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9的文章

日日好日/沉醉在大正時期的老派浪漫,攝影師李廣:我就是old school,念舊且活在某個年代

圖片
圖‧ JJ 文‧ 汪凱萍 一扇門打開後進入時光迴廊,門外,街上人們擦肩而過神色匆忙,門內,步調緩慢,木頭散發出恬靜氣息。那台陪他12年的老夥伴Ricoh-GR1S擱置在桌上,一只簡易的行囊,旅行攝影是他與世界溝通的方式。攝影師,李廣Ricor,時尚雜誌常客,拍起照片敏捷、俐落,與照片中的唯美、細膩產生了強烈對比。充滿日本大正時期風格的攝影棚裝潢充滿巧思,前檯佈置著早年照相館的樣貌,玻璃櫃珍藏了許多底片相機,腳上那雙講究的拖鞋,據說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的帆布拖鞋,就連細節也打理得無懈可擊,在復古理髮廳等待採訪,置身於老空間遊蕩。 還沒來得及聊上幾句有關攝影的問題,就開始對周遭的環境嘖嘖稱奇,怎麼能夠營造出這麼完整的空間,維持設定的風格於其中,連壁紙都能具有時代感。李廣幽默的說出:「你只要有錢什麼都有可能。」這個瞬間大夥不禁莞爾一笑,被他的誠實給收服了。「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優勢,我最懷念的年代約莫是1900至1920,甚至到1970也都滿喜歡的,特別是大正時代!大正浪漫就是一個形容詞,日本國勢鼎盛的時期,所有用品都很鋪張,也都很細緻,明治時期徹底西化,和洋風格吸收西方的風格製造出新的東方色彩。我花了7、8個月蒐集館內所有裝潢,原先這間店是在賣燒餅、油條,牆壁全都是壁癌,現在改成舊式理髮廳,慢慢修繕才有現在的樣貌。」 李廣說話時,那銳利的神情跟相機快門一樣,話說完了也帶到重點,用決定性的瞬間將採訪變得很有力道。「我從來不拍自己,也不喜歡被拍,很簡單的一個原因,覺得照片沒辦法呈現自己心裡的樣子,我自認外表與內心真正的樣子很不一樣,看到自己的照片會覺得這不是我!若要形容我拍照的風格,我會說是『安靜』,平時喜歡顏色很多的構圖但絕對不是艷麗的那種,雖然不怎麼玩黑白照,也會懂得欣賞黑白照的美。」懂得自己要什麼,並且追尋其中的意義,這堂人生課題李廣透悟得很徹底。 許多攝影師並非一開始就是從事攝影工作,李廣也是其中之一,學工業設計起家做產品設計,只因為喜歡、想學攝影進而開啟了新視野。「一開始我買不起數位相機,只能用底片相機簡單入手的器材拍攝。大三的時候決定走上攝影這條路,確認自己有這種能力並且可以生存,雖然做工業設計是快樂的! 但要做到可以賺錢是件困難的事,當時對拍照的熱忱已遠遠大過於設計。我喜歡在幕後工作,從事12年的攝影資歷,真正覺得自己是

