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4的文章

▋2024 春季號 ▋人物專訪 ▋NO.27 改變 · 洄游界外 ▋ 媽祖繪師 黃朱平(朱朱)-遶形像外,繪師尋光迴游的人間記事

圖片
  圖說/ 媽祖繪師 黃朱平(朱朱) 文.李書嫻 圖.張湘羚(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27 P.18) 「迺境,遶有形的路,改變的是無形的心境,放下有形的神,才能真正體會人生。 」 —— 黃朱平,2024 對信眾而言,隨媽祖神轎徒步進香,既是祈福之旅,更像以苦行的方式答謝媽祖福蔭,相傳最早的大甲媽祖進香儀典可追溯至清乾隆三十五年,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的習俗也先於同治二年(1863年)建成拱天宮前即已存在。2008年,時值季春之月,惠風初襲面,媽祖繪師黃朱平(又稱朱朱)搭上前往大甲的火車,追隨媽祖南下的隨香客隊伍,加入這場存續百年的信仰盛宴,開啟人生第一場的進香行動。 誰想這一走就走了16年,從目標完成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共約七百公里的徒步進香,直至延續行腳環島的義無反顧後,逐日繪成200幅島嶼上曾與自己喜逢相識的媽祖聖像,並以日本四國遍路的「御朱印」為作品集發想。多年不變的是,每逢農曆三月份,媽祖進香時節,她仍及早收好行囊,路經氣勢喧嘩的元長鄉炮陣、點心站主無私奉獻的食宿豐滿,有時孤寂走過西螺吳厝到土庫,或同共伴一程的香客老友聊過一廟又一廟,如今的朱朱確定自己少了初次行旅的膽怯,對熟悉不過的人情風景卻經年越發感到珍惜。 圖說/延續行腳環島的義無反顧後,朱朱逐日繪成200幅島嶼上曾與自己喜逢相識的媽祖聖像,並以日本四國遍路的「御朱印」為作品集發想。 「我想成為繪師無非是一種選擇,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在社會期待與自我價值之間。」—— 黃朱平,2019 大四尚稱懂事,朱朱仍同所有新人懷抱轉身職場前的迷惘,2007天晴,朱朱信步鄰近校園的新莊慈祐宮,抬頭仰望,聖母慈眉於寶殿之上俯瞰眾生,朱朱靜默將內心困惑付於祝禱,神像與拜亭雖被柵欄圍起,仍能感到一陣無形的暖意自神龕襲來,「也是那時我生起『不然,我跟著媽祖去進香好了』的想法。」後續幾次她與媽祖高聳入雲的金身法像相遇於夢中,龍袍鱗甲的觸感漫出夢外,聲色鮮明之際卻始終無法看清聖母面容,「我想這或許是祂帶領我,繪出百變法相的契機。」 一回首,提筆踏路遍行百廟有餘,每年固定的進香時節、各域傳承百年的媽祖文化資產,朱朱以手繪陸續落定帶有集章之美的《作度人舟》(摺頁的媽祖裝幀圖集)、從早期線稿白描,後加入孔版印刷雙套色的《臺灣媽祖曆》;從茶郊至海港馬祖,臺灣頭尾至外島金馬,從島嶼上的書店、鄉里、藝埕駐村,直至2022年,讓海的另一端來

