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4的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游離無感 · 沉浸五感虛實 ▋ VJ 黃芮蓁 - 五感鳴放!沉浸舞臺現場的迷幻饗宴

圖片
文.蔡詠全 攝影.吳軒誠 斑斕炫目的演唱會中,投影射線搭配各種聲光特效,暈染出絕妙效果,每個表演瞬間,都彷彿處於一幅令人癡迷的畫作之中。 而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有群黑衣人正埋首忙碌於隱密的控臺區,其中更有位號作VJ的角色,正如同魔法師般,為舞臺的投影構築精湛的視訊效果。                                             圖說 ▲VJ需於表演現場隨時精細調整視訊參數    渲染情緒的視覺官能 「儘管VJ(Visual Jockey)原譯為影像騎師,但我認為更貼切的說法是影像玩家!」或許聽來陌生,但VJ實際上廣泛應用於許多領域,如大眾熟知的演唱會投影幕、新媒體藝術與各式展演。 黃芮蓁以淺顯口吻帶入主題,比喻概念近似於DJ(Disc Jockey,唱盤騎師),DJ負責聽覺,VJ則屬視覺。「我們將在夜店刷碟、廣播電臺中點播歌曲的人都稱為DJ,以此類推,只要涉及視訊投影、視覺媒材的運用,都可能藏有VJ的蹤影!」              圖說 ▲因應瞬息萬變的LIVE現場,需隨時佩戴耳機保持與其他工作人員的聯繫  浮氣少女夢幻出世 「小時候點開LIVE演唱會影片,就被舞臺背景的視覺特效深深吸引!」學生時期參與過熱音社、街頭音樂社,黃芮蓁不設限樂風,深受各種表演的感官體驗打動。2016年起開始透過網路資源自學VJ軟體,日後陸續接案正式步上職業之路,更自行創立了「浮氣少女設計工作室」。 「無論是過去作為觀眾,或是現在深入產業,每次演出工作仍讓我感到如夢似幻。VJ將虛擬的感知轉化為實體視覺,牽動起現場群體的感官情緒,虛實之間,我也宛如置身流連忘返的夢境。」 受「浮生若夢」啟發,以及內在細膩的心思驅使,她真情表露在作品中總會放大渲染自身心緒,常用幾何線條、精密的色彩與各式媒材調配,致力追求更貼近人們生命感知與當刻氛圍的創作,自取的別名也以此夢幻概念應運而生。           ...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游離無感 · 沉浸五感虛實 ▋ 表演藝術家 黃大旺 - 感知映射,顛覆常規的奇幻藝術探索

圖片
圖說 ▲充滿特殊氛圍的遷鳥陳列所,是黃大旺喜愛來訪的咖啡廳 文.蔡詠全 攝影.石育安 踏入位於臺北的「遷鳥陳列所」,只見一片動物標本叢林中,黃大旺正以專注的眼神凝視展品,謎樣的神情讓人難以參透,讓人不禁思索,他眼中看見的外象,究竟是怎樣的世界。 這間咖啡廳是黃大旺的口袋愛店,常被譽為「奇人」的他,全身散發的氣息如同店內氛圍,彷彿來自異域之境。身為表演藝術家,觸角涵蓋行為藝術、音樂、插畫、戲劇等多元領域,如此跨界的背景,更加讓人好奇他的人生經歷。 先天性表演者的誕生 「小時候聽到廟會或者激昂的管弦樂聲,我內心就會湧現一股莫名衝動,有強烈的表演欲望想要展現,但那時都找不到合適的出口。」 自喻「先天性表演者」的黃大旺,從小患有妥瑞氏症,形容成長歷程中腦內神經不時異常放電,各種念頭會突然如洪水般湧現,且身體不自覺抽搐與發出怪聲,年少時更有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當時他還不懂得如何整理這些零碎思緒,直到長大後,才漸漸找到方法控制內在反應,並且將其轉化為創作的養分。                                圖說 ▲黃大旺平時喜愛散步,感受街頭巷弄間的人情百態 觀眾間的感官共鳴 長年以「黑狼那卡西」表演形式活躍於樂壇的他,擅長打破與觀眾之間的第四面牆,運用即興演奏、行動劇、說唱秀等方式,結合誇張的肢體動作與聲音,打造群體集結的五感體驗。 