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3的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 由心探外 超渡外眾期待 觸求真實內在的清朗晨昏

圖片
「所有人想要尋求生命的解答,並非加入組織,更不是尋求外面的大師,而是走往自己的內心!」——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文.李書嫻 攝影.張湘羚 場地協力.秀泰集團 / 秀咖啡(欣欣秀泰店) (紙本訪談請見No.26 紙本雜誌P.4) 才入錄音間,臨床心理師洪培芸隨即用家常問候溫起一室暖意,按下開錄旋鈕一瞬,話語飛快流淌在琥珀燈色籠罩的麥克風前。出生鳳山,家裡的資源多輸入於鎮日揮汗,忙於工地的父親。老爸在家的日子,如部分亞洲傳統家庭的父輩角色,話一出口多成了管教,權威的話底即使藏著關愛,卻接觸不了子女最深層,渴望被同理的心聲。 線上收聽人物專訪Podcast >> https://shorturl.at/6QtRR 「那時洪爸最傷害我的一句話是:『就是因為你們沒生小孩!』我當時為此氣到整整一年都不想和他說話」,面前的洪培芸,氣韻清朗、妝感透亮,八年前的分離風暴看似不曾襲擾她分毫,很難想見當時的她幾度尋遍新住所無望,在半月內的限時搬遷令下,曾蹲躲在臺北車站的大廳泫然欲泣的模樣,「若說父母對我的教養是父權下的結果,我的哥哥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裡,他們給我最好的禮物。」 「要哭,也要邊跑邊哭!」 兄長相偕著她坐進車廂,如同人生疊影,與一站又一站的風景快速別過,兄妹對話不多,但其中一句:「你可是洪培芸!會這麼容易被打倒?」讓天生硬骨的她緩慢蓄起了生氣,進而轉將怒氣與委屈投進瑜珈的柔軟裡。晨間七點半,洪培芸準時出現在瑜珈墊上,時而感受心緒的不平成為腿肱若水的曲折,流動間很快化進下一波用核心與吐納撐起,如鷹的優雅姿態。「還有閱讀,當時我的周遭多是懷著待嫁女兒心的同伴們,找不到指引,我只能向書裡的前輩求教。」 逃避、閃躲,無處發洩的情緒像洪流從心閘出逃,沖刷著由理智構建出的浮島,高張後平息的狀態就像暫時上了岸,問起「調適」從她的眼光看去如何解讀,洪培芸提出一套組合公式:「調適=允許+臣服+行動」,當發覺自己混雜著震驚、悲憤、困惑與不解,看懂這樣的情緒出現,允許流動,不再與之對抗。臣服後,接續產生的行動才開始了調適的進程。不過說來容易,重生的過程就像赤裸把過往的認知、想法層層擊潰,「親密關係的結束真正象徵的是,你失去了一個家人、一個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是過程裡最需要花時間面對、沈澱和轉化的一關。」 看似走向友善包容的臺灣社會,對於離婚者的標籤依然緊緊依隨,談起這一切,洪培芸早能笑看...

日日好書 / 當建築師成為都市偵探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都市偵探李清志的台灣建築迷走》

圖片
  五個旅行能量:遺忘、療癒、迷走、朝聖、再生 在熟悉又陌生的母親土地上,找回探索世界的能力    ▋簡介 什麼是台灣建築「迷走」?   「迷走」這個字來自於日文,原意是「迷路、迷航」或是「陷入困境」的意思。   迷走的狀態,讓你不得不放棄原本理性的規劃,只能好好享受當下,在迷走中細細品味你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這幾年的疫情,的確讓我們有如置身「迷走」的狀態,我們所有的美好計畫、所有的宏偉理想都被摧毀,我們雖然想做困獸之鬥,卻終究不敵疫情的鋪天蓋地,最後我們只好守住自己的家,守住自己小小的幸福。     李清志老師開始在台灣這塊自己生長的土地,進行建築的觀察。他說:     所謂的「建築觀察」並只不是針對建築物的觀察,而是關於我們居住的空間、生活環境,以及衍生出的空間文化之觀察與探討,我對台灣的空間環境,過去並未真正完整地去檢視或考察,因此整個台灣建築空間,對我而言,只是片斷而零碎的記憶與印象,是一種迷宮的狀態,因此以「迷走」來形容我的台灣建築觀察,其實是頗為貼切的。     本書以台灣城鎮建築旅行為主題,由「都市偵探李清志」領路,領讀者走進家鄉各地的四十座名建物,迷失流連在各地獨有的人情場域風景裡,不僅由建築大師分析建物的賞析重點,分享建築名家的觀察和洞悉,同時更在走進我們家鄉各地的勘查中,一起打開探索世界的能力,這次就在我們自己的土地,找回別人遠道而來的日常風景,重獲旅行的意義。    ▋作者介紹    【李清志】     建築學者、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美國密西根大學(Ann Arbor)建築碩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商業周刊》建築專欄作家。台北BRAVO FM91.3電台「建築新樂園」節目主持人。以都市偵探自許,喜歡遊走不同城市,觀察並探討建築空間文化。2019年獲得廣播金鐘獎「藝文節目獎」及「藝文節目主持人獎」。     【著作】   2023《大叔Ojisan on the Road》、2021《怪獸大阪》、2019《東京未來派》1&2、2018《美感京都:李清志的京都美學》、2016《靈魂的場所:一個人的獨處空間讀本》、2015《新天堂美術館》、2014《旅行的速度》、2013《吃建築》、2010《島嶼建築迷宮...

