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者的生命紀實:連3小時的睡眠,我都還在緊繃 《悲傷吧,沒有關係》我也在身心症顛簸的路上

 

圖片來源_Unsplash/Sean Pollock @seanpollock

  每次換身心科醫生,都要敘述從頭,再哭一次。失去另一半的人,哭成這樣,醫生第一個反應一定是,憂鬱症!人們對於身心科,睡不著的認知,也是憂鬱症。

  三個星期前,這次又轉到一位夏醫生,他很認真聽完我的狀態,然後跟我說,你不是憂鬱症,你是躁鬱!他很仔細地問我的家族史,我外婆因為妯娌不合喝農藥自殺,我父親和母親的個性都很剛烈。那你的成就遺傳自誰?我回他我不知道,也許是我母親吧!中年先生就中風,她一個人要扛起家計,照顧先生還要養三個孩子,她賣早點,包子、饅頭、肉粽、炒麵、豆漿……下午還幫人洗衣服,所有能賺錢的活,她都做。母親這邊的家族史,大舅舅酗酒,很早就中風臥病在床,三舅也喜歡喝兩杯,惟獨母親對酒精過敏,而我也遺傳了母親的體質。夏醫生和我聊了將近一個小時,他說他是一邊聊,一邊從家族史裡,尋找我的病因,我的鑽牛角尖、追求完美的個性,應該是來自母親為多

圖片來源_Unsplash/dylan nolte@dylan_nolte

  然後拿一本他的著作解釋躁鬱症。你會有時創意不斷,開心連連,和朋友在一起,一點小事也異常興奮,感覺活力無限……是啊,正常人不都這樣?問題是我現在整個人狀況極差,我好好的時候是創意活力無限啊,幹新聞的不都要這樣,有熱情才撐得住這個耗費精氣神的工作。我一開始排斥我是躁鬱症。醫生自問自答,你一定有,大部分對工作有自許的人都有,「我也是啊」,啊,我的醫生也有躁鬱症?

  你這個不是憂鬱,是睡不好讓你負面思考,不能只壓制你的鬱,這樣會讓你的躁越來越嚴重,因為沒有除躁。我先開藥妳吃吃看,等到秋天到了,妳的鬱期也會開始發作,到時候還要治療妳的憂鬱。因為是診所,方便天天回報狀況,不然大醫院就算醫生再關心妳,藥如果不適應會不舒服,妳也得等一週下次看診,就這樣在第一個禮拜,我開始讓醫生為我先夏天除躁,秋天除鬱。

圖片來源_Unsplash/Sven Scheuermeier @sveninho

  回想自己的狀況,以往只要新聞做的不夠好,我就會直接點名罵人,新聞戰打贏了,可以開心到滿分,身心狀況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就拚命想還可以做什麼,讓收視率提高,一有空往外跑拍鳥,想把不好的狀況部分一起補回來,就這樣越來越焦慮,無法放鬆。二十四小時,連三小時的睡眠,我都知覺自己還在緊繃。 這是不正常的,還有對生病吃藥這件事非常擔憂無法離藥,就這樣焦慮已經多於憂鬱。

  開始書寫悲傷吧沒有關係,是為了藉著書寫,釋放悲傷,而非自憐。我希望悲傷為我帶來力量。悲傷的核心是自我,對待悲傷的最重要課題就是對待自己。持續二十五年的新聞工作,我像一艘漂泊的船,在驚濤駭浪、暗潮洶湧中,我先生就是我的錨,他把我緊緊穩住……錨斷了。

  我緊繃、焦躁、憂工作壓力,慮睡眠不足、一切的一切都因為沒有錨,船飄蕩著沒了方向。

圖片來源_Unsplash/Ahmed Zayan @zayyerrn

  一年半來狀況在這半年又往下走,我除了工作是精神的。我對自己的人生卻充滿絕望,在奧運轉播結束後,我向公司請了三個星期的長假。我知道三個星期我不會好,但每晚只有兩三個鐘頭的睡眠,又開始把我往下再拉。休假很快地已經過了兩個禮拜,從閱讀的案例裡,我學習把沒有安全感的負面狀態寫下來。失去另一半的苦痛、工作壓力、害怕自己身心無法復原的恐懼。一切的來自沒有安全感。找回安全感,就必須先正視它。悲傷吧、沒有關係,我書寫我的最痛,讓自己悲傷找到出口,也許不能完全交托,但至少不再全部深藏。

  我不隱藏悲傷,在這段憂鬱睡眠的過程裡,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告訴我,他們或是他們的親友,也正在或曾經經歷失眠、憂鬱、躁鬱之苦。根據統計,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會面臨憂鬱,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身心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是躁鬱的,只是要看你的躁鬱是否已經干擾你的正常生活。有些人必須靠吃藥穩定情緒,有些人看起來正常,實際上卻是在自我合理化憤怒或異常開心地折磨別人或麻痺自己。過度的喜怒哀樂,都不健康。長官有躁鬱,再加上不知自制,就苦了下屬。夫妻有躁鬱,就天天尖峰相對,沒得安寧。你也許不到要吃藥控制的階段,但好好回想,讓自己控制你的情緒,不要讓躁鬱控制你。在生病之前都有過程。我現在還需要藥物幫助,提醒你,注意自己。

圖片來源_Unsplash/Natalia Y @foxfox

  歐普拉和哈利王子,共同策劃了一系列關於身心症的影集,沒有經歷過痛苦,沒有陪伴過患者,你很難想像,身心症會如何啃食或摧毀一個人生。我的狀況並不穩定,曾經想過等完全痊癒後,再記錄下這一切,但悲觀的我,實在不知道何時才能重拾過去的自己,才能像大嫂說的就做平常做的事,快樂自然就會來了。That’s me you can’t see.我會繼續努力,如果你或妳的家人也為身心症所苦,要告訴自己,你不是唯一,You are notalone, and not lonely,我也還在身心症顛簸的路上,紀實這一切。

照片與資料來源_時報出版博客來

 閱讀更多

悲傷的核心是自我,

對待悲傷的最重要課題就是對待自己。

沒有經歷過痛苦,沒有陪伴過患者,你很難想像,身心症會如何啃食或摧毀一個人生。

面對失去,實在不知道何時才能重拾過去的自己……。


 □作者孫嘉蕊個人簡介

 政大廣電系畢業。

  25年新聞工作資歷,從工讀生一路歷經記者、社會生活中心主任、採訪主任、執行副總監,總監、副總。

工作單位包括中視新聞部、TVBS 新聞台、東森新聞台。

  現任東森新聞台副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 秋季號 ▋No.29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10/18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秋季號 ▋人物專訪 ▋NO.29 家的形狀 ▋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海風中築建的居所,還有那躍於舞臺上的飛魚歌聲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