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好日/臺灣首部土壤農業議題院線紀錄片《種土》
圖說/ 《種土》紀錄片劇照,清理土壤裡的塑膠垃圾。 (圖片來源: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 年前,顏蘭權導演透過《無米樂》,帶動全臺看見臺灣農業的現況、深刻感受農民的真實故事,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如何在大環境不友善的條件下,延續稻作的生命。《無米樂》受到台北電影節、金穗獎等影展肯定。 2020 年片中主角崑濱伯過世,「但是他們的故事,透過紀錄片作為開頭,還在流傳。」 圖說/ 影像團隊歷時八年紀錄種土故事。 (圖片來源: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 年後的現在,顏蘭權導演歷時八年製作,以《種土》呈現台灣土地因為長年的化肥與農藥,漸漸成為「死土」的殘酷現況,以農人「阿仁」和「安和哥」尊崇自然、努力復育土壤的故事,期望再次喚起每一位台灣人對腳下土地的珍惜與重視。 圖說/ 安和哥的有機專區實驗田。 (圖片來源: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顏蘭權導演分享,「去年,我曾一度度地被自己的孤單感淹沒,幾乎沒有勇氣推這部紀錄片,擔憂『土壤』這個議題對多數人來說,太冷硬,太疏離」,更因為耗盡製作費而嘗試陌生的群眾集資,陷入極大的不安。 「所幸,天真熱情的阿仁不孤單,向自然之道取經的安和哥不孤單,掙扎八年創作的我,也不孤單。」 圖說/ 阿仁。 (圖片來源: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種土》製作團隊「無米樂影像工作室」發起後製集資計畫,顏蘭權導演說,驚訝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在守護台灣這塊土地的路途上,「而《種土》讓大家相遇、相知、相惜,彼此成為彼此的緣起。」 紀錄片面向商業市場總是辛苦。因此影像團隊進一步發起「校園推廣」集資目標,希望募集1 萬張「學子待用券」,民眾贊助此方案便可支持學生們免費進院線觀看《種土》。 資料來源/ 《種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