「表演者有責任,讓觀眾不虛此行。」風格常被視為超現實怪誕,他常將爆發性的靈感融入創作,對品質與精彩程度極為執著,現今更時常與爵士大樂隊合作,為觀眾帶來更豐沛的體驗。 而因自小患病、長期不受理解及被霸凌的經驗,使他更對社會底層議題懷抱深刻感悟。在2015年紀錄片《台北抽搐》,出眾的演繹獲得臺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片中的他自嘲「把不如人的地方,當成反擊的工具」,形容雖然帶著不標準的口音、不精準的繪畫線條,仍想將內心困境轉化為幽默的作品,期盼大眾在歡笑中獲得正面能量。 圖說 ▲歷經不如意的歲月,黃大旺眼神中仍流露對生活的正向追求 提煉噪音中的靈魂之聲 話題走往牽動內心知覺的聲音創作,素有「人間音樂活百科」之稱的黃大旺,從中學就開始研究各種樂風,後來也曾參加實驗音樂廠牌「旃陀...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游離無感 · 沉浸五感虛實 ▋ 音樂人 任中強 - 淬鍊生命樂句,穿梭浩瀚人生尋找心靈啟示

圖片
文.蔡詠全 攝影.石育安 強烈的電子音樂律動,交織著世界各地民族樂器共鳴,層層音浪纏繞耳際,宛若飄散於大氣中的能量,鳴放出人性複雜的七情六慾,構築起難以言喻的聽感。 活躍於樂壇超過20年,曾獲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提名的任中強,2023年首次推出個人專輯《ZAIN》,有別於過往搖滾、流行的曲風,此次作品全然走往意識流,詞曲揭示出瘋癲、苦痛、療傷等體驗,每首歌皆蘊藏著龐大資訊,聆聽之時彷彿歷經一場奇異旅程,餘韻無窮。 根植於內心的音樂魂 現年43歲的任中強自小深受音樂濡染,中學時,偶然放出一捲美國樂團NIRVANA的錄音帶,剛烈的搖滾音色撩撥起少年心,自此沉浸音樂人生,十多歲就以六甲樂團出道,不羈地唱出當時年輕世代的心聲。 「從小時候一群兄弟玩音樂,到後來踏入唱片產業與幕後工作,我接觸了更多曲風與流行音樂的製作。隨後2009年再與夥伴們新組了 化學猴子樂團 ,就這樣一路耕耘至今。」這次訪談來到了 Loop Music Studio ,這裡也是任中強剛踏入業界時,與友人們合夥創辦的夢想起源地。聊起年輕歲月的點滴,他開心得合不攏嘴,言語間洋溢著感性真情。 圖說 ▲《ZAIN》專輯由羅立宏與任中強共同擔任製作人(由左至右)。 打磨三年,生命淬鍊之作 「實際上,《ZAIN》專輯的歌曲早在2019年就已經完成。」話題轉向個人首張作品,任中強淡然回憶往昔,坦言人生曾面臨一場極大折磨,「2017年是我情緒波動極大的一年,當年我入圍金曲獎,但接連遭遇多位家人的離世,又發現孩子罹患罕見疾病,複雜情緒湧上心頭,完全陷於煎熬之中。」 圖說 ▲《ZAIN》專輯視覺設計充滿生命循環的意涵。(插畫家:黃書俞) 日復一日承擔著難以言喻的痛楚,身為心思敏感的創作者,他決定以音符描繪內心的苦澀,歌詞由身為作詞家的愛妻Mayu編織,兩人悉心紀錄下當時對生命的深刻體悟。然而,就在2019年完成demo創作之時,發現自己陷入了躁鬱症的泥淖之中。 這段與病症抗衡的時日,任中強也言明從未著眼於銷售數字,全以個人理念為核心,將這些歌曲視為陪伴自己對抗病魔、與內在對話的作品。 「雖然歌曲完成已久,但反覆推敲兩年期間,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起初他以電子音樂出發,運用大量合成器音效,搭配錯落中有序的編曲,試圖營造獨特的「ㄎㄧㄤ」感;然而標準極高的他,仍覺得意境太過黑暗冰冷,遲遲未達想像中的樣貌。 圖說 ▲樂團主唱出身的任中...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圖片
