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記憶老建築

1.大正町、御成町、三橋町(以1922年「改正町名臺北 市街圖」為底圖,日日好日重繪)
文│ 朱禹潔圖 Kai 繪 玗茵
走在熱鬧的中山區街道上,商店林立,每每轉身進入小巷,又是另一番天地,除了驚訝於它的幽靜,巷弄中的老建築,以及老街廓的紋理,留存許多的故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今日的中山區,在清代沒有太多的發展,當時漢人主要居住於艋舺、大稻埕以及台北城內。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直到1914(大正3年),因台灣神社 的興建,日本人的市街開始向北延伸,中山北路就是當時前往神社的參拜道,稱「敕使街道」,或「御成街道」,除了街道特別寬闊,路兩旁裝設路燈,沿街區段被視為高級居住地段。 從市民大道沿著中山北路往前走,這一路彷彿回到過去的時空,該區域當時是由「大正町」(たいしょうちょう)、「御成町」(おなりちょう)、「三橋町」(みはしちょう)等組成(圖1)。

2.大正町九條通(底圖為日日好日繪製)
街道巷弄維持著當時的尺度,在大正町可細數出過去知名的九條通(圖2), 「條通」日文是道路的意思,這些高級住宅在戰後轉變為日本料理店、酒吧,成為台北人熟知的夜生活去處。繼續往北前進,中山北路兩側是御成町,知名老建築是台北之家以及蔡瑞月舞蹈教室(圖3、4),台北之家興建於1926 (昭和元年),日本時代做為米國(美國)領事館,戰後做為美國大使官邸,中美斷交後,該建物一直閒置荒廢,爾後指定為古蹟,進行修復,在當時老建築再利用的風潮下,2000年委外經營做為電影藝文空間使用。很可惜這棟建築只有外觀形式被保存,室內空間因再利用的理由,做了非常多的新設計,很難再看出舊有空間的樣貌。
3.御成町急速發展後樣貌與今日對照(以1928年 「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為底圖,日日好日重繪)

1920至1925年左右(大正時期)此區日人菁英住宅區急速發展(圖5),蔡瑞月舞蹈教室是這區保存下來的日式宿舍代表,興建於1925(大正14)年左右。日本時代依照「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分配官舍的基地面積與建築面積,建築型態依官等,分成獨棟、雙拼、四連棟等3類,又分為高等官舍和判任官舍。從老地圖判斷,這區塊至少有雙拼和四連棟兩種類型,該教室原是連棟式的判任官等級宿舍。該建築的保存,是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史上的重要事件,1994年因台北捷運行控中心計畫,欲將之拆除,在藝文界人士支持與抗爭下,1999年指定為市定古蹟,但是3天後卻遭人縱火,只有前院入口部份損害較輕微,其餘火損嚴重,所剩無幾。因相關團體陳情,2003年重建核心建築體。相較於現今「文化資產保存法」中的「暫定古蹟」,避免指定為古蹟的前後,遭人蓄意破壞,此事件足以見得當時文化資產保存力量的薄弱之處。

左圖台北之家(台北光點)右圖蔡瑞月舞蹈教室

有時間的週末,常常自己一個人走在此區,隨手翻閱老地圖,按圖索驥,總會找到留存下來的老建築,或許已經變成咖啡店、服飾店或住家等等。推薦喜歡老建築的朋友,花一個下午,來這裡走走,體驗充滿驚奇的小旅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春季號 ▋咖啡連載 ▋珈琲寶山店主 蔡育庭 - 在水泥叢林裡孕育一座珈琲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