日日好日/真的是紙糊的?解密古典獅頭製法

圖片
圖‧ JJ 文‧ 李昱萱 每到了宗教慶典的時節,常見場景是一列長長的廟會隊伍,將視覺和聽覺提得高漲且飽滿,除了不絕於耳的敲鑼打鼓聲,隊伍前方的獅頭威風凜凜地舞動著,它象徵了鎮邪、除煞,是宗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不少經典電影如《黃飛鴻》系列、《南北獅王》就選用舞獅作為題材。 燠熱午後,在雲林北港義民廟前,舞者藏身於偌大獅頭後,雙手抓住裡頭的支架,旋即進入了表演模式,跟著音樂節奏向左、向右舞弄,躍動的手腳將獅頭舞得活靈活現,不一會兒,觀眾的注意力就被緊緊抓牢。結束一場精采表演後,舞者緩緩卸下獅頭,露出了留著小鬍子的真面目,他是吳登興,身為《中華德義堂龍鳳獅總會》總教練,克紹箕裘繼承父親志業,推廣獅陣文化不遺餘力,除了親身加入表演,他更製作獅頭逾二十年,至今累積了超過500座的獅頭。 「古法製作的獅頭,最常見的方式是用紙糊。」乍聽之下實在難以想像,如此硬氣剛硬的產物竟源於紙張?原來是紙張重量較輕,相較於銅鐵材質,對舞者的負擔較小,故多用紙製,他耐心向我們解釋製程:首先是用泥土塑出獅頭的雛形,早期慣用紅磚土,但因粗糙程度、大小顆粒不一,為了避免模型凹凸不平,會先過篩留下較細緻的土壤,但現在多使用品質較好的交趾陶土,並沾水使它產生黏性才得以塑形,待模型陰乾後,再貼上一片片平滑的牛皮紙張(早期多用金紙,現在則用平滑度更佳的牛皮紙張),待膠乾之後再繼續貼上一層,反覆動作累積至十層,厚度才夠堅固。 待陰乾之後才能脫模,將原本的泥土雛形取出,紙張服貼得自成一型,這才能進到彩繪、裝飾等最後步驟,為了讓色澤豐富,中間還得經過打磨、拋光等步驟。一顆獅頭視難度,可能得耗時一周至數月才得以完成,無疑是場耐力考驗,為了能更高產、迅速的大量製造,現今多用玻璃纖維取代紙製,省下了等待陰乾的時間,成本也較低廉,但這也讓紙糊獅頭終究面臨到式微的處境, 他感慨地說:「台灣村落的獅陣愈來愈少,獅頭的需求也跟著降低,如果村莊裡沒有獅陣,那就不會需要獅頭,當做這行已經沒辦法生活,就會越來越沒有人願意去做。」吳師傅化被動為主動前往學校、社區、政府單位教學,甚至到了泰國,不怕磨練多時的手藝被學走,就怕這傳統工藝絕跡。 傳承這件事,即使投入多年也不一定換來令人欣喜的結果,更多的時候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孤獨,這是條狹窄且漫長的小徑,但吳師傅

日日好日/修補受傷的靈魂,從這二十一間房開始蛻變《愛馨會館》

圖片
圖 文‧ 汪凱萍 這棟樓的每個房間、每個角落都寫滿了人生的故事,勵馨基金會選了塊好地「台東」替這裡增添了安全庇護所「愛馨會館」,也替一籌莫展的受害婦女開啟人生新的篇章。愛馨會館緊鄰台東的心臟:台東森林公園。騎行自行車後繞進去後可以通往海濱公園,十分鐘車程能抵達鐵花村,音樂及手作工作室都在此入駐,台東當然不能不提及熱氣球與三鐵、路跑、衝浪比賽,以休閒活動來說台東的戶外發展相當興盛,每年迎接前往參賽的選手好不熱絡。 尼伯特颱風是在2016年重創台東的颱風之一,愛馨會館也隨著風災摧毀等待重建,會館一樓落地玻璃全破,裡頭桌椅飛出窗外,原木的主建風災後蕩然無存,人生也該是如此,儘管受盡風霜,一同收拾起殘局,總有一天會再爬起來。當時創立愛馨會館理念就是想要在台東有個家,受訪者勵馨台東事務所楊華美主任親切的解說著會館的故事。「這個建築前身是個商務型旅館,有了這個地方我們就能服務台東的受暴婦女。長期受到家庭暴力的婦女出來面對社會時是相當沒有自信的,更不用說要重返社會職場,輔導期的準備這裡相當適合,因此勵馨也認同將這裡作為緩衝期讓她們回 到職場,從備品的認識、衛浴的打掃、整理的技巧進階後就會開始做櫃檯訓練,增加應對進退的能力。」在這我們是一家人的理念不是口號,而是真正實踐著的動力,一間旅館要能營運,收入要能自給自足,給她們一個生存的技能,讓生活步回軌道。 二十一間套房,來來回回無數生命故事在樓層中展開,楊華美主任說起當時服務一位婦女產後陷入昏迷的故事,代表著愛馨會館許多案例的樣貌。「這位案主在加護病房住了一個月才逐漸清醒,當時醫師判斷為腦幹出血,壓迫到視覺神經、語言神經、認知神經輕微喪失,清醒後復健才慢慢回復,初期還不敢踏出家門,整天待在家中。身體的健康狀況也不好,十幾年的過程當中更別說要就業,經濟陷入困境,不得已將身邊的兩個雙胞胎女兒出養,之後到愛馨會館工作。剛來的時候溝通說話時,她沒辦法第一時間收到訊息與即時回覆,是先前語言系統受到傷害所致。社工發現之後想解決她的問題,開始拿國小課本教她念書練習咬字,藉由一起工作的夥伴給予她正向的評價,她相當哽咽,沒想到其他人會如此正面的看待她。外頭職場其實沒有那麼多時間等待一個人成長,會館不僅提供就業機會,還有陪伴讓她們重拾自信、重返職場。」看似簡單的職場訓練,在很多人的生命裡都是難能可

