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秋季號 ▋人物專訪 ▋NO.33 ・情節生成中・味境酩語 ▋ 以創作回應生活,繪藏英倫歲月裡的杯韻藝景 —— 專訪插畫家 Livia Tang
文 ·陳真諺 圖 · Livia Tang 攝影 ·林楷翔 ( 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3_P.20-21) 熱愛插畫的 Livia,總是隨手繪記周遭日常,從一杯咖啡、一張車票,到異地風景的偶然邂逅,都可能成為她的靈感起點。最初只是單純地把心情貼上私人社群,沒想到竟意外獲得共鳴。Livia語帶歡快的回憶,「有一次我畫了卡片送給朋友,他們比我想像中更珍惜,那種『心意被接住』的感覺,對我來說,遠比畫作本身還要有價值。」 向來注重生活質感的她,有著雙子座混合 INFJ的特質——好奇、細膩又愛觀察。從小養成對美感的敏銳度,讓她常能從日常裡捕捉微妙氛圍,轉化為畫紙上的筆觸。展覽、追劇、戶外跑步,是她和自己對話的方式,這些個人化的美感經驗,也逐漸累積成 Livia創作的底色。 ▲ 品飲結合創作也讓Livia收穫一票追隨者的喜愛,圖左起為橫越她持續繪記生活的精彩作品:《Yeasties Boy Earl Grey IPA》、《Kellogg’s Frosties》、《Taiwanese Mayinnaise》。 真誠入畫,引創作為心意的回聲 「真誠」是 Livia 對創作最在意的核心。她說:「不是要作品被牢記,而是希望觀者在看到的那一刻,能和畫裡的情緒相遇。」 Livia 特別提到漫畫《藍色時期》對自身的啟發:創作唯有帶著真心,作品才會持續成長。她同時敬仰英國插畫家 David Shrigley,以荒誕卻犀利的筆法折射社會議題,提醒她「畫畫不只是畫,還能是觀點與態度」。David 的作品以極簡線條,調和鮮明色彩呈現,創作隱伏著繪者對歐洲與國際局勢的觀點。社會議題貌似沈重,但透過畫作表現提供影響力,即使從微小的創作力出發,也是身為個體對社會的關懷,如此雙線交匯,也成為Livia欽佩的原因。 Livia 坦言,自己最喜歡的創作往往不是精雕細琢的,而是帶著一點不確定與隨性。「可能那些時候的我,最真實吧!」她希望觀者看到的不是「完美的插畫家」,而是能喚起共感生活起伏,有血有肉的創作者。 ▲ Livia的作品橫越初訪英國時期與疫情時代,圖左起為《消毒酒精 Isopropanol》、《HMV》。 以雙腳踏訪靈感歸途 Livia決定久居英國的契機,是她在課堂上聽一位日本學生談到英國留學的趣事。這讓她聯想起過去熟悉的英倫電影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