,能帶著一雙具有好奇心的眼,觀察周遭,是相當難得的事情。
圖片來源_unsplash.com/photos/Chinh Le Duc Available for hire而什麼是「拜拜松」?「拜拜」是個日常通用詞彙,而「松」並非指植物,而是來自於英文馬拉松(marathon)的松(thon),取其長時間不間斷進行的行為概念。某某+松,這樣的概念早就運用在其他地方,諸如長時間共創一個任務的程式馬拉松競賽「黑客松」(hackathon),同理,「拜拜松」就是一段不間斷連續進行的長時間巡拜行為,把原本有的新年寺廟祈福走春,賦予深一層的意義性。
既然是過年要拜,挑哪一天拜最好?中選的是初四迎神日,理由很簡單,初四是天神重返人間的日子,第一天上班總是很有餘裕吧,所以能在天神工作日的首日向祂進行祈求,如願的機會想必會高上許多。
於是「年初四路上觀察拜拜松」正式成形,作為新年之初送給自己的一份幸福儀式,用一整天十二小時的時間,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與同好一起走訪遍布於台北十二區的重要寺廟,可以求功名、求健康、求戀愛運,用新年的一天把該拜的大神都拜過,儲備未來一年的好運。
圖片來源_unsplash.com/photos/frank mckenna@frankiefoto
「拜拜松」第一年採限額方式,活動一登出瞬間額滿。當天一早九點半在台北捷運關渡站集合,走到第一站關渡宮,而後依照所設定的行程,徒步加上搭捷運,到晚上九點多,在內湖站附近的土地公廟圓滿結束,一整天下來總共走訪二十五間寺廟,運動軟體上顯示走了超過三萬步。
還記得走到第二十站時,多數夥伴早已體力耗盡,最後是靠意志力走完全程。雖然這樣的強度有點嚴酷,但這不就是儀式迷人之處,總能讓人在帶有一種不舒服的過程中,燃起挑戰之情,從而也鍛鍊了意志力。
「拜拜松」每年的路線及參拜寺廟,都會進行一些調整,不變的是每年參與者高昂的意願。這項個人儀式,滿足了參拜祈福、觀察練習、老友敘舊或運動減肥的功能性需求,也被參與者各自賦予不同的意義,無論是與神佛的約定,或是對自我的許諾。
圖片來源_果力文化/大雁出版基地
「儀式」並非陳舊的產物,而是需要隨著世代,對應當代需求,創造新的價值,而其類制約性行為,讓人們能從實踐中得到超越尋常的價值與意義。如果你也不滿足於傳統過年模式,不妨從自身的脈絡做起,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新年過渡儀式,為身心充好電,迎接即將展開的一年。
圖片來源_果力文化/大雁出版基地
👑 圖片與資料來源_果力文化/大雁出版基地 📜 「你想要什麼樣的未來?」——用「願景逆算法」與「設計思考」,回應人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 👉🏻https://reurl.cc/WkOll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