走讀好日/暗坑山谷中的神祕建築──安康接待室

圖片
圖說/進入 安康接待室前的隱蔽小路。 地方創生原是日文漢字,日本政府因應人口減少、人口過度集中東京、地方經濟衰退等問題,發展一系列地域活性化政策。臺灣也面臨相同的窘境,行政院將2019年訂為「地方創生元年」,這項政策影響了一直在暗坑(安坑)耕耘地方文化工作的吳柏瑋。 吳柏瑋是暗坑文化工作室執行長,也是土生土長的暗坑人。「地方創生元年」讓吳柏瑋思考成立公司的可能性,庄頭文化公司因運而生,帶動更多年輕人投入暗坑文化行動,透過導覽、教學、社區營造等,活絡暗坑。 圖說/ 暗坑文化工作室執行長 吳柏瑋 。 白色恐怖時期,調查局曾在臺北設有三處偵訊刑求室,分別是民宅改建的大龍峒留質室、三張犂招待所,與隱身暗坑的「安康接待室」,安康不同於大龍峒與三張犂,安康地勢隱隱蔽、易守難攻,是山谷中的獨立區域,更是政治受難者靈魂拷問的現場。 親自導覽「安康接待室」是吳柏瑋的重要文化行動之一,透過建築結構布局與留存的設施,吳柏瑋鉅細靡遺解析作為「美麗島事件」、「一清專案」等知名案件的偵訊室,是如何讓人精神崩潰。 圖說/ 安康接待室設有等待問訊的休息室,門外的人可透過門上的透明窗戶環視休息室內部狀況。 圖說/偵訊室空間 。 ▋2024年「安康接待室」預約導覽 活動資訊 ▋ ※預約請洽 2024年 #安康接待室 #預約導覽  ═ 時間 ═ 2024年6月每週六、日 上午場:10:00-12:00 下午場:14:00-16:00 ═ 講師 ═ 吳柏瑋(暗坑文化工作室執行長) ═ 注意事項 ═ 考量公共衛生與疾病防疫,若發燒超過37.5度者,建請做好自主健康管理,並取消參加本活動。 山區活動附近鮮少商店,建議自備水壺以持續補水。 本活動為【步行導覽】,建議穿著舒適之休閒服或運動服,並著球鞋、布鞋、慢跑鞋等便於行走之鞋款。 安坑為新北市山區聚落,建議攜帶防蚊藥品以避免蚊蟲叮咬,建議可穿著長褲並攜帶雨具。 資料來源/ 暗坑文化工作室 、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4 春季號 ▋人物專訪 ▋NO.27 改變 · 洄游界外 ▋ 沐潮品牌總監 西班牙檸檬-踏上朝聖之路,或許「獨自一人」是一種必須

圖片
圖說/ 沐潮品牌總監 西班牙檸檬 文.西班牙檸檬 圖.Unsplash_Jon Tyson/Envato Elements _diego_cervo/西班牙檸檬(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27 P.14) 飛過深藍色的地中海進入伊比利半島,零星的綠色點綴著沙漠般的黃色麥浪,從明到暗,或由深轉淺,一望無際的黃色波浪舒展開來的日光味道,輕撫著十幾個小時長途旅行累積的疲倦。2004年的一個盛夏,我來到西班牙,心情很乾爽。 線上收聽人物專訪Podcast >> https://shorturl.at/LKUFS 來西班牙流浪之前,曾度過一段陰雨綿綿的憂鬱時期,當時只想拋下一切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獨自安靜,活著。不知不覺,在南歐暖暖的日光浴下度過十幾年的時光。 每當遇見人生迷茫時刻,步行──往前邁開腳步的身體動作,總能引領我一步一步走向內在的探索。「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更是一場800公里的心靈壯遊,過去古老朝聖旅者,紛紛踏上的贖罪淨化之路,在那段流浪的時光,「路」也呼喚著我一同前行。 圖說/朝聖之路又名聖雅各之路或聖地牙哥朝聖之路,被聯合國列為「巡禮路」世界遺產。 (圖片來源: Unsplash/ 拍攝者: Jon Tyson ) 「朝聖之路」中最熱門的法國之路,從法西邊境小城聖讓-皮耶德波爾(St.Jan Pied de Port)出發,翻越庇里牛斯山脈進入西班牙,終點在加利西亞自治區首府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裡聖雅各安息的大教堂,總長大約800公里,徒步需要30至40天,一路上皆有庇護所(albergues)提供朝聖者落腳過夜。從薩里亞(Sarria)走到終點,為期5至6日的腳程計畫約110公里,剛剛好里程數足夠取得官方朝聖證書的資格,成為許多人初次走朝聖之路的首選。 5月天氣,微涼多雨。與朋友結伴倆人從馬德里搭乘著臥鋪夜班火車,在睡夢中朝著北方前進,凌晨6點抵達了薩里亞。刻不容緩背起約10公斤的背包啟程,隨著黃色的經典貝殼標誌指引,開始了每日約20公里以上的旅程。一開始倆人還會閒聊,但雙腳漸漸傳來疼痛的求救訊號,對話逐漸減少,靜默專注在「走路」這件事情上面。 圖說/西班牙的鄉間小路,一幕幕的美景滋潤疲憊的身心靈。 (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拍攝者:diego

