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南部特輯/百年打鐵老舖

圖‧炯良 文‧Kai


一頂斗笠、百年老房,匡啷、匡啷清脆打鐵聲響,六代傳承「泉利打鐵舖」長遠久存,座落臺南鹽水區昔稱「四月津」。 台灣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代表了清代四大繁榮都市。月津,因河道形狀彎曲宛如新月而命名,在清代時河運發達,是船隻在八掌溪流域的重要港口,曾繁榮過,而今光環卸下,留下舊埕的一磚一瓦。相較起外圍街道的新時代感,彎入橋南街時光倒轉,這條街上當年小販林立,能夠站立屹立不搖的店家卻也所剩無幾。





「泉利打鐵舖」老當家「李一男」老師傅看盡街道起起落落,不變是頭上那頂斗笠,還有勤奮叫賣鐵器的身影。老一輩總能將工作視為生命之重,認份且珍惜有工做的日子,七十幾歲日日仍舊在店舖內打鐵。李家代代皆單傳,老祖先有獨特見解,為避免兄弟鬩牆一分為二,認為技藝一代只傳一子可良性循環。如何選擇適合的傳承者需要觀察力來判斷,不是你想學就會教,全憑天賦與毅力,李一男老師傅就是有這樣的特質,扛起家族血脈,至今每天開店,365天僅休息3日,新年期間難得脫下斗笠享受清閒的日子。





笑著問老師傅為什麼堅持要戴斗笠,難道大熱天的不嫌悶,他老人家靦腆說著一件當年的趣事,原來有一回老師傅脫下斗笠,路過要前往買鐵器的人看著老師傅, 緊接著問說今天打鐵的老闆不在嗎?他趕緊拿起斗笠戴上,至此之後成為註冊商標。打鐵舖不單單賣刀具,店內還有日本劍與傳統鋤頭與犁田農具,一把刀最快要打上六小時,粗胚整天也只能產出三十幾把,這還是全家人共同努力的心血。生意沒有分好壞日,幾乎天天都要鑄造,全台僅剩三間老鐵店跟泉利打鐵舖堅持著,手工打比較有信用,不是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而是捨不得捨棄這家中獨傳絕學。





鐵鋪沒有想像中來得那麼滾燙,由福州杉木造的屋子,剛踏入時有些涼爽,裡頭隨手一個器具都有幾十年的歷史。走進時光迴廊,歷史博物館中所展示的器具,活生生的蹦出眼前,熱爐後不一會兒房內充滿煤氣,就連閉氣都還能聞到,炙熱的高溫升起,光是熱爐一個動作就花上十來分鐘。打鐵水必須從古井汲取午時水,午時水為至陽之水,陽剛之氣會使打造出來的鐵具更加堅硬、鋒利,守著先人的傳統不忘本,鐵片上滴落的汗漬與倒影,流著代代李家人的血統。




真正的實力隱藏在鄉野間,老一輩草根般韌性是學不來的,他們的固執不完全沒道理。有時候就是這股執拗讓台灣多了文化得以保存,走到橋南街別忘了跟這位健談的老師傅打招呼,紅磚路上隨處都是國寶級古蹟。

泉利鐵店
台南市鹽水區橋南街8號 
06 - 652 - 462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春季號 ▋咖啡連載 ▋珈琲寶山店主 蔡育庭 - 在水泥叢林裡孕育一座珈琲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