日日愛閱讀 / 她用觸碰和香氣療癒病體 深入偏鄉 《三個深呼吸》 記按摩背後「無聲的工作」 芳療師與那些循香而癒的動人故事

圖片
 「芳療師的手,是意念的延伸。」 她帶著精油前往災後現場, 踏入病房、深入偏鄉。 她觸碰人們各種病痛的身軀, 提供的是芳療,是膚慰。 (圖片來源/unsplash.com-photos-In collaboration with Daiga Ellaby) ▋簡介   一位華文系畢業,把香氣帶進人間現場的年輕臨床芳療師,記按摩背後「無聲的工作」,與療程床上身心靈受了傷的人們。   維持呼吸,專注凝神。   我記起這些手曾和我彼此交握,   此刻我們又再次待在共同的香氣之中──     避難收容中心裡,動刀數十次的阿嬤在施以精油撫滑觸碰後,像隻撒嬌的小貓,嚷著:「好舒服啊,好久沒有這麼舒服啊……」殯儀館裡,一位兒子在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中驟逝的母親,在按摩中長嘆口氣,瞬間,她全身的重量也隨這口氣掉了下來。     躺到療程床上的,還有大腦失智、身體仍存著戰爭記憶的阿公,隨時戒備著的阿姨,背負眾多案家重責的社工們;也有顛覆偏鄉老人印象,開懷吟唱作樂的原住民老人家……     2018年花蓮發生大地震,十多人死亡、傷者無數,23歲的鄭育慧以志工身分跟隨臺東聖母醫院芳療團隊來到避難收容中心。失眠多日的受災戶,在短短十分鐘的按摩中熟睡了,原本緊繃不安的現場,飄散著植物的芬芳。     鄭育慧隨後考取國際芳療師認證,進入醫院、深入偏鄉,為臨終病人解放腫脹不堪的四肢。飽受體膚之苦的長者與終年疲累的社工、家庭照顧者也是她按摩的對象──這些人都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機會在肌膚的觸碰裡感受被人呵護的安全感。     本書為2023年後山文學獎年度新人獎得獎作品,鄭育慧以謙卑自省、帶生死哲思與人文關懷的眼光,書寫她長期服務於臺東,與身體、生命、氣味對話的故事。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Ion Ceban @ionelceban) ▋作者介紹-鄭育慧   1994年生,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英國IFA國際芳療師協會認證芳療師。   熱愛觀察生態,尤其著迷賞鳥,偶爾兼職鳥類調查員。散步習慣戴著望遠鏡,也喜歡瑜珈、閱讀和畫畫。   2018年任職於臺東聖母醫院至今,時常往返各部落實踐全人綠色照護,關注人如何在自然環境中回歸身心靈的安適和諧。   曾獲第18屆奇萊文學獎散文組首獎、2019年後山文...

▋2023 秋季號 ▋日日真(徵)心事 ▋不再迷失!成就更自在的生活與感情關係

圖片
2023年秋季,日日好日以「嚐徉島嶼」為題,路循文化路徑落下的線索,提取存於集體感官裡,我們重要的臺灣味記憶。 而在此次「日日真(徵)心事」單元,我們蒐集挑選2道讀者提問,邀請本期人物下凡來解答,帶大家一同面對各種生活上的疑難雜症! ▋日日(徵)心事,徵集你的日常煩惱: https://reurl.cc/7RXgQN

▋2023 秋季號 ▋特色專欄 ▋關於離別,如何走出那段失戀的日子?