閱讀好日/日日好日X台灣雲端書庫,借閱贈獎活動!

圖片
圖說/日日好日X台灣雲端書庫,雜誌借閱贈獎活動。 上次分享的「 電子書免費借閱無上限 」日粉們跟上了沒?「電子書計次借閱」是縣市公共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借閱服務,每次借閱將由圖書館支付出版社及創作者相應費用,但以往分配給讀者的借閱點數有限,難以滿足數位借閱實際需求。文化部推出「 擴大推動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 」,打開電子書計次借閱點數上限,提高讀者借閱量,讓創作者與出版社獲得實際支持與收入,創造正循環,讀者有更多好書可以借閱。如何使用?▸▸▸ 文化部大放送,電子書免費借閱無上限! 圖說/目前在 台灣雲端書庫、HyRead都可以借閱 《日日好日》 。 (圖片來源: 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網 ) 《日日好日》和遠流台灣雲端書庫推出借【閱贈獎活動】,搭配文化部的借閱點數大放送,讓日粉免費借閱又抽獎! ═ 活動期間 ═ 2024.05.23-2024.06.23 ═ 活動辦法 ═ 活動期間使用相同帳號於「台灣雲端書庫」借閱《日日好日》電子雜誌5本(含)以上。 填寫 活動表單 。 填寫「 日日徵/真心事 」,並分享完成截圖於 活動貼文 留言處。 ═ 活動獎項 ═ 活動贈書(隨機1本):抽出 3 名 「聲音藏在」明信片套組(1份)+活動贈書(隨機1本):抽出 1 名 「聲音藏在」明信片套組(1份):抽出 2 名 詳情請洽 日日好日X台灣雲端書庫雜誌借閱贈獎活動 若借閱電子書卻未開啟閱讀,將被註記。沒有開啟閱讀的電子書達5本,系統會把帳號停權,停止借閱一個月。借閱雖然無上限,但資源有限,因此務必認真看待每一次的借閱,珍惜好書!

生態好日/松山文創園區X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看見你所不知的臺北生物圖鑑

圖片
圖說/ (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受到聯合國訂定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啟發,《日日好日》2024年開設全新海洋保育專欄,首發邀請《台灣π:發現太平洋抹香鯨》作者廖鴻基,與多羅滿賞鯨公司呂世明總經理,分享討海人的海洋保育實踐。 SDGs的前身是聯合國2000年推動的「千禧年發展目標」,2015年回顧成果,發現嚴峻的氣候變遷,造成眾多迫害, SDGs應運而生。 SDGs從2016年開始,將持續到2030年,17項目標包含消除貧窮、性別平權、海洋保育、司法正義等, 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 圖說/SDGs 的17個目標。 (圖片來源: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 松山文創園區攜手芝山文化生態綠園推出《新綠主義-臺北生物圖鑑集章活動》,即日起至6月16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製菸工廠16座消防栓箱,以水晶標本、生物巢穴及多媒體影音生動呈現園區內常見的特色生態。 圖說/《新綠主義-臺北生物圖鑑集章活動》集章卡。 (圖片來源:松山文創園區) 城市中的生態跳島──松山文創園區植被種類多達125種,昆蟲類型高達48種,全年可觀察到30至45種鳥類,其中包括保育鳥類,如臺灣藍鵲、黃鸝等。園區已落地達成13個SDGs項目,此次展覽也是園區對SDGs承諾的實際行動之一。 圖說/消防栓箱展吸引小朋友觀展。 (圖片來源:松山文創園區) 本次集章活動設有16款生物紀念趣味戳章,其中5款是特別設計的隱藏版疊圖套色印章。蓋上兩個園區的章才能看到完整的圖案,象徵著兩園多年來的合作和友誼,並透過影像的層疊展現生態故事,同時喚起社會大眾對生態永續的關注和參與。 ▋新綠主義-臺北生物圖鑑集章活動 活動辦法 ▋ ═ 日期 ═ 即日起至2024.06.16(日) ═ 領取集章卡 ═ 至芝山文化生態綠園或是松山文創園區服務中心,出示按讚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及松山文創園區粉絲專頁,即可獲得集章卡,每個臉書帳號限領一份。 ═ 兌換禮品 ═ 集滿章可至芝山文化生態綠園或是松山文創園區服務中心兌換雙園「生物藏寶地圖」各一份 資料來源/ 松山文創園區

