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游離無感 · 沉浸五感虛實 ▋ 表演藝術家 黃大旺 - 感知映射,顛覆常規的奇幻藝術探索
文.蔡詠全 攝影.石育安
踏入位於臺北的「遷鳥陳列所」,只見一片動物標本叢林中,黃大旺正以專注的眼神凝視展品,謎樣的神情讓人難以參透,讓人不禁思索,他眼中看見的外象,究竟是怎樣的世界。
這間咖啡廳是黃大旺的口袋愛店,常被譽為「奇人」的他,全身散發的氣息如同店內氛圍,彷彿來自異域之境。身為表演藝術家,觸角涵蓋行為藝術、音樂、插畫、戲劇等多元領域,如此跨界的背景,更加讓人好奇他的人生經歷。
先天性表演者的誕生
「小時候聽到廟會或者激昂的管弦樂聲,我內心就會湧現一股莫名衝動,有強烈的表演欲望想要展現,但那時都找不到合適的出口。」
自喻「先天性表演者」的黃大旺,從小患有妥瑞氏症,形容成長歷程中腦內神經不時異常放電,各種念頭會突然如洪水般湧現,且身體不自覺抽搐與發出怪聲,年少時更有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當時他還不懂得如何整理這些零碎思緒,直到長大後,才漸漸找到方法控制內在反應,並且將其轉化為創作的養分。
圖說 ▲黃大旺平時喜愛散步,感受街頭巷弄間的人情百態觀眾間的感官共鳴
長年以「黑狼那卡西」表演形式活躍於樂壇的他,擅長打破與觀眾之間的第四面牆,運用即興演奏、行動劇、說唱秀等方式,結合誇張的肢體動作與聲音,打造群體集結的五感體驗。
「表演者有責任,讓觀眾不虛此行。」風格常被視為超現實怪誕,他常將爆發性的靈感融入創作,對品質與精彩程度極為執著,現今更時常與爵士大樂隊合作,為觀眾帶來更豐沛的體驗。
而因自小患病、長期不受理解及被霸凌的經驗,使他更對社會底層議題懷抱深刻感悟。在2015年紀錄片《台北抽搐》,出眾的演繹獲得臺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片中的他自嘲「把不如人的地方,當成反擊的工具」,形容雖然帶著不標準的口音、不精準的繪畫線條,仍想將內心困境轉化為幽默的作品,期盼大眾在歡笑中獲得正面能量。
提煉噪音中的靈魂之聲
話題走往牽動內心知覺的聲音創作,素有「人間音樂活百科」之稱的黃大旺,從中學就開始研究各種樂風,後來也曾參加實驗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運作。
最初「現代主義音樂」顛覆古典音樂曲式的風格,深深吸引當時正處青春躁動的他,於是一頭栽進打破音樂規則的奧義之中,進而接觸到更不按常理的「噪音音樂」。
「面對一片噪音牆,我有時會將多餘的元素抽離,凸顯主體,呈現出清晰的音樂結構。」被問起領略門道,黃大旺提點「噪音」不是亂做一通,如此實驗性質極高的音樂,常結合電子音效與特殊聲響,著重情感表達,揭示創作者對於聲音本質的想像,從而挑戰聽眾的感官認知。
黃大旺也擅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作為素材,在2011年與張又升組成的聲音藝術團體「民國百年」推出的《百戰天龍》專輯中,他錄下臺北市街頭的聲響,後製煉成前衛逸品,獲得奧地利Ars Electronica國際電子藝術節的電子音樂及聲音藝術類榮譽獎,為臺灣的聲音藝術寫下傲人扉頁。
字裡行間的語境交匯
更讓人驚奇的是,除了藝術創作者身份,黃大旺在文學界也備受肯定。身兼日文翻譯家的他,以豐富的知識轉化為文字力量,翻譯眾多音樂工具書,今年更經手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一代巨擘的作品,展現卓越的語言才華。
「語境的絕對性很重要,我會盡量讓自己融入作者的角色,避免與原意背道而馳。」語言背後反映了當地文化與思考方式,他也闡明日文有許多曖昧的用詞,考驗著語感與思維邏輯的轉換。
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路
走過失志的歲月,今年48歲的黃大旺,已在眾多領域受人景仰,屢次受邀參與各大藝術展演與講座。問如何看待多年來的心境轉折,他謙遜傾吐:「不特別追求飛黃騰達,只希望在忘卻抱怨的過程中,平順地渡過每一天。」
訪談當日穿著「吃到肉羹實業社」的襯衫,他感性分享這家音樂廠牌的故事,「常看見老闆娘在社群上發佈插畫日記,儘管描繪的日常生活看似簡單平凡,但總讓我感動不已。」黃大旺的眼神,掠過一抹微光,映照出內在對生活的積極追求。平時總在作品中自嘲、反諷許多現象的他,在日積月累的人生淬鍊中,誠然已步上築夢踏實的道路,揮灑別具一格的生命色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