圖片
插畫.YANG 人類的情感總是複雜,在愛情中,更是教人嚐遍酸甜苦辣。而面對失戀的時日,那些心碎的思緒又該如何收拾撿回? 唱片行老闆為來客挑選符合心境的作品、作家透過文字筆觸療癒人心、樂團主唱為歌頌出人們的心聲;三人各自吐露愛情的滋味,以及面對失去時的心理調適,彷彿在感情的荒原中,另闢了一條名為心靈成長的蹊徑。 還是要相信愛情啊!樂迷們 ── 哲修(失戀排行榜唱片行主理人 ) ▲失戀排行榜唱片行主理人 哲修 以「失戀排行榜」為店名,出自於對英國作家 Nick Hornby 同名小說的著迷。以前就非常中二的下定決心,哪天若腦洞大開真的開了唱片行,那麼非得用這名字不可! あの日 あの時 あの場所で 君に會えなかったら 僕等は いつまでも 見知らぬ二人のまま (如果那天、那時間、那個地點我沒有遇見你/ 我們將會是永遠互不相識的陌生人) ── 小田和正〈愛情故事突然發生〉 或許因為店名與人設,此處成為不少懷抱心事、執意傾訴的樂迷的徘徊空間,他們不是在失戀、就是在前往失戀的路上。 失戀排行榜成立兩年多,始終不缺光怪陸離的事件發生,這也源於樂迷願意吐露表白。比如每年七夕固定舉辦的「暈船故事比賽」、IG上頗多迴響的「告白現場」等,切實反映人們的戀貪喜樂與情慾癡嗔。雖然不是什麼平行時空,但著實是場有趣的邂逅。 於是我想說:音樂像感情,唱片如人生。 許多人會在店裡點播警世意味濃厚〈還是要相信愛情啊混蛋們〉,聽著聽著,總也得到了些深刻體會 —— 或許曾遭遇的暈船劇情,有如走馬聽花的廉價芭樂歌,或許所有失戀故事多半突然發生;然而,總有一天你會在某間唱片行,找到屬於自己的歌。 那是你所追求的黯然銷魂 soulmate,一捲遺世獨立、宛如天籟的絕版 tape。 ▲失戀排行榜是位於臺北市大安區的唱片行X獨立書店

▋2023 秋季號 ▋好日連載 ▋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 創辦人 游子毅 - 一窺配方奧義 探索咖啡杯中的化學實驗

圖片
文.蔡詠全 攝影.石育安 晨光和煦,在繁忙的松山機場一帶,不少上班族拎著公事包準備工作。而此時在巷弄間的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 亮起標有「實驗中」字樣的招牌燈,用精準的比例與調製技法,沖泡香醇的咖啡,開啟人們幸福的一天。 ▲游子毅2014年時創立了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 秉持實驗精神,一品咖啡奧妙 「咖啡也是種食品科學,像是所謂的咖啡香氣(Aroma of coffee),我們能先行了解一些基礎化學式,對咖啡的理解會更容易。」 啜飲聲此起彼落,採訪當日,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創辦人游子毅正好在向員工們傳授「杯測」鑑定法。 ▲進行杯測時,需要仔細嗅聞咖啡的氣味 化學系出身的他,大學時便開始在咖啡店工作,曾在業界知名的芭蕾咖啡、德佈咖啡歷練,鍛造出敏銳味覺與技法,在星巴克擔任值班經理時,也培養起許多管理思維;最後結合了自身知識力量,為城市打造一間咖啡實驗室,鑽研配方組合,致力於接引咖啡愛好者走進這方廣闊的香醇世界。 ▲店內有許多實驗相關的陳設,與游子毅化學系出身的背景有所呼應 何謂好咖啡? 不同於其他咖啡師,游子毅也常任評審一職,曾現身於臺灣、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國際賽事,此外更是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證的義式咖啡師訓練員暨發證考官。 「學生時期我也曾當過參賽者,當時拿出很有自信的作品,名次卻不是很理想。當刻我開始思考評審為何不喜歡?他們對好喝的定義又是什麼?」每個人對咖啡都有不同的詮釋,而評審需要在短時間內評鑑大量作品,考核過程嚴謹,更重視評鑑力及客觀判斷。 ▲游子毅樂於教學分享,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將邁入不惑之年的游子毅,精闢地直指不論是哪種咖啡,基本上都是先分辨味覺屬性,然後辨識風味,進而再細部解析。「手法的運用很重要!假若換了一張濾紙,更能展現咖啡師欲傳達的柑橘甜度,這塊細節的調整,評審也能觀察出選手的用心。」未必昂貴的用料就等於好,他點明作品的想法與意念更為重要,能否進一步帶出品飲的深度也是關鍵。 ▲每一杯咖啡的製程與風味都大不同,需要精準管控比例、溫度、時間等要素 淬鍊,品味咖啡的獨門心法 許多人都想領略咖啡精深的奧妙,但有時總不得其門而入,游子毅則分享自身教學經驗,「味覺屬性基本上分為——酸、甜、苦、鹹,推薦入門者先找出大方向,進而再細部去辨別不同風味,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味覺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