▋2024 春季號 ▋人物專訪 ▋NO.27 改變 · 凝流之間 ▋ 家吶子台式居酒屋主理人 劉哲豪X周盈君-長於沼澤,匯聚南萬華芳味的臺派食域

圖片
圖說/ 家吶子台式居酒屋主理人 劉哲豪 文.陳鈺潔 圖.石育安(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27 P.4) 在臺北市一隅,有一塊多水之地曾經盛開著茉莉花。日治時期這裡是一片花園,故稱西園、東園、雙園,在更早的時代,平埔族稱此地為沼澤之地,古語「加蚋仔」(ka-la̍h-á)沿用至今,未來也將在捷運線上保留「加蚋站」的命名。 南萬華東園街一帶,有著獨樹一格的文化特色。這裡在過去是永和板橋一帶居民進入臺北市的必經之路,繁盛時期一條街上有數十家銀樓與數家戲院,熱鬧不輸大稻埕。而後因為萬大路的修建,此地逐漸沒落。 即使如此,農業時期家戶互助的凝聚力仍傳承於本地人的血液裡,一群年輕人引用此地曾由五個農莊聚落組成的背景,成立六庄協會協助地區復興,也建立了「加蚋仔商圈」,每年10月舉辦熱鬧的嘉年華「加蚋祭」,解封被淡忘的故事與文化,讓更多人再次認識這裡。 在地出身的老闆娘Ashlyn與老闆Chris在此地開起「家吶子台式居酒屋」,如同牆上貼的一句「歡迎回家」用溫暖的燈光與食物,將家的感覺帶給所有來訪的人。 圖說/店內牆上的掛畫為Ashlyn與團隊共同設計的插畫作品。 加蚋仔長出的家 「我們剛來的時候,這裡晚上9點就是漆黑一片。」初到之時,加蚋仔只是一片寂靜平凡的住宅區,要在這裡開一家營業到深夜的居酒屋,著實是不小的挑戰。老闆與老闆娘原先都讀設計,老闆Chris有著開一家小店的夢,由老闆娘Ashlyn尋覓店址後找上這裡,場勘時原為外地人的Chris便被這裡的氛圍吸引,「這裡的街道像是時空凍結了一樣,部分店家還保留手繪的老招牌,老城區步調比較慢,很安靜。」兩位家吶子主理人逐日將原址的歌友會改造成一樓餐廳、二樓倉儲、三樓辦公室的多用途建築。「像這排房子其實是臺式傳統的十連棟建築,後門都是相連的。」整條街上多是現今臺北市區少見的店屋形式,家即是店面,居民都相當熟識,從小一起長大的年輕人也格外緊密。 圖說/家吶子的好味道出自老闆 劉哲豪和 周盈君的攜手打造。 由於兩人都喜歡喝酒,營運家吶子之前就會到各地農會或酒莊探訪好喝的酒品,如今他們自己設計酒標與酒廠合作,甜酒釀成了店裡的招牌。「臺灣的酒因為缺乏包裝與宣傳,較少為人知。其實臺灣是水果大國,水果酒與原民的小米酒都很值得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有了臺灣的酒,理當配上臺灣風格的料理,「臺派」是家吶子的堅持。臺式泡泡豬有高麗菜的爽口感及鹹甜調味,

