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黑戶寶寶」三十載 影像續寫「怪咖」伴護700位移工之子的女俠人生

金馬導演楊力州監製的「怪咖系列」紀錄片,攜手新世代導演蔡佳璇,透過影像探討動保、同婚、移工、教育等不同議題,其中由《游移之身》蔡佳璇執導的《有時Mama,有時Mimi》(英文片名:Mimi’s Utopia),聚焦庇護機構「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姐」楊婕妤的故事。內容描述1986年,楊婕妤創辦關愛之家30多年來服務了超過700位移工的孩子,收容過無數非法移工之子、愛滋病感染者。 🦾預告片連結請見文末 !

大家都叫「楊姐」咪咪,就是媽媽的意思。在咪咪的角色裡,永遠有很多事要做,深夜接送產婦、照顧孩子、縫製義賣品、與外界單位溝通應對,甚至徒手接生嬰兒,都是她的日常。

談到拍攝《有時Mama,有時Mimi》的動機,導演蔡佳璇透露,自己在學生時代就曾以關愛之家為主題拍課堂作業,在加入「怪咖系列」的導演群後,她再度對關愛之家產生興趣。

「我覺得楊姐有『怪咖』的特質,她奉獻數十年的人生,為愛滋患者、無國籍寶寶等邊緣群體撐起生存的空間,走在法律邊緣也不畏懼退縮。」蔡佳璇說:「我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讓她三十五年來支撐起幾百人的大家庭?」

為了更貼近移工媽媽,蔡佳璇在拍攝期間開始學習印尼文,現在已經能夠用一些基礎的單詞或句子與印尼媽媽們交流,另外,她也試著在片中放進印尼元素,例如配樂方面結合了印尼傳統音樂「甘美朗」。

蔡佳璇表示:「因為甘美朗中的鋼片琴類、木琴類元素,與嬰幼兒音樂中經常出現的樂音有相近之處,或許能夠融合產生新火花。」她又說:「這部片有一層意義在於理解、尊重不同文化的人們,不直接摒棄異文化的特色,而是試圖尋找共存的方式。」

談到希望這部片能帶觀眾什麼,蔡佳璇表示,主流社會長期以來,都將移工當作工具,忽略他們的人性需要,使得移工懷孕被視為一種錯誤,他們生下的孩子因此成了沒有身份的「無國籍寶寶」。蔡佳璇坦言,這是長久以來的問題,這部短片無法處理這種結構性的議題。

「我想提供另一種角度,邀請觀眾來認識楊姐的理念,參與她日常服務所經歷的狀況,」蔡佳璇希望透過影片,讓觀眾貼近移工父母與寶寶生命中重要或微小的時刻,理解身而為人都有愛與歸屬的需求。

照片與資料來源_車庫娛樂 / 註1.《有時Mama,有時Mimi》由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支持拍攝,車庫娛樂發行


🦾 支持關愛之家 x 《有時Mama,有時Mimi》🦾

註2.《有時Mama,有時Mimi》已於4月於大銀幕上映,預告片請見連結

認同關愛之家服務的朋友,歡迎以線上「定期捐款」或「單筆捐款」

小額支持關愛兒童照顧服務 https://bit.ly/HHF2021Care

您的愛心將用於幫助孩子的一餐一飯,更讓他們獲得重要的醫療與受教權!

--

☀️ 支持日日好日 ☀️ 

《日日好日》目前不接受任何廣告頁,希望給予讀者最單純、舒適的閱讀美好

若你認同我們的理念,願意支持優質文章,歡迎捐款至以下:

(812)台新銀行-七賢分行

戶名:崴邦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帳號:2025-01-0000511-7

所得將全額使用於刊物印刷費

捐款完成後別忘了到FB私訊日編

讓我們將您列為最新雜一期雜誌訂閱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 秋季號 ▋No.29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10/18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秋季號 ▋人物專訪 ▋NO.29 家的形狀 ▋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海風中築建的居所,還有那躍於舞臺上的飛魚歌聲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