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愛閱讀 /坐進《無肉之歡》的蔬食餐桌 順著節氣煮飯,餐餐都是與生活的對話練習
★本書特色
●結合四季節氣的蔬食料理,展現「快煮慢食」的生活美學。
●從「食當季、食當地」出發,實踐貼近土地的飲食態度。
●融合散文書寫,透過料理勾勒出親情、記憶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摘自內文〈我家也是咖啡廳〉:
我分享料理,一向很家常、很簡單。因為我並非要展現廚藝,只是想鼓勵大家一起動手,更希望讓大家明白,下廚為家人做一頓料理沒那麼難,即使是新手主婦,也可以為餐桌增添色彩。
▎內容簡介 ▎
從一鍋菜開始,安住日常。
春筍破土,夏瓜盛開,秋實盈碗,冬湯飄香——
一年四季,一鍋一味,蔬果各有時令。
真正的滋味,來自對食材與時節的理解,
也來自那份為自己與家人,好好煮一頓飯的心意。
▌無肉,是對萬物的溫柔選擇;快煮慢食,是面對生活的主張。
▌每一口飯,都盛著豐盛與安穩的滋味。
繼二〇一七年出版《食禪──一只碗裡的四季風景》後,張慰慈再次以廚房為筆,推出全新作品《無肉之歡》。多年推廣「食禪」的經驗,讓她堅定地相信:料理不必追求華麗,應該貼近生活,用當季、當地食材,煮出讓身心安頓的一餐。
全書分為「春暖、夏豔、秋收、冬藏、四時安好」五個篇章,收錄近三十道蔬食料理,從春筍到冬湯、菜脯到紅糟,道道順應節氣,貼近土地;從備料到火候,每一步都是靜心練習,每道料理背後,也藏著一段生命對話。
正如張慰慈所說:「舌尖上的感受,常常是一種記憶的隱味。」
這本書,靜靜陪你走過四季,也邀請你在日常中慢下來,回到生活的本質與初心。
▎作者 張慰慈 個人簡介 ▎
生於南投縣中興新村。2010年回到台灣,之前長期於海外工作。曾擔任大型團隊專業經理人,擅長品牌創建與營運。2011年創立寰宇絲路國際有限公司,以市場開拓諮詢為企業把脈。
是皈依二十年的佛弟子。近年以「小院子裡」文創空間,發展志業,提倡友善耕作、健康飲食,友善動物,愛護地球等理念。
曾在土城看守所擔任布教老師,並在兩岸的報紙上撰寫專欄。
著有《第三張桌子,一杯Latte》、《食禪──一只碗裡的四季風景》、《天還亮著!──一趟在生與死稜線上的旅行》、《我的冤家我的親》。
▎精選內容搶先看 ▎
破蛹,春天食筍
春筍代表著繁茂,也象徵著一種旺盛的生命能量,
筍尖破土的力道是非常強韌的,
就和蝶破蛹後,迎來新生的生命新旅程一般。
春天是萬物生長、欣欣向榮的季節,也是新一年為首的初季;而夏天則延續這向榮景象,朝著繁茂旺盛走去的植物生長旺季。我在《食禪──一只碗裡的四季風景》這本書裡,在飲食觀念的推廣上,首重「食當季、食當地」這樣的生活態度。
「筍」在台灣是四季生長的作物,但以春筍與冬筍尤為鮮美。唐代白居易有〈食筍〉詩一首,對春筍的美味形容得十分貼切。其中「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更是代表。
〈食筍〉
此州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來早市鬻。
物以多為賤,雙錢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熟。
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
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我們常聽到人說「雨後春筍」,指春天下雨後,竹筍一下子就長出許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湧現。所以,春筍不僅代表著繁茂,也象徵著一種旺盛的生命能量,試想它從土裡冒出頭的那一刻,破土的力道是非常強韌的,就和蝶破蛹後,迎來新生的生命新旅程一般。
春筍與冬筍雖同為孟宗竹所產,但冬筍若埋於土中未即時採收,會逐漸乾枯;而春筍埋於土中發芽後,則會逐漸長成孟宗竹。竹山盛產的麻竹筍最為盛名,產季約為每年四月至十月,除了新鮮食用,也可以經過加工處理,製成筍乾、醬筍等再製食品。五月過後,更是綠竹筍大出的時節。
我是出生在台灣的外省第三代,小時候因與祖輩同住,家中三餐都是濃濃的外省菜口味。我的祖籍是安徽,但奶奶是湖北人,這位張家廚房的大總管有著一手好廚藝。鄂菜是中國十大菜系之一,原以河鮮魚饌為主,但因為爺爺以前工作的關係,總是大江南北調派著居住地,因此幾乎每個省分的特色菜,奶奶都能上手,這是我幼年記憶中很重要的一個生活片段。記憶裡,吃筍,在家中是大事。只要聽老人家說一句「燒兩支筍來解饞」,當天餐桌上的菜色肯定會有一套特別的搭配。
筍子因為切工的不同,口感會有很大的差異,搭配的烹飪方式當然也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但無論哪種做法,有經驗的掌廚者都會告訴你「過一次水」是很重要的一步。筍買回家後,要連殼放進冷水鍋裡,煮到沸騰後撈起放涼,再收冰箱保存,而後才好另做其他料理的安排。看似一個小小的步驟,卻對最後入菜時的鮮美有著大大的影響,這也是中式料理頗耐人尋味之處。過一趟水的筍,就像我們說的小孩轉大人的過程一樣,生理上的發育完成,加上心理上的成熟度也到達某一個階段,脫去了生澀,往立言立德的人生目標前進。過了水的筍也是這個道理,已經將苦味瀝掉,留下的鮮甜,正是最精華的展現。
春天的筍幾乎百吃不厭,既然白居易說「經時不思肉」,那麼我們就換個口味,做一道雙菇素燒鮮筍,為春夏兩季的美好,再添一抹芬芳吧!
▎誠摯推薦 ▎
李絲絲(文字工作者.飲食文化推廣人)
昭慧法師(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本願法師(佛世界道場住持)
王錦華(鏡週刊人物組副總編輯)
張光斗(點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主人)
「她用一碗湯,寫出對親人的愛;用一碟菜,煮出對生命的理解。
《無肉之歡》不只是一本料理書,它是她與土地的對話,是她用歲月煉成的智慧,是她把「日常」變成「修行」的真實見證。」──李絲絲(文字工作者.飲食文化推廣人)
《無肉之歡》
作者: 張慰慈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7/08
👑 圖片與資料來源_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看更多《無肉之歡》故事 →https://reurl.cc/gYmb9R
📖 體驗《無肉之歡》時光 → https://reurl.cc/ko0jZ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