文.章郡榕 圖.戴更基 採訪開始時,坐在診間與我們連線的戴更基醫師早已展開他一天忙碌的日程。作為臺灣第一位得到國際認證的動物行為治療師與動物行為專家,早在1991年他就創辦了大敦寵物醫院專診動物行為治療,接下來20幾年間更陸續創辦台灣動物行為資源中心等機構。長年透過寫書、演講、經營自媒體到開設線上課程,不斷向大眾傳達動物行為治療的正確觀念。一路走來他的初衷其實非常簡單,希望透過專業的科學分析增進人們對於動物的理解。 動物行為治療是一道精細且費時的程序,透過專業醫學分析協助飼主理解寵物行為,以採取正確的治療與教育方式,這樣的作法早已在國外行之有年。人經歷生理、心理的病痛時可以向醫師說出自己的症狀,但沒有語言能力的寵物在看診時又該如何表達?此時,飼主就是一座重要的溝通橋樑。 在診前須知中,戴醫師十分詳細列出飼主在看診前需要準備的功課,包括:記錄寵物行為問題、寵物家族史、日常飲食量、家中平面圖以及當行為問題發生時,主人期望寵物如何表現等。治療開始前,飼主需要填寫一份大約三至四小時的問卷,幫助釐清寵物在平常種種行為的前因後果,接著再與醫師進行一至兩小時的溝通,比如描述一下為什麼認為寵物是愛玩的、膽小的。透過檢視先天、後天所造成的環境壓力、社交壓力,再依此判斷行為問題與原因,此時若有其他與寵物同居家人們也在場,透過交叉比對描述能更準確的做出分析。 ▲ 圖說:戴醫師與他的愛狗混混 而寵物的行為其實牽涉到牠們複雜的神經系統,動物行為治療就是透過科學檢驗,觀察生理結構如大腦是否有異變,進而判斷行為問題發生原因,在經過層層科學分析後,飼主也會拿到一份詳細的行為門診報告,知道如何治療、配合什麼樣的環境控管以作行為矯正。 人類對於世界的感受,有賴於各種身體結構的通力合作,而動物也是如此,因為先天限制牠們雖不具有語言能力,卻能利用感官形塑周圍環境,覺知與人類相當不同的世界。例如對貓而言,最重要的感官是「嗅覺」,貓獨有的專屬器官——「犁鼻器」,讓牠能夠接觸空間中的氣味分子後進行分析,進一步感受空間的狀態。所以若一間動物醫院中經常使用強制的方式看診,那麼新來的貓就會聞到曾經來過的貓留下的「Alarm Signal」警告氣味,導致新來的貓感到害怕,而這都是人以肉眼看不出來的。也因為如此,從醫院的外觀到內部空間,戴醫師與團隊都盡量不讓診療室呈現出醫院的感受、氣味,也是為了讓寵物進來後可以不用牽繩、...

▋展覽好日 ▋ 玩味影像延伸的展場實驗 從放映院搬到展場的「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

圖片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精選三部臺灣導演的家庭紀錄片 作品――《神人之家》、《日常對話》和《給 阿媽的一封信》,運用展場空間設計,提供觀眾不同放映院的觀看體驗。 本次展覽邀請作品中,盧盈良導演的 《神人之家》及黃惠偵導演的《日常對話》 皆為紀錄片導演拍攝家人,他們從拍攝中探討家庭關係、成長創傷,並藉由拍攝找出彼此療癒、和解的方式。兩部作品都透 過創作者自身的實踐,體現紀錄片拍攝「主 觀」與「客觀」的議題,以及攝影機在場時, 導演身為當事人如何衡量紀錄片倫理與影像真實的辯證。 另一部參展作品《給阿媽的一封信》, 由旅法紀錄片導演、美術教師陳慧齡執導。 在法國念紀錄片研究所其間,因為發覺自 己對逝去祖母的陌生,無法說出她的生命故事、成長經歷,因而發覺到臺灣人對自 我歷史認識的空缺。曾經身為教師的她, 發起「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與全臺灣 各級學校的老師合作,指導學生訪問自己 家族的長輩,聽他們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 並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創作呈現出來。  圖說 | 《神人之家》劇照 對於紀錄片如何轉化成展場空間,讓參 觀的民眾有不同的體驗,府中 15 也花費了 一番心思規劃。