古蹟好日/龍年走訪大龍峒,發現古建築的古錐樣

圖片
圖說/大龍峒保安宮。 (圖片來源: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署 ) 大龍峒,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巴琅泵社」的居住地,「巴琅泵」又名巴浪泵或大浪泵,是根據Pourompon音譯而來。大浪泵後來稱為「大隆同」,自淸代以來便是人文薈萃、文風鼎盛之地,因此又名為「大龍峒」。 大龍峒在現今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一帶,是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的臺北市舊聚落,深具歷史與文化底藴。 圖說/《康熙臺灣輿圖》中的淡水河與基隆河流域,上有大浪泵社與北投社等標 記。(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 《日日好日》No.22邀請大龍峒陳悅記家族第九代傳人陳玠甫,分享清末自福建泉州同安移民北臺灣的陳氏家族,以「悅記」商號在大龍峒興建陳悅記祖厝,進而醞釀地方文教風氣…閱讀全文▸▸▸ 老臺北新風景 同安樂以料理技藝守護東方文化 圖說/大龍峒陳悅記家族第九代傳人陳玠甫。 孔廟、保安宮、四十四崁街、史前遺址等都是大龍峒重要的文化財產,200年來的傳統建築,關乎世世代代民族的生活哲學、倫理、審美、世界觀,「素園藏書」舉辦的【龍年走訪大龍峒】帶大家感受傳統建築的精緻、溫暖和可愛。 圖說/以古建築為主題、結合茶館經營的「素園藏書」文化空間 (圖片來源: 素園藏書 ) ▋李乾朗老師畫傳統建築──深入淺出「話」孔廟 ▋ 建築大師李乾朗成為林衡道以來最具權威的臺灣傳統建築研究者。李乾朗老師將畢生所學、所聞、所見,傾囊相授,用繪畫說古建築的故事。 ═ 時間 ═ 2024.05.25(六) 10:30-12:00 ═ 地點═ 素園藏書 (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5號) ═ 對象═ 大班至小學六年級學童 ═ 費用═ 500元/人(包含專用紙、畫筆、一份傳統茶點) ═ 報名截至═ 2024.05.21(二) 中午12:00 ※詳請請洽 五月李老師帶你畫房子報名表單 圖說/【03/23李老師帶你畫房子】活動照片 (圖片來源: 素園藏書 ) ▋林嘉澍走讀大龍峒──一步一步跟著古蹟仙的足跡 ▋ 走讀達人林嘉澍,本是歐洲線資深領隊,近年來轉戰文史導覽。他導覽的精采犀利程度、舉手投足之間,頗得阿公的真傳與風采。 ═ 時間 ═ 2024.05.27(一) 13:00-16:00 ═ 地點═ 素園藏書 (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5號) ═ 費用═ 500元/人(包含素園藏書店內飲品一份) ═ 報名截至═ 2024.05.23(四) 中午12:00 ※詳請請洽 五

閱讀好日/文化部大放送,電子書免費借閱無上限!

