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0的文章

掌上的老屋風情!「老屋元素悠遊卡」融入鐵花窗、馬賽克磁磚 鏤空和透明設計凸顯建築特色 

圖片
台灣傳統建築時常可見兼具防盜機能,以及樣式精緻的花窗,或可見圖案精美的馬賽克磁磚,隨著復古風潮漸興,也相應出現結合復古元素的設計作品。致力於重現舊時代風情的「老屋顏工作室」,繼去年與悠遊卡公司合作「旅行台灣」包括大稻埕、九份的主題悠遊卡,今年再度設計「老屋元素」悠遊卡,透過鏤空、透明的手法,再現鐵窗花和馬賽克磁磚的美好風貌。 老屋顏工作室擅長以老屋元素融入日常用品,創辦人 辛永勝、楊朝景 從 2013 年 陸續於台南旅行,因此注意到當地多樣化的老屋建築風情,「於是我們決定開始收集鐵窗花,欄杆、水泥磚、馬賽克瓷磚樣式,並記錄下各式造型與時期的老房子外觀。」對團隊來說,這些元素的時代並不遠,卻因為建築材料的改變與工法的進步等因素,在時代洪流中快速消失,然而現代建材精準的尺寸、筆直的線條,卻也讓建築少了趣味。 悠遊卡公司近年推出許多聯名商品,如今也和老屋顏延續旅行台灣主題,推出「老屋元素」悠遊卡,呈現鐵窗花與馬賽克磁磚的色彩,四種款式包括阿嬤家浴缸、轉角柑仔店、菊和蔓,即日起都能在四大超商購買,透過日常用品就能感受台灣在地文化與歷史。 圖片來源_老屋顏 內文_許羽君      

再見2020/走訪「台灣光環境獎」得獎作品 司馬庫斯部落、台南河樂廣場、大溪光廊道將光影藝術融入生活 

圖片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希望建構起光與文化藝術的平台,以探討光的人文內涵,自 2018 年起舉辦「台灣光環境獎」計畫,對象包含政府部門或民間單位設計的公共設施、環境空間照明作品,讓光環境設計得以融入生活。 2020 年,全球在疫情籠罩下,生活、產業各個面向皆恍若陷入無盡的黑暗,在即將邁向新年的這一天,《日日好日》集結國內得獎的光環境設計作品,來年嘗試偏離兩點一線的生活軌道,遊歷這五個作品的所在地,也許能感受黑夜裡更加耀眼的微光。   今年由「總統府」、「河樂廣場」、「大溪歷史光廊道」與「 LIGHTWELL 空間藝術裝置」脫穎而出,獲得台灣光環境獎;而「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以無藍害類燭光 OLED 燈降低生態衝擊、實踐環境永續,獲評審團特別獎。 總統府 1999 年即有建築照明規劃的「總統府」,因歷時久遠幾乎無備品可供應維修,傳統燈具亦不符合當今節能觀念下,因此,於去年展開新的照明美化更新計畫。照明設計師陳宇晃表示,總統府照明最大挑戰,來自古蹟建築的諸多限制,新裝設的燈具必須在原有的位置下,重新賦予新的風貌。 儘管如此照明設計仍具有高規格的思考,除了總統府建築外,也將景福門、凱道周圍的光環境納入,重新調整彼此之間亮度的比重關係,使博愛特區街廓的亮度更趨協調。而加入智能的調光系統,以天文時鐘操作,使總統府的燈光隨自然天色而變換場景,有更多層次的表情。 河樂廣場 老舊空間新生的「河樂廣場」,照明設計師洪立涵則是挑戰以最精簡的燈具形式,呈現豐富多變的空間樣貌;從廣場的上層到下層,分別以扶手燈光、投射燈、香菇狀矮燈及太陽能燈,巧妙自然地畫出廣場的基地範圍,以及人造潟湖有機曲線的多變空間。 大溪歷史光廊道 「大溪歷史光廊道」為一條歷史文化廊道,由壹號館、公會堂、蔣公行館、武德殿等歷史建築群所組成。月河燈光設計團隊透過燈光凸顯建築山牆、屋脊等細節之美,以室內泛光手法,營造出屋內人與文化的溫度,運用親切、生活感的光環境,展現在地的人文底蘊;並透過減光及低尺度等設計,呼應動植物的作息,不影響自然星空,透過光將歷史建築與自然環境,融合為人與自然共存的空間。 LIGHTWELL 空間藝術裝置 「 LIGHTWELL 空間藝術裝置」位於一棟老宅改建的商業空間中,業主拆除原本為獲得更多空間卻遮蔽了建物特色的裝潢結構,使老宅的天井重見天日,整棟建築...