在《神人之家》的展區,片 中哥哥、媽媽、爸爸的角色在各自的空間 中獨立出來,藉由探訪他們每個人的特質, 以及與他們相關的物件、影像及文獻,讓 觀眾隨著導演重新認識家人,呈現在外遊 子對家的思念。 圖說 | 《日常對話》劇照 在《日常對話》展區中,黃惠偵導演花了18 年時間拍攝媽媽,這些拍攝素材就像記憶的片段不斷累積,在影像堆疊起來的 空間中,隱藏著導演埋藏在心中已久的秘密,以及她一直想問媽媽的問題。展場重新設計了片中關鍵的餐桌對話場景,透過 光線、聲音、閱讀,重新體會面對攝影機 時,坦白自我創傷的艱難。 最後,在《給阿媽的一封信》展區中, 除了呈現陳慧齡導演引發創作動機的思考 外,在這部紀錄片中訪問自己家族長輩的青年們,最後都以藝術創作的方式,為家族長輩留下傳承的故事,有些人用母語寫歌、有些人寫成故事、有些人拍電影,這 些都是原本紀錄片之外,衍生出的創作能量,也讓這部紀錄片本身變成一種行為藝 術;導演最後收集了全臺灣 3000 張學生繪 製家族長輩的肖像畫,將之組合成一幅巨 大的群像作品,在府中 15 也將呈現這一幅 壯觀的畫作。      ...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喜劇演員 喬瑟夫 - 破譯笑聲中的抽象情感,與觀眾共振的喜劇鍊金術

圖片
▲圖說:喬瑟夫ChillSeph是巡迴全臺各地的知名喜劇演員,也是薩泰爾娛樂成員之一 文.蔡詠全 圖.薩泰爾娛樂  (紙本訪談請見No.26 紙本雜誌P.8) 2023年金鐘獎的紅毯上,一組風格迥異於傳統電視圈的人馬赫然現身,那正是由喬瑟夫ChillSeph領軍的節目《FeatChill フィーチャ》,以異軍突起之姿,巧妙地將日式笑料與喜劇結合,榮獲綜藝節目獎、節目類創新獎兩項提名。 班底集結了盧廣仲、黑嘉嘉、鍾佳播等跨領域人物,精心策劃眾多前所未見的單元,打造無數荒謬有趣的節目效果,讓人窺見綜藝的可能性,同時凸顯如今這樣的新媒體世代,喜劇能量無疑正蓄勢待發,隨時將為娛樂產業掀起一陣波瀾。 ▲ 圖說:喬瑟夫舞臺經驗豐富,喜好嘗試各類型演出。 推開笑聲背後的真理之門 「我覺得喜劇就像是鍊金術。」擁有十餘年表演資歷的喬瑟夫,最初從劇團發跡,擅長網路短劇、現場單口喜劇等多元表演形式,熱衷挑戰傳統框架,致力將奇思異想轉化為嶄新的演出風貌。 自虧平常講話有點抽象的他,將喜劇比擬作日本動漫《鋼之鍊金術師》中的術式,「鍊金術就是理解、拆解、再重組,創作其實也是如此;但我在表演時,不會自行把內容組合回去,比較偏好觀眾參與其中,像是讓大家現場自由吐槽等,構成一種集體完成的表演。」 聽來晦澀玄妙,實際上已經揭示了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的本質。這種表演型態不僅是一個人在臺上講笑話那麼簡單,它強調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需要細膩地掌握現場氣氛和情緒。喬瑟夫更進一步形容自己喜歡「破壞」,無論是哪種表演形式,總喜歡找奇特的切入點下手,重新構建觀眾的認知思維,再共同碰撞出獨特火花,造就別開生面的演出。 ▲圖說 : 喬瑟夫樂於挑戰各種演出形式,今年《河豚》專場更與變裝皇后共同演出 從零開始的表演人生 「有次我寫好了劇本,但因為口吃,最後無法演出想要的角色。」時間倒轉至喬瑟夫22歲的青春歲月,當時他加入了「魚蹦興業」劇團,但起初口才尚不流利,甚至還因而被分派到一個需要講話結巴的角色。懷著滿腹的不甘,他每天朗誦讀報,並積極參與表演課程,逐漸培養起能力。 聊起舊時光,喬瑟夫的歷程展現了無比韌性,不僅願意埋頭苦熬,面對過往積欠房租、更不時得向朋友借50元以糊口的拮据生活,他依然堅持表演之路。 詢問強烈執念何以而生,只見喬瑟夫帶著瀟灑而篤定的口吻:「我一開始就先設想好了結果,就好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