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Is This Ageist? 美國行動作家讓跨世代的年齡焦慮跨國現形
當上了年紀的好友不敢公開提起他們認識多久,回味共同經歷的往事老是要為避免彰顯年齡略作修飾;當男性和女性感覺被迫在線上約會網站謊報年齡;當人們對於公車上有人好心讓座感到生氣,不難發現年齡歧視早已無所不在隱於周邊,以持續的訊息和意識轟炸著我們。
(圖片來源/unsplash_Avatar of user bennett tobias bennett tobias @bwtobias bennett tobias.Available for hire)
電視、醫院、旅館,晚宴和地鐵上的廣告看板持續出現著,「你應該害怕變老」「變老是件可怕的事情。」年齡歧視的誕生存在於我們未經思考就吸收的訊息,將不再年輕的人放逐到社會邊緣的每個領域。在未來誰也無法逃脫的老化步伐中,我們以言語、社交訊息的複製貼上,讓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恣意展現,卻也把自己逐漸變成麻木不覺的隱形共謀...。
▎ 作者簡介 ▎
艾希頓‧亞普懷特(Ashton Applewhite)
作家、行動主義者,也是《紐約時報》《紐約客》雜誌、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美國老齡學會公認的年齡歧視專家,撰寫本書同名部落格This Chair Rocks,以及同主題部落格Yo, Is This Ageist?(唷,這是不是年齡歧視?),也在《哈潑雜誌》《花花公子》《紐約時報》撰文;四處演講,足跡從TED會場到聯合國。二○一六年,入選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台網站Next Avenue年度五十大影響人物。
▎更多內文精選 ▎
經濟依賴鮮少是單向的。更多的資源總是一直從年長的世代流向相對年輕的世代,而非反過來。熟齡者提供給我們的照顧,和他們得到的一樣多或者更多,而且七十五歲以上的人比年輕人花費更多時間照顧特定的人,通常是丈夫。
二○一二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提出報告,發現每十個美國兒童中,就有一個與祖父或祖母同住,最常見是在祖父母家中接受照顧。許多嘉惠老年人的計畫,同樣使年輕人受益,例如社會福利和醫療保險給付,讓子女忙著撫養自己孩子的老年人能自足。在薪資停滯不前和學費漲價的年代,有愈來愈多熟齡者幫助孫兒支付大學學費。
(圖片來源/unsplash_Sincerely Media.Available for hire)
家庭畢竟是由多重世代所組成。當住房和工作市場的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時,每個人都要受苦:千禧世代中無業的「回力鏢世代」與父母同住,他們的「三明治」父母擔負賺錢養家、照顧老小的大部分責任,而在更加長壽的世界,甚至有「總匯三明治」世代的成年人,他們必須照顧孫子女,幫助子女,往往還得照顧自己九十多歲的親人。
儘管這種協助是無酬的,但具有經濟價值,並且讓其他人得以從事有酬的工作。正因如此,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報告〈關於老化中的美國的事實與虛構之事〉斷定沒有證據顯示「在老年的應得權利上存在著重大的世代衝突。事實上,情況似乎正好相反。」
另一個錯誤的二分法是熟齡者奪走年輕人的工作。當工作稀缺時,在最嚴格的意義上這是真的,但不同世代的人很少競爭相同的工作。二○一二年皮尤研究中心另一項針對近四十年就業率所做的研究發現,年輕人和熟齡者的就業率實際上是正相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