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映畫 / 用愛撕除「過動兒」標籤 《還孩子做自己》乘影像傳遞獨特寶貝的真實心聲

圖說_《還孩子做自己》劇照

一個孩子有沒有病,到底該怎麼定義?

上回提及金馬導演楊力州監製的「怪咖系列」紀錄片,攜手新世代導演蔡佳璇,透過影像探討動保、同婚、移工、教育等不同議題。

系列當中另有獲得金穗獎最佳紀錄片《不排除判決書》林皓申執導的《還孩子做自己》(英文片名:Let kids be kids),內容聚焦「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李佳燕醫師,她致力於打破社會對「過動兒」的定見,認為應該要實際理解這些孩子的需要,而非輕易用藥「治療」他們。

                                                    圖說_《還孩子做自己》劇照

談到本片的拍攝動機,林皓申表示,他曾經幫人本教育基金會拍過一部以過動兒為題材的紀錄短片《無法自由飛翔的風箏》,並因此結識了李佳燕醫師,才有拍攝《還孩子做自己》的想法。拍攝過程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部份,是李佳燕醫師會花上兩到三個小時跟孩子進行對談。

「他們最後在李醫師的診間都是溫和自在的,你會不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是過動的孩子,」他說:「李醫師也只是嘗試著用孩子的語言跟他們對話而已,但這似乎在現代社會裡變成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圖說_《還孩子做自己》劇照

以關懷「過動兒」為起點,李佳燕醫師的理想是兒童人權,希望社會大眾能正視孩子的需求。林皓申認為,當國家面臨少子化危機,卻只談經濟結構和如何催生,而不去思考該怎麼對待孩子,這是相當荒謬的。

「我們把李醫師放在怪咖系列,她的呼籲在醫療體系跟教育體系面前都被視為異類,但拍攝過程中許多時候,我都覺得怪的不是李醫師,真正奇怪的是這個社會。」

                                                        圖說_《還孩子做自己》劇照

雖然《還孩子做自己》從片名就點出要讓孩子「做自己」,然而,林皓申強調,這部片並不是要否認過動症的存在或反對藥物。「這部片子在談我們可以(或應該)怎麼看待孩子,因為家庭或環境以及孩子各自的成長差異所造成的學習成果落差,把這些輕易地用病症去歸咎,是極其草率的做法,」

他說:「即便是真正需要藥物治療的孩子,也會需要父母和教育環境去進一步的協助,而不是只靠藥物而已,而更多的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藥物,而是家庭及教育更多的關懷理解和耐心。」

圖說_《還孩子做自己》劇照

《還孩子做自己》內容描述李佳燕醫師的診所下午都不看診,她會把時間留給憂心忡忡帶著孩子來求助的家庭,花一整個下午的時間與孩子對話、聆聽和陪伴他們。在她眼中,這些孩子都是珍貴而獨特的生命,她不理解為什麼這些孩子會是學校老師或精神科醫師口中有「病」,需要用藥物來治療的「過動兒」?

※劇情介紹

李佳燕醫師的診所下午都不看診,她會把時間留給憂心忡忡帶著孩子來求助的家庭,花上一下午的時間與孩子對話、聆聽和陪伴他們。

在她眼中,這些孩子都是珍貴而獨特的生命,她不理解為什麼這些孩子會是學校老師或精神科醫師口中有「病」,需要用藥物來治療的「過動兒」?

圖說_《還孩子做自己》劇照

李佳燕醫師反對草率診斷,反對輕易用藥,主張從家長、教育系統到兒童精神科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尋找出根本的問題。卻也因此被認為是反精神科、質疑教育體系的怪咖醫師,在眾多的誤解和責怪之下,李佳燕依然不改其志,為拯救被誤解和污名化的孩子們發聲…看更多介紹請見《還孩子做自己》電影預告

★延伸閱讀《還孩子做自己》電影介紹

★照片與資料來源_車庫娛樂

☀️ 支持日日好日 ☀️ 

《日日好日》目前不接受任何廣告頁,希望給予讀者最單純、舒適的閱讀美好

若你認同我們的理念,願意支持優質文章,歡迎捐款至以下:

(812)台新銀行-七賢分行

戶名:崴邦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帳號:2025-01-0000511-7

所得將全額使用於刊物印刷費

捐款完成後別忘了到FB私訊日編

讓我們將您列為最新雜一期雜誌訂閱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 秋季號 ▋No.29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10/18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秋季號 ▋人物專訪 ▋NO.29 家的形狀 ▋椰油國小教師 顏子矞-海風中築建的居所,還有那躍於舞臺上的飛魚歌聲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