宜蘭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展到明年!11組作品轉譯在地意象 小農市集、體驗活動度過鄉村生活

圖片
  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 原先為農田、私有地,為了帶動宜蘭濱海地區成為大壯遊憩廊道,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邀請國內知名建築師黃聲遠的「田中央」團隊設計園區,也在 2018 年 4 月底正式開幕,今年如期舉辦第二屆「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邀請 11 組國內外藝術家和團隊,以「看見壯圍」為主題進行現地創作,藉此發掘、詮釋在地特色 。 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區佔地4.5公頃,田中央團隊 以「空出谷地,看見沙丘」為核心概念規劃園區設計,從戶外延伸至建築本體,充分融入宜蘭在地自然元素,呈現沙丘地景風貌、沙穴建築空間營造,走在園區中,有寧靜的鄉村田野,另一側則是綠意池水倒映著綿延的林投樹樹梢,眼前還有起伏廣大沙丘景色,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   今年「壯圍沙丘地景藝術節」共有 11 組作品,其中 9 組作品有禹禹藝術工作室的作品《嶼》,為本次的地景藝術的入口意象,以早期漢人進入宜蘭開墾,發展出「民壯圍堡」為發想,衍伸出圍繞的海流堡壘意象;哈拿 ‧ 葛琉《迴》、林靖格《風的季節》、潘勁瑞《海韻》等三位藝術家,則透過竹編轉譯壯圍的海風、浪花等意象;另外,法國籍藝術家 Fiona 《海洋和諧》、來自藏族的歐舟《泡風景-傾聽龜島與蛇丘的對話》、陳建智《風之憶》,團隊共感地景《丘.界》,以及陳宣誠與中原大學學生《丘.迴》,透過互動,可以感受到作品與壯圍農田環境的對話。 禹禹藝術工作室的作品《嶼》   潘勁瑞《海韻》 林靖格《風的季節》 此外,也邀及荒野保護協會藝術家志工林勇任創作的《鯨愛 Taiwan 》,傳達愛護海洋理念,另外,為了行銷宜蘭天然植物染,也交由在地畫家邱憲章打造《色漾》,從晾布架的概念發想,以孟宗竹搭出高、寬 7 米、深 2 米 5 的竹架,而為考量在戶外的長久性,應用現代數位版畫噴繪,在透風渗水性佳的布料上,複製宜蘭染所染出的花色,在空曠的沙埔上迎風飄揚。   陳建智《風之憶》 藏族藝術家歐舟《泡風景-傾聽龜島與蛇丘的對話》 在地畫家邱憲章《色漾》 展覽從一路延續至明年 2 月 28 日,除可欣賞地景藝術作品外,還有辦理小農市集和在地體驗集客活動,例如沙灘瑜珈、沙丘電影院及在地社區導覽等,透過多樣化的參與方式,體驗到不一樣的鄉村慢活生活。 照片與資料來源_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 內文_許羽君