日日好日/做一本騷動你感官的文化雜誌!專訪《Fountain新活水》總編張鐵志

圖片
圖‧ 新活水 / JJ 文‧ 李昱萱 曾有人說過,這個年代還想做刊物的人,大概是有滿腹的話還沒說。做雜誌這件事看來浪漫,但在大量數位資訊的夾殺下,能讓消費者願意付費的門檻隨之提高,從雜誌定位、選題、採訪執行到發刊後的行銷宣傳,是一連串感性與理性的交戰,考驗著團隊的眼光精準度,本期《日日好日》就來拜訪《Fountain新活水》總編輯張鐵志,一窺製作雜誌的初衷。 《新活水》是一本關注什麼事情的雜誌呢? 我們將自己定調在「紀錄跟介入當代正在發生的文化」,一方面關注新的文化,二方面重視台灣文化史的整理,因為從前我們對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事情實在了解得太少,所以《新活水》復刊後的第一期就以解嚴後的文化思潮大爆發為題,推出《1987:一場不遠的青年文化爆炸》作為承先啟後的新起點。 文化相關題材非常廣泛,你們是如何決定當期主題的呢? 《新活水》這本刊物聚焦在當代台灣新湧現的文化趨勢,尤其是青年文化,例如之前做獨立音樂, 我們就一連採訪了22組獨立音樂人和團體的心路歷程。觀察到了《通靈少女》、《花甲男孩轉大人》這種很在地的戲劇大受歡迎,我們就做了「新台劇2.0」,講述台劇創作者與土地的情感連結,希望能發掘正在湧現但尚未被注意到的文化趨勢,比方做zine(小誌)那期,原本以為關注的群眾會只有一小搓人,但那刊竟然賣到快絕版!這種時候就很有成就感。 許多媒體棄守紙本轉戰線上,為什麼《新活水》仍以實體雜誌方式發行? 我們其實都有點老派,喜歡紙本的魅力,當然我們也有經營網站,但實體方面,《新活水》更像是介於雜誌與書本間的MOOK (Magazine Book),以幾乎整冊的巨大篇幅去討論主題,這並非一個輕薄短小的雜誌,它帶有實驗性,包含內容做那麼深都是種測試,但我覺得要勇於挑戰,帶給讀者新的閱讀想像是件蠻重要的事。 《新活水》獲得了2018年金點設計獎「最佳設計」,請問在視覺方面下了哪些功夫呢? 既然不想只是做一本「無關痛癢」的雜誌,那麼從內容到視覺設計上,就非得具備衝擊力,無論是被割破的封面,還是內頁鮮豔濃郁的色調,甚至有讀者反應某些頁面不好閱讀,但這都是我們希望可以嘗試看看的,我聽過最有趣的稱讚是有人說這本雜誌很台,說的沒錯,因為我們的設計師本人就很台(笑)。 做出了雜誌後,如何規劃行銷宣傳呢? 行銷是一件很

