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春雷環境學社共同創辦人邱銘源 百鳥入境 從金山小鶴聊進金包里秘辛
六年前一隻瀕臨絕種的西伯利亞小白鶴,因迷航飛入金山,落腳的521天裡帶動媒體和賞鳥迷蜂擁而至,「小鶴話題」也掀起了企業與公眾對金山濕地的大量關注。時隔至今,人群隨著熱潮降溫四散,邱銘源(邱導)領頭復育的生態復興運動仍保持恆溫,持續前行。
年末初見邱導,他剛離開大學裡「新媒體寫作與溝通」課程客座教師的角色,聊起課堂裡學生分享的未來方向,賺進百萬廣告費的「網紅」成了席間爭搶的榮譽志願。自承這對長年在山水間走踏,有意識降低手機使用時間的自己衝擊不小,「我應該算很勉強的撐完這學期!」邱銘源幽默自嘲。認真備課期間,他整整戒斷了三個月的臉書。
黃舒婷攝影清水濕地的黑鳶不怕人的低飛 |
不在教室的日子,邱銘源經常現身金山,問他何以對這塊土地有如此深厚的情感,「母親拍攝的第一隻鳥就在金山,現在她也安眠於此。」邱導眉眼隨話語低垂一同陷進回憶,「媽媽前半生為了養家,半路還斜槓起美髮院的剪刀手。」邱導臉上泛起笑意,「民國六七零年代,母親的店在萬華西區也算闖出點名堂,不過這可熄不掉她一直存在心中的攝影夢。」堵過名攝影師郎靜山的邱媽,在退休之後背起一台很小的數位相機,裝上兩顆電池就往山裡跑,「這樣的裝備拍鳥,一開始沒對到焦,拍出來的都像天上的一抹衛生紙。」邱銘源語氣溫潤,卻逗得一桌聽眾捧腹大笑。
邱媽在斯里蘭卡船上拍攝中 |
「那時我拿給齊柏林看,他建議拍鳥要有三大條件:第一首重體力,再來時間夠多、第三器材要一次到位。」邱導接著說:「他後來還鼓勵母親去參加夢想資助計畫(攝影比賽)註1。」當時這個同在國道新建工程局共事的好友,尚未拍出帶眾人穿越山尖雲嶺的《看見台灣》,沒想到邱媽率先過關斬將,抱回了計劃的百萬首獎。
「那時我想,小學沒畢業的母親這把年紀都敢追夢,我有什麼好顧忌的!」豪語易發,捨掉的可是與後半生存糧相繫的養老金,「我可能有一點遺傳到我媽的美感,連同傻勁也是,她一路追鳥追進金山,我也因緣際會走進這座金包里!註2」放下17年的公務員生涯,邱銘源拿著22萬瀟灑離去,陪著母親拓遍山林捕捉遊鳥的蹤跡。
清水濕地生態-花嘴鴨 |
如同母親走到何處都會發光的性格,離職不久邱導也被前交通部長賀陳旦邀請再負「生態工法基金會」第一屆執行長重任,頭銜聽來響亮,實則擔起向外界倡議募款的「軟」角色。「以前不想再為五斗米折腰,轉了一圈發現,我又回到彎腰的角色了!」笑語滿座,公司已獲兩座金鐘獎加持的他,話語間尋不出一絲傲氣。
這個善於彎腰的執行長帶著在八煙駐點五年,成功復育當地聚落和「水梯田」秘境的經驗,不似白鶴迷航,而是穩穩的飛向金山,扎下他與春雷團隊的「清水濕地」復興計劃。計畫初期想的熱血,但初探金山遭遇不小瓶頸,「早期很多農民都讓政府以保育為由,以低於市場四分之一的價格把土地收購回去,因此很多人覺得環保團體進駐只會造成地方的撕裂和衝突。」回想起也曾如野鳥般被在地人當成「小鳥團體」來回驅逐,已與當地農友感情深厚的邱導顯得淡然。
邱銘源在八煙聚落帶解說 |
「其實小鶴進入金山前我們就在推友善復育了,牠的到來是推動大家更加看見這件事的重要。」邱銘源帶著春雷,以小鶴落腳的黃老伯農田為起點,擴散出友善契作的漣漪,將在地生產的友善食材,透過最小的食物里程,提供周邊學校營養午餐安全入菜,進一步創造濕地經營的新典範。
「金山的田讓候鳥有吃有穿,有餐廳、有灶咖,只要把環境保護好,什麼鳥都會來。我蠻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外界看邱銘源的傻勁有時是霧裡看花,行動的軌跡裡他卻有著清晰的航道:「我常思考什麼是幸福?有時候當你很有錢了,卻買不到有智慧的人一點點的尊敬,這是我人生下半場要追求的價值嗎?」
2020年9月,清水濕地再度來訪19隻黑鳶、39隻黑面琵鷺,突破新紀錄的同時,這些貴客的再次光臨,也像對春雷與金山人戮力復育環境的決心進行真實的回應。走入金山,幸運時能聽見邱銘源最喜歡的黑鳶空鳴,踏向田埂,或許還能遇見奮力抹掉臉頰泥濘的金美國小師生,他們剛上完水田裡的五感體驗課,一旁排列齊整的秧苗正是他們笑聲中的傑作。
金美國小的溼地課程在環教基地 |
此座「金色里堡」註2背山面海的地理條件,孕育出生物群豐富的磺溪,這條母親河也成為北台灣最多候鳥棲息的地方,「我總想著把清水濕地恢復成媽媽第一次拍下的樣子,現在做的事,我想她應該都在看著!」邱銘源溫柔的口氣裡聽出一份篤定,聊起不久準備動身拍攝的馬祖,終於碰了下在旁閒置良久的手機。計畫全貌尚未可知,但他所追求的「價值」,相信正埋藏在下一站的故事裡。
邱銘源/個人簡介
現任春雷創意顧問有限公司副執行長、春雷環境學社共同創辦人和紀錄片導演,春雷創意顧問有限公司曾以《小白鶴的報恩-來自天堂的信差》榮獲第53屆金鐘獎非戲劇類節目導演奬和剪輯奬。
註1.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2003年起正式在台開展的資源平台,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類型和議題,鼓舞台灣民眾勇於突破、持續堅持夢想的追尋與實踐。
註2.金山區又稱「金包里老街」,早期由平埔族開荒拓墾,「金包里」由來依照番話口音基巴里翻譯漢字而來。日本佔據台灣時,改稱「金色里堡」,民國九年改稱金山,光復後改設金山區。
攝影·李長怡 圖·春雷環境學社 文·李書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