「宮崎駿經典」重返大銀幕計畫公開 《龍貓》明年1月確定上映 

圖片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最廣為人知的經典之作《龍貓》,動畫電影累計超過 10 億票房,是七、八年級生的童年記憶,不論是主題曲「豆豆龍」,或是文案「無論多麼困難,也要繼續前行」,展現了宮崎駿電影作品,總能帶給觀眾希望與勇氣的魅力。過去多以影展形式在國內呈現的《龍貓》,這次趁著寒假期間將於 2021 年 1 月 29 日首度重返戲院。 明年 《天空之城》、 《神隱少女》接力上映 今年 9 月底,甲上娛樂 表示為「吉卜力工作室」在台灣的獨家發行片商,要將國內熱門作品包括《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魔法公主》,以及從未正式在台灣上映的《龍貓》、《天空之城》、《風之谷》、《魔女宅急便》等,共計 21 部作品將重返大銀幕,甲上目前也已經透露明年片單表示, 暑假會有《天空之城》 35 周年紀念版,聖誕節則預計推出《神隱少女》 20 周年紀念版,屆時也會有預售套票及特典、贈品,兼具收藏功能。 《龍貓》啟發皮克斯動畫 動畫電影《龍貓》也曾對皮克斯動畫帶來啟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創始人約翰拉薩特曾表示,「每當我們陷入皮克斯或迪士尼的困境時,我都會放上一、兩部宮崎駿電影,只為了再次激發我們的靈感。」也透露《龍貓》是他一生中最喜歡的電影之一。為了向《龍貓》致敬,可在《玩具總動員 3 》中看見「龍貓娃娃」客串演出而《腦筋急轉彎》的導演彼特達克特也讚賞:「在《龍貓》片中公車站等車那段戲,像是水滴、青蛙等等小細節反而成為吸引觀眾目光的焦點,我們也在《天外奇蹟》中嘗試做到這一點。」 《龍貓》故事講述小月、小梅兩姊妹跟著爸爸一起搬到郊外居住,準備迎接即將出院的母親,那個被戲稱「鬼屋」的新家發生許多神奇的事,包含會突然四散逃走的灰塵精靈,以及神祕的龍貓與貓巴士。有一天,小梅在與姊姊小月吵架後失蹤了,小月只能尋求龍貓的幫助,展開一場尋找妹妹的奇幻冒險。 內文_許羽君 資料與照片來源_甲上娛樂

故宮《經典之美》展結合AI、8K高解析影像!打造18公尺「海底隧道」 坐進梵谷「星空下的咖啡館」

圖片
  國立故宮博物院策畫「經典之美 — 故宮數位印象展」,即日起至明年 3 月 7 日於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開展,此次展覽主打亮點以結合 5G 訊號、 AI 、 8K 數位科技及全台最長的互動海底隧道,拓展發現故宮經典之美的新取徑。 此次展覽首創 18 公尺長的「海錯互動隧道」,打造虛實整合的水族奇幻世界,探索海洋生物的古今圖像。另首度以「走入畫中」的體感互動裝置,彷彿穿越至宋代感受《谿山行旅圖》,以及「神遊富春江 VR 」,以人工智慧技術萃取塞尚、莫內、梵谷作品中色調與創作特徵,還有全新製作「富春印象」沉浸式互動劇場,讓觀眾徜徉於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多層次的視覺饗宴。 展覽共分成六大展區包括「主題:水中藝想」、「構成:山水新境」、「風格:富春印象」、「故事:錯視奇珍」、「色彩:藝遊空間」、「美學再想像:故宮文創」等處。展覽脈絡以美學賞析為出發,討論現代如何透過 AI 人工智慧與 8K 高解析影像技術,探索故宮文物的「經典之美」,並試著呼應美感學習構面,好比色彩、比例、質感、結構、構造、構成,以及文物賞析觀點,像是裝裱、主題、意境、故事、技法、風格等,以展覽敘事空間作為美感探索的起點,發掘心中經典逸品印象,撰寫屬於自己的美感故事。   【經典之美 — 故宮數位印象展】 時間:即日起至 2021年03月07日 地點: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覽室 A