日日好日/南漂到港都吹海風、喝杯滄桑的小酒,《大港開唱》唱出人生在地的故事

圖片
圖‧ JJ / 大港開唱 文‧ 汪凱萍 封面:茄子蛋 閃靈樂團 宣傳統籌(伍孟軒)右:節目統籌(謝宗翰) 寬廣的高雄港口一組組舞臺燈光閃爍,你的人生曾幾何時隨著旋律慢慢的散去了?時間的推進,從年輕時白色襯衫上的學號,到脖子上別上工作識別證,喜歡音樂不會因為年紀而消逝,只是聽的內容起了些變化。以前那些似是而非、無病呻吟的歌詞瞬間都懂了,原來只是少了歷練去品味那些詞彙,人生就像海浪一樣,平靜後等待下一波高潮啟動。 每回看完音樂祭你會記得那種投入的感受,某首不斷盤旋的歌曲,今年大港開唱依舊銷售一空令人嘖嘖稱奇,主舞臺多達九大個,遍佈在駁二藝術特區的周圍,節目表與樂隊一字排開華麗炫目!回溯這精采的11屆,要感謝一切開端的推手「閃靈樂團」,從早期的野台開唱累積樂迷參與,提升音樂祭熱度,才能埋下大港開唱的種子。當時有個機緣,高雄正在推廣駁二文創園區,連繫後雙方理念合拍決定替港都創造音樂的力量,促成了這11年的璀璨。這次採訪了幕後推手:節目統籌謝宗翰平時也擔任樂團鼓手,與宣傳統籌伍孟軒與我們回顧今年的大港開場。 孟軒:每個音樂祭都會有自己的主軸,像是台北最廣為人知的「簡單生活節」,理念為嚮往簡單生活卻難以實踐的城市人,一起來聽好音樂為出發點。團隊在討論時覺得大港形象有些「滄桑」,帶著些「叛逆」的味道,音樂比重上以搖滾樂為主。之所以叫「人生」;是因為這些年許多聽眾與樂手都在經歷自己的人生轉折,從沒有小孩到有小孩的音樂人,從還是學生到出社會帶著老婆來聽音樂的聽眾,大港就是蘊含著許多人生故事的音樂祭。因此我們訂定「人生」為每年的主題!每年對於人生的詮釋還是有細微的變化,今年以「人生在地的故事」主打在高雄打拼的經歷。會有這樣的靈感來自去年全台灣對於高雄討論的熱度,因此訂定為在地的故事,做了一系列的宣傳,包含樂團現身介紹他們最喜歡的高雄角落,也帶聽眾認識高雄鹽埕區的故事,樂迷也能一睹樂手生活化的一面,分享音樂外的人生。 大港開唱一次又一次的被詢問,是否有機會到其他縣市表演嗎?老實說團隊並沒有積極考慮過這個選項,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港跟高雄最直接的關聯性,連結上已經非常深遠,即便到外縣市表演也不會考慮延用大港的名字,以及整個策展概念。完全移植、複製就會失去原有的意義,另外,辦音樂祭需要腹地廣大的空間以及龐大的人力支持,大港

日日好日/我與我的冠軍女兒-愛的外包裝是鐵血紀律,專訪運動員父女檔陳怡仲&陳思綺

圖片
圖‧ JJ 文‧ 李昱萱 放眼望去是幾條清澈的水道,陳思綺換上泳裝躍入泳池,濺起的水花溼了池邊,她俯臥起點,待哨聲一響便仰泳前進,如一隻輕巧的人魚快速到達彼端,身為國內指日可待的女泳新星,陳思綺現在就讀於中和高中一年級,她的教練是前游泳國手陳怡仲,同時也是她的父親。「愛的教育」雖是當今主流共識,但在運動員家庭間,同樣份量的愛,卻不能無時無刻以柔軟之姿表現,無奈得摻雜些鐵血,究竟在他們眼中,是如何看待彼此的相處呢? 陳思綺:現為中和高中學生,曾是國內50公尺仰式及100公尺仰式的紀錄保持人。小時候,我總在泳池邊看別人游泳,有時候是爸爸去參加比賽,有時候是看他帶學長姐練習,看著看著,我好像也就產生興趣了,當然我心裡也知道爸爸是希望我學游泳的,之後就是一連串密集的訓練,國小放學後,同學們都去玩、去安親班,只有我天天走反方向要去泳池報到,那時候難免有點失落,但現在倒也還好了,我很清楚,要有好的成績就是要練習,我想現在我很能調適自己的心情。 我跟爸爸的相處一直是比較嚴肅的,加上游泳的關係,有時候會覺得跟自己的教練住在同一個家,記得有次跟他有點口角,媽媽就叫我們兩個去看《我與我的冠軍女兒》,在電影很前面,有一幕是女主角被爸爸丟下水,看的當下我就哭得唏哩嘩啦,因為這根本就是我!以前我最怕的就是測驗,沒過就得罰游1500公尺,如果中途游得太慢或哭,就是重游。 選擇「仰式」作為我的主力項目,一開始我想說看著天空游應該比較輕鬆吧!但後來發現這是想像錯誤(大笑),仰式的話,手跟腳的頻率都要很快,很不容易。我的目標是明年的奧運,但首先要通過很多資格賽,今年的比賽已經滿到年底了,可能是之前太在意輸贏,游不好就覺得世界末日到來, 所以成績有些停滯,直到最近開始去跟更多選手聊,他們鼓勵我到檢錄處之後就什麼都別想,目前就真的比較平常心,每場比賽有盡力就好。 雖然爸爸平常是扮黑臉的角色,但其實我知道他對我很好,隨口說什麼他都會記在心裡,默默幫我達到,例如我說想吃雞排,他就會去幫我買回來,即使他不會總把關心掛嘴邊。在訓練的密度上也調整了許多,在他們那個年代,據說訓練量足足是我們的兩倍,現在我們星期三、六下午都放假,星期日全天放假,爸爸會規劃近郊旅行,帶我和媽媽出去走走,真的蠻好的。 陳怡仲:1998年泰國曼谷亞運國手、新北市秀朗國小游泳隊專任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