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 網際迷航時代 用互動喚回你親愛的低頭寶貝
網路世界排擠了真實的人際關係,我們就用高品質的人際互動,排擠孩子沈迷網路的使用時間。———— 陳志恆,2021
促成這場午後的採訪,最早萌發於一篇浮於社群討論手機自控力的文章,作者是小時候曾立志成為教育部長,一度渴望開設快樂電力公司的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長大後放下追求部長頭銜的野心,陳志恆仍汲汲走在助人為樂的路徑裡,接連幾年投入心力在親子之間如何開啟「正向聚焦」的視野,關注數位工具的普及為關係帶來的轉變,這次的話題自然也圍繞著兩者之間開展。
「說實話連我自己都有一點手機成癮!大人都無法抗拒網路的誘惑,對小孩來說又談何容易!」陳心理師率先自白。以作家的角度衡量,陳志恆屬於落筆迅速,能量多產的創作者,但在他固定更新網格的過程中,常是一點開視窗,注意力便被潮水般湧進的訊息沖散,要到達原始設定的目的地,瞬間成為挑戰專注力的障礙賽。
「不管是成人還是青少年,網路成癮的源頭其實很相似,多是來自生活空洞所造成的無聊和空虛感。」他主攻的是青少年心理與親子教養領域,很多憂慮的母親領著網路成癮許久的孩子來到他面前,「願意來的還算好,很多早就理都不理父母。」在這樣的案例裡,出狀況的貌似為孩子,其實在談話裡細探,孩子與父母背後的溝通鏈早已冰凍許久。當課業、友人和家庭系統裡都無法獲得歸屬,掌中的數位世界就成了尋回支配感的捷徑。陳志恆看往店內正傳來笑鬧聲的方向說道:「培養高品質的親子關係,對於網路成癮才是治本的方法。親子關係夠好,家庭穩固的連結就會像條強力繫帶,將孩子拉住不致過度沉迷。」網路如此,其他毒癮或幫派的沉迷狀況亦是。
走回預防數位工具為關係帶來負面影響的核心,陳志恆也提供過往的經驗,「避免手機成癮需要一種及早養成的自控力。用物質(購買手機)或是玩樂(手機使用權)來獎賞都是高風險的作法。約定承諾,在孩子達到門檻後逐步開放,才能建立值得遵循的原則。」
難道完全不能對表現良好的孩子進行實質獎勵嗎?「倒也不是不行!」陳志恆賣著關子,「但用法要出其不意,因為最好的獎賞應該要帶社會性的肯定才是好的方向。一起吃大餐的目的應該放在彼此共處了這段美好時光,重點放錯容易走偏。偶然出現的安排,才能帶來間歇性增強的效果。」
談起面對網路也常失控迷航的大人,陳志恆說起幾個身邊的例子,「很多在家帶孩子的母親,每日終於擁有私人時間時,早已夜深。這時她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拿起手機追劇,或無止盡的漫滑。」辛苦了一天,表面追求著「媽媽熬的不是夜,是自由的精神!」追完劇後,等在後頭的常是失落健康與時間後無數的罪惡感。
「手機屏蔽了過往人際互動的尷尬,快速填補空白的片刻,卻也創造了更多的比較和得失心!」———— 陳志恆,2020
「你也會對通訊軟體上,訊息未讀的小紅點感到焦慮嗎?」陳志恆好奇反問,鄰桌共鳴似的同時抬起了頭,「不管是對網路資訊的莫名狂熱,還是社群上爭美鬥艷的對決,兩者造成的焦慮都源於比較心態。」陳志恆從專業的角度切進觀察,「你要覺察自己到底是對什麼感到焦慮,才有可能慢慢地鬆動、有意識的改變。」
滑開數位平台,幾秒的點選之間,我們猶如被貼上定位器,成為演算法中不斷被遞進追蹤的標的。在近乎被數位工具全面圍城的處境裡,我們還有逃脫的可能嗎?「當然有,雖然很難」陳志恆笑著說:「我會把手機原本俱全的功能分割開來,例如記事和行事曆,我就用回傳統的紙本手帳」說完順手亮了亮背包裡的墨色手帳,「有些人甚至還會把收信功能切回電腦,讓手機單純只剩下接電話的功用。」講來不可思議,認真回想,倒也真的有不少崇敬五感生活的朋友,力行實踐這項在當代看來倍顯艱難的任務。
「短時間要完全戒斷手機相對困難,不如把目標放回如何創造對話裡的好感體驗!」陳志恆務實的說,「只要現實裡的互動是溫暖而舒適的,抽離網路的時間就有機會延長。」這是人類與網路世界間激烈的拔河,唯有用心的一方,才有贏得延長賽的機會。回到本質,拉扯背後比的,終究是人心。
攝影·李長怡 文·李書嫻
本文著作財產權為日日好日x雜誌所有,未經日日好日授權請勿任意重製編輯,
轉載也請務必註明轉自日日好日x雜誌
--
《日日好日》目前不接受任何廣告頁
希望給予讀者最單純、舒適的閱讀美好
若你認同我們的理念,願意支持優質文章
歡迎捐款至(812)台新銀行-七賢分行
戶名:崴邦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帳號:2025-01-0000511-7
(若您較常使用線上捐款,
也歡迎使用此線上捐款連結:https://reurl.cc/o92xnM)
所得將全額使用於刊物印刷費
捐款完成後別忘了到FB私訊日編
讓我們將您列為下期最新雜誌訂閱戶!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