2021年「元旦連假提案」!北中南藝文表演 坐遊艇看燈光秀、超萌熊貓「圓寶」首亮相

圖片
    台北七大藝術裝置 「臺北最 High 新年城 -2021 跨年活動」除有跨年演唱會,也設有 7 大藝術裝置及燈飾,範圍包括內湖區大湖公園、中正區北門廣場、松山區民生公園、大同區永樂廣場、大安區永康公園、士林區天母運動公園、信義區東門廣場,即日起至 2021 年 1 月 1 日每晚 5 點同步點亮,跨年活動強調「相聚」的彌足珍貴,整體裝置與燈飾邀請,連續 3 年獲邀參展荷蘭阿姆斯特丹燈光藝術節的「有用主張」擔任設計統籌。 北市政府東門廣場設寬11公尺、高6.5公尺的「微笑方舟」,眼睛部分以240顆燈泡組合而成,夜晚時可以透過拍手聲響與它互動,另外市府周邊以LED燈設計五種不同主題的燈區。 內湖區大湖公園的 漂浮式「青青草原」,挖空設計可以踩著踏板從綠意滿滿的漂浮草原探出頭來,夜晚嵌有LED燈條的裝置,形成由上往下照射的閃亮光帶。 永樂廣場的裝置物「永樂桃花源」,使用木作板雕刻出花、鳥、動物及孩童的立體圖樣,並以永樂市場特有的布料點綴,360度的環型設計從各個角度都能看見不同驚喜。 高雄坐遊艇看海上舞台、綿延 3 公里市集 今年適逢打狗更名高雄滿 100 年之際,為此高雄策畫「 2021 高雄跨百光年」活動,除了海上舞台、蓬萊舞台、高流舞台等三場跨年演唱會,系列活動包括點燈活動、音樂展演、市集等活動也延續至元旦假期。 點燈活動「跨百光年」共有 8 大場景、 3 大舞台,以海、陸、空三面來呈現不同的高雄港都,以位於愛河灣的海上舞台為主場景,光束射向天際閃耀著不同顏色的光芒。另於 愛河 出海口旁的大元國際大樓,從 12 月 24 日起至 2021 年 1 月 3 日將化為「百年視窗」,用老照片穿梭時空、追憶過往,訴說百年來高雄發生的重要故事。 而「海上舞台」除了跨年當晚演出,另也配合聖誕節從 12 月 24 日、 12 月 26 日至 12 月 30 日搶先開唱, 2021 年 1 月 1 日元旦當晚至 1 月 3 日也有演出,活動期間文化遊艇也將開設專線航班,提供民眾零距離接觸海上舞台的機會。 文化遊艇有日間和夜間票、能登上海上舞台,或欣賞跨百光年燈光秀,可至 文化遊艇 官網 或 Klook 。 高雄輕軌即日起推出 「鏡百銀河系」列車,以「高雄一百」標誌與「跨百光年」主視覺為基底設計外觀,乘車可至乘車可至跨年每個舞台。 「...

《年記》系列精選「1960~1975年代舊照」!作者一看老照片「發現了家人」 一併收錄60年前懷舊廣告、代表記事 

圖片
致力於剪輯老報紙精萃的「報時光」與尖端出版社聯合推出《年記》系列書籍,從 1960 ~ 1975 年每個年份挑選 30 組具有「時代感」的老照片,並邀請當年出生的作家撰文,最終編輯成 16 本「老照片新文集」,從一千萬張新聞照片中挑選出的每張老照片,歷經數十年時間,能再次展現實屬不易。 ▲1960-1975《年記》全系列十六冊。 16位作者包含相聲大師馮翊綱、懷舊達人張哲生、出版多本暢銷書的導演李鼎、童書、青少年讀物作家王淑芬、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楊翠、文壇知名作家郝譽翔、凌性傑、李長青等人。 從 2020 年回顧歷史,也赫然發現, 1960 年正是上一個庚子年,而發生在今年的大事件之一,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東京奧運停辦,原來史上竟有三次停辦奧運的記錄。此外,現代人難以想像的「養女向養女協會哭訴陳情」、「急售兒女、治療老婆」彷彿電影情節,都在當時社會真實發生。 書中也記錄不少已經消失卻又在近年受到關注的事物,包括「中華商場」在系列作品裡,就以不同視角與切入點,出現不下十次。還有已拆除的臺北市中華路陸橋、西門圓環,透過年記可看到當時的繁華與興盛。 書中並收錄具有懷舊氛圍十足的老報廣告,近六十年前的隆鼻和壯陽廣告,還有知名影星鄧麗君、奧黛麗赫本、凌波等人的廣代代言。另外「這一年有什麼誕生了」收錄了當年具代表性的的新生事物,讓那些令人留戀令人懷念的美好時光,重新躍然紙上。 1972年的中華商場。照片來源_ 《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張哲生》。 1970年纜車婚禮。照片來源_ 《年記1970:原來是今日/李鼎》。 1960-1975《年記》中精選許多報紙廣告圖畫,像是百年歷史老品牌明星花露水。 老照片 或許是底片翻攝或相紙掃描,帶有略為泛黃的色彩、斑點或刮痕等歲月痕跡,卻都真實地記錄了當下那一刻的時空,透過大面積留白並搭配簡潔的設計感,力求完整展現每張照片的狀態。   內頁採用韓國進口厚磅美術紙,印刷後每張內頁皆以水光加工保護紙張與畫面。內書封以厚灰紙版帶出濃厚的復古感,書衣的設計,圖騰從日常中取材,並以雙色的撞色視覺感,展現時間與空間各自獨立又互相融合的概念。 《年記1961:誰在路上走著/王淑芬》。 1961出生的王淑芬,這一年是第一個人類進入太空,開啟空間上的更大自由;同時間,柏林圍牆卻開始建造。她寫下「人類的矛盾與兩難,往往是自找。」如此註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