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春夏號 ▋人物專訪 ▌聲音藝術家 吳燦政 - 聲響崢嶸 聽聲探看山海與城市的遷徙迷蹤
▌圖說 _ 聲音藝術家 吳燦政 雲霧漸開,天光緩步挪於入春後的富洋生態公園,也照見近日甫從臺東趕赴而來的聲音藝術家吳燦政,潤暖的日頭下只見他偕一襲簡便的墨色裝束從容迎面,動靜之間輕巧卸去肩背的小型錄音器材和防風毛球麥克風,比鄰池畔大石恣意而坐與我聊起大學時代他和新浪潮導演高達電影的相會。這是一次聲響一反客姿在電影裡與影像並肩崢嶸的新發現,吳燦政第一件聲音裝置〈夜鶯〉正受這場聲音牽動視覺和觸覺感官的體驗萌發,同時也揭開爾後他不斷拓尋聲音與五感連結的實驗行旅。 ▌圖說 _為採集聲響,足跡踏過山林、曠野與海涯的 聲音藝術家吳燦政 話題漫於園外街景,幾輛機車接連從靜巷穿行而出,疾馳的車流在大樓棋盤間拖迤出高低層疊的引擎轟鳴,吳燦政抬頭望向機車漸淡的遠影饒富興味地問:「你覺得這是噪音嗎?」在他的想像裡,城市的聲響生於都市的模型和規劃,當城市滋養出高密度的移動人口,如巢的臺北盆地夏日蓄積出蒸騰的熱氣,同步併生鎮日嗡嗡作響的冷氣聲,從旁的柏油路因鋪設的新舊錯雜,起伏為大小不一的窟窿,每有行進更激起顛盪的哐咚聲和易損生噪的汽機車體。 ▌圖說 _ 聲音藝術家 吳燦政 單聽聲響表面或可視為干擾,卻也生動呈現當代都市發展循環相扣的現象,「我習慣從脈絡重新去思考成因,而非馬上把聲響歸於擾人,才能看見源頭,尋找對應的改變。」 吳燦政懷抱「眾聲平等」的角度觀想世界,在2011年起以行腳之姿,帶著輕簡的錄音器材隨即開展全台的收音之旅。 路經頻落雷雨的屏東市場、暫居南投滿 佈 蛙鳴的埔里桃米生態村、慢訪花蓮靜浦村修理機車時順勢錄下的豐濱聲景,直至在金門岸邊遇上夾道叢生的木麻黃。東北季風穿林而過,發出咻咻不止的聲響,在故鄉水林騎行的畫面由遠而近,那排老家已砍伐消逝的木麻黃似在聲響中復生,召喚出吳燦政年少求學的青春時光。 「這個聲音我好久沒聽到了,海岸線的防風林種近年不斷在改變,於我每個聲音都可能成為未來的記憶,我好奇的是它們如何被記住?以及我們可能參與其中嗎?」 ▌圖說 _「 台灣聲音地圖計畫 」線上頁面 橫逾十年的收音光景,吳燦政結合Google Map織出「臺灣聲音地圖計畫」見證了網路普及和收聽載具的自由解放,他將市井港邊的車馬喧囂漫進林相間的蟲唧野鳴依序填進衛星地圖上綿延枕臥的大地紋理,一萬五千多筆的聲景切面猶如凝凍了時光。 往內細探收音進程,吳燦政提起過往經常在相同地點收錄不同時序裡的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