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觀星地標大盤點 把握仲夏末銀河的療癒光景

天空暗下來、心也靜下來了。」暗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星,不只讓人感到大自然的奧秘,心情也莫名被療癒了!除了台灣第一座獲得「暗空公園」認證的合歡山之外,全台灣北中南還有哪些觀星景點?一起去看看!

【中部】合歡山暗空公園

台灣第一座「暗空公園」、賞銀河季節能看到82個星座

  
圖說 : 每年「賞銀河」季節,合歡山暗空公園星星掛滿天際,讓人歎為觀止。(圖片來源/清境合歡日与夜臉書)

2019年獲得「國際暗空認證」的合歡山暗空公園,是許多人觀星的首選,每年夏天「賞銀河」的季節,成千上萬的星星掛滿天際,讓人歎為觀止!

合歡山暗空公園因為緯度低,不但北半球的星座看得到,南半球的星座也可以看到不少,全天88個星座,就能看到82個,吸引眾多天文迷前來朝聖。

現在到訪「暗空公園」,可以不用自行開車,合歡山「暗空公園星空巴士」四人成行、天天發車,還能選擇清境星空友善店家,一起為維護美好環境共盡心力。

【暗空公園–觀星禮儀】 相互尊重好「星」情

為了守護大家共享美好的暗空環境,在進入暗空公園的範圍後,請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車輛視天氣及路況慎用車燈,盡量避免使用遠光燈。
2、車輛停妥後須關閉所有光源,包含日行燈與露營燈。
3、輕聲細語不喧嘩。
4、走動小心,避免踢動觀星或拍攝器材。
5、禁用流明超過500lm的手電筒,使用紅光手電筒或以紅色玻璃紙包覆。
6、指星筆建議使用低功率類型(功率3A類型1~5mW),指星筆僅以教學為目的照射星空,並點放照射不超過一秒。
7、保持地方清潔,不留垃圾,為台灣生態環境盡一份力。

南投 | 合歡山暗空公園

  • 地點:南投縣仁愛鄉(台14甲線22.1 公里處開始,至37.1公里處為止)
  • 交通:可瀏覽「清境合歡日與夜」臉書粉絲專頁。
【北部】陽明山國家公園
台北人最方便的觀星景點、讓你躺在地上看星星
             圖說 : 陽明山是台北人最方便的觀星景點。(圖片來源/Dannis Chen臉書)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擎天崗,可說是台北人距離最近、最方便的觀星景點。
擎天崗海拔約770公尺,腹地廣大、視野遼闊,不只可以讓你享受「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的愜意,還能飽覽台北盆地的夜景。陽明山上山沿途有多間土雞城、咖啡館、異國料理可以品嚐,下山之後也可以選擇去逛士林夜市,或者到北投泡溫泉,讓你能在假日盡情放鬆。

北部|陽明山國家公園

  •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菁山路101巷246號
  • 交通:搭乘公車到「冷水坑遊客服務中心」或「擎天崗遊客服務中心」下車,或自行開車前往。
【中南部】嘉義阿里山
高海拔、少光害,抬頭就能看見滿天璀燦的星星

           圖說 :
阿里山不只有日出,絕美的星空也不容錯過!(圖片來源/リンタ藏寶箱臉書)

看過「阿里山日出」,有到過這裡「看星星」嗎?除了日出雲海及神木之外,觀星近年來也成為阿里山非常熱門的活動,尤其是來到海拔2488公尺高的「小笠原觀景台」,有個高海拔、少光害的優勢,抬頭就能看見滿天璀燦的星星!

目前阿里山有提供「觀星活動」行程,搭上觀星專車認識阿里山鐵道車站建設歷史、山脈景觀及天文星座,適合大小朋友一同參與。

中南部|嘉義阿里山

  • 地址:嘉義縣阿里山鄉2鄰17號
  • 交通:搭乘高鐵或台鐵至嘉義站下車後,搭乘公車前往阿里山,或自行開車。
【東部】台東池上鄉大波池
騎單車、賞荷花 滿天星斗倒映水面讓你畢生難忘
來到台東池上,除了一大片的山野田間美景,一旁作為秀姑巒溪源頭之一的「大坡池」更是不能錯過,這裡環境優美、自然生態豐富,來此騎單車、賞荷花、遊竹筏,是必遊行程。除此之外,最讓人驚豔的就是大坡池的夜景,看見滿天的星斗與月亮倒映於水面上,那絕美景色絕對讓你畢生難忘!

東部|台東池上鄉大波池

  • 地址:台東縣池上鄉(台9線322K東側轉入)
  • 交通:搭乘台鐵至池上站下車,步行即可抵達,或自行開車前往。
                                 
                                     全台觀星景點(製圖/王靖)
文_張佩雯
原文轉引平台_太報TaiSounds 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成立於2017年,太報匯聚一群勇於改變的人,跳脫舊框架,打破舊思維,為有情人物發聲,為社會帶來溫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3 冬季號 ▋人物專訪 ▋喚度知覺 · 有感的形塑 ▋ 動物行為治療師 戴更基 - 翻轉認知,以同理、尊重作為飼養之道

▋2024 夏季號 ▋No.28 雜誌全臺索取地點 ▌ 8/1 索取開跑,數量有限,本數以現場為準!

▋2024 春季號 ▋人物專訪 ▋NO.27 改變 · 遷徙與變形 ▋ 惠安四神湯主理人 璟阿泥-一碗四神湯走過三個世代,在變與不變中尋出新可能