圖片
圖說/文化部為鼓勵數位閱讀、促進出版業數位轉型,於112年9月推出「擴大推動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 (圖片來源:文化部) 《日日好日》No.27在電子書平台上線啦,日粉可以盡情購買、借閱▸▸▸ https://bit.ly/44M7b4L 「電子書計次借閱」是縣市公共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借閱服務,每次借閱將由圖書館支付出版社及創作者相應費用,但以往分配給讀者的借閱點數有限,難以滿足數位借閱實際需求。 文化部推出「擴大推動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打開電子書計次借閱點數上限,提高讀者借閱量,讓創作者獲得實際支持與收入,鼓勵持續創作;出版社也能得到一定收益,投入更多資源出版好作品;創造正循環,讀者有更多好書可以借閱。 圖說/讀者的借閱,可以帶來什麼改變? (圖片來源:文化部) 文化部的「無限計次借閱」,有同時借閱10本的限制,但完成手動歸還後就能繼續借閱下一本,可以說是電子書閱讀無上限! 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借閱入口: https://ebook.moc.gov.tw/ (目前臺北市與彰化縣尚未加入公共圖書館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 借閱步驟 Step 1. 到 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網 點選要借閱電子書的公共圖書館。 Step 2. 登入公共圖書館帳號。 Step 3. 搜尋要借閱的書籍,並點選右側文化部計次服務借閱選項,完成免費借閱。 若借閱電子書卻未開啟閱讀,將被註記。沒有開啟閱讀的電子書達5本,系統會把帳號停權,停止借閱一個月。借閱雖然無上限,但資源有限,因此務必認真看待每一次的借閱,珍惜好書! 圖說/ (圖片來源: 遠流台灣雲端書庫 ) 目前在HyRead跟遠流台灣雲端書庫都能使用「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借閱《日日好日》,歡迎大家借閱、享受優質文章,也可以透過實際購買來支持《日日好日》哦! 資料來源/ 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網

活動好日/2024穿越新北──地方量繪

圖片
圖說/ 新北市美術館(圖片來源: 新北市美術館 ) 新北市美術館(新美館)坐落新北市鶯歌區鶯歌溪與大漢溪匯流的三鶯新生地,聚焦20世紀以來現、當代藝術與視覺文化。新美館建築外觀由高低參差的垂直管狀結構組成,不同紋理壁面形成穿透的視覺效果,為觀眾創造多元的參觀體驗。 作為新美館開館前的公眾計畫,「穿越新北」自2021年啟動,今年,穿越新北以「地方量繪」為題,邀請不同專業背景的創作者、實踐者及研究者,以對話、走讀、表演、放映、展示等形式,與大眾共同描繪並感知地方與藝文生態的交織面貌。 圖說/2024穿越新北──地方量繪 (圖片來源: 新北市美術館 New Taipei City Art Museum ) 走讀踏查 ▋裝飾風景:以磁磚開啟的建築踏查  ▋ 5/18(六),14:00-15:30 集合地點│三峽行修宮(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帶領者│堀込憲二(建築學者) 本場走讀將走訪淡水從荷治、日治至戰後等不同時代的建築,一探與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卻也最容易被大眾目光所遺漏的磁磚,背後反映的文化特色、工藝技巧及美學觀念。 圖說/ 建築學者  堀込憲二( 圖片來源: 新北市美術館 New Taipei City Art Museum ) ▋踏量山林:原民蹤影的當代追尋  ▋ 5/19(日),9:30-12:00 集合地點│三峽行修宮(新北市三峽區白雞路155號) 帶領者│高俊宏(藝術家) 自然風景隱藏著人們過去留下的各種遺跡。此場將重訪日治時期以來,隘勇線、大豹社、煤業的交互蹤跡,窺見泰雅族大豹社的被迫遷移,與三峽煤礦產業的發展歷程。 圖說/ 藝術家  高俊宏( 圖片來源: 新北市美術館 New Taipei City Art Museum ) 室內講座 ▋地方傳說:故事成為理解在地的取徑  ▋ 5/25(六),14:00-16:00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 圓頂藝術空間R1(新北市鶯歌區館前路300號) 主持│黃香凝(新北市美術館展覽推廣組組長) 講者│陳飛豪(藝術家)、楊雨樵(敘事藝術家) 本場次將與觀眾一起聆聽來自不同區域的地方傳說、故事及歷史,包含講述並解析鶯歌石與石馬等民間譚文本,以及對台語唸歌經典文本《基隆七號房慘案》的重新解讀。 圖說/ 藝術家  陳飛豪( 圖片來源: 新北市美術館 New Taipei City Art Museum ) 圖說/ 敘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