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老傢俱 關於愛的延續


圖 薔子  文 Kai

若有什麼能證明存在過的痕跡,人們所留下的物品、文字是最能代表的象徵。手上第一件老傢俱是由祖父手中接接手過來的,傢俱有著祖父選擇上的品味,更有當年的設計風格。走入這行,多年來信念相同,「保存」這件事是有意義的,修復舊傢俱得以繼續使用,傳承給下一代的不只是件身後物,更是惜物念舊的心。


翻修老家俱時的意外收穫,常大於我們的生活經驗,曾經找到老軍官被派遣到對岸時對台灣思念的手寫信,言詞間有著對蔣、宋的景仰。最常翻到老月曆,早期月曆很常撕下被墊在衣櫃中除濕、隔絕髒汙,上頭會發現以前是沒有周休二日的,周六還是顯示黑字沒有放假,對我們而言老文物是工作中最大的驚喜。


相較起現代家具,舊時的傢俱特別之處在於選材扎實,當時的傢俱是用樟木跟檜木;它是台灣原生種。台灣氣候較潮濕,那樣的木質會適應環境去做氣候調節,比起現代的合成木會更適合台灣氣候,老傢俱是因應時代而存在的。




談到風格也有著很明顯差異,至今流行北歐風跟工業風當時並不存在,它也不是擁有台灣基因的風格。早期風格很有趣,充斥著每個時代的元素。這些桌椅腳帶有英式的稱為「獸角」,出現在我們收集的古傢俱中,在台灣的老傢俱裡都能看見,各國風格傢俱最後都會被轉成在地人的「台式仿洋風」。


傢俱演化史也在觸摸一件件收藏中歸納出來。日治時期會有局部刻花做工較細緻,堅固耐用非常有美感。脫離日據時代,有好一陣子走務實風格,簡化線條堅固耐用,不強調華麗而是簡樸,更後期民國時期,風格較大眾化,又重新做起刻花;改以貼皮式的刻花以低廉的成本回歸市場流行。




翻新的過程,最困難之處在於判斷,判斷的基本功是需要跟老師傅去學,學以前的修復來因應舊時的做工。這牽扯到三種處理方式:第一「保持原貌」,第二「磨砂」磨出層次,第三「去漆」完全移除上方的漆釉,作法取決於客戶的需求。有些人會養木頭,養木就是不斷的去使用它,木頭會出現油脂會讓自體發亮,遇到上述情形不用處理,保持原貌即可。從舊傢俱的整理過程當中,藉由與顧客對話可以找到保存這份回憶的方法,經由一次次反覆的作業,拼湊著每個惜物人的故事。




最難處理的一款傢俱就是「菜櫥」,小時候你一定會看過這類保存食物的櫃子,櫃子佈有綠色的網子為了防蒼蠅用,象徵著早期人們惜物的性格,拿來放菜、放醬罐。油煙、醬汁很容易附著在櫃子上,我們就會多加一道清理的工法,通常洗後意外發現是它原始的顏色不像剛送來一樣,跟原本的黑棕色差非常多。有著意外的色彩,往往告知原主他們也會跟我們一樣驚奇。




還記得去年有一組來自香港的客戶,門外聽到他們大聲尖叫: 「直呼著就是這個東西!這就是代表台灣的傢俱!」,比起台灣人更懂台灣傢俱,繞了一圈把所有清點的家俱一併帶走,讓我們蠻意外原來我們的早期的家俱在別人眼裡是有某種風格的存在。





SWALLOW燕子二手懷舊傢俱
台北市北投區東華街一段438巷4號 
02 - 2821- 612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春季號 ▋好日連載 ▋ COFFEE FLAIR主理人 森永-咖啡廳像防空洞,是可以安心休息的地方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3 夏季號 ▋No.24 雜誌全台索取地點 ▌